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在清末、民國時期,全國最熱門的商圈是哪兒?北京天橋一定榜上有名。

下班以後逛逛天橋吧,聽曲、看戲,放鬆一天的緊張神經;

約會逛街去趟天橋吧,衣服、包包、精美首飾保準讓你女朋友開開心心;

朋友聚會侃大山更要去天橋,喝茶、美食,個個都能盡興而歸……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除了能夠買買買,天橋具有超高人氣的重要原因就是此處匯聚了眾多民間藝人,從京劇、評劇、相聲、評書到武術、雜技、戲法、馴獸,他們各有師承、各負絕技。那時的偶像,都從這裡出道!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天橋雜技

偶像養成大本營

相聲大師劉寶瑞、侯寶林、常寶華,琴書大師關學曾(他是關曉彤的爺爺,對,就是鹿晗那個女朋友!),快板演員高鳳山,雜技演員金業勤、評劇演員新鳳霞……甚至為全國廣大人民所熟知的趙麗蓉老師也曾在天橋演出併成名。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關曉彤與爺爺關學曾的合照

“天橋八大怪”,你一定更不陌生。其實按年代共有三代“八大怪”,其中第一代出現於清末,一般是指窮不怕、醋溺膏、韓麻子、盆禿子、田瘸子、醜孫子、鼻嗡子、常傻子八位藝人。第二代出現於辛亥革命之後,第三代則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此不一一贅述。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天橋八大怪之常傻子

為何稱怪?他們行為怪異、相貌奇特,總是用出其不意的表演征服觀眾。比如常傻子,以能用手掌劈碎大鵝卵石為絕技,每次表演過後,還會向觀眾兜售他的“百補增力丸”。再比如曹麻子,因滿臉麻子而得此藝名。他是說唱滑稽數來寶的藝人,每次表演都會頭上系一根窄帶,後面再掛一個小銅球,頭動搖球引觀眾發笑。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天橋八大怪之曹麻子

按照天橋藝人的實力,參加《中國好聲音》或者《歡樂喜劇人》絕對分分鐘出道。溯源君不得不感慨,老北京天橋絕對是偶像養成大本營,一點也不輸某鵝廠!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雖然天橋演藝人普遍獲得百姓的喜愛,但他們從事的終究是辛苦的營生。

正像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最初這些說唱和雜耍藝人多在露天場所進行表演,日曬雨淋,風餐露宿。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到了民國時,天橋以南的東市場才陸續出現了“歌舞臺”、“樂舞臺”和“燕舞臺”三個演出京劇、河北梆子的戲園,但也只有具有一定規模的大戲團才能在內表演。

戲園由蓆棚搭建,內分客座和散座,客座是戲臺正前的頭幾排座位,橫向擺成一排茶桌,茶桌兩邊側對舞臺擺放椅子,觀眾隔桌相對,一邊喝茶聊天,一邊側臉觀戲。而散座則在客座後方,只有幾排長板凳,觀眾進出隨意,趕上哪場戲就聽哪場,根據聽戲的長短零散打錢。

如果說當今娛樂圈競爭壓力大、不好混,那麼那時的“天橋圈”也絕非一個能渾水摸魚的地方。天橋藝人往往要在這裡學藝、賣藝、傳藝。

面對五方雜處的市場,他們要學會迎合觀眾不同的口味需求,在提升自己業務水平的同時,還要警惕業內同行的競爭。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女藝人在天橋坤書館表演鼓書

天橋緣何成為舊時的熱門商圈?

除了演藝圈藝人,天橋還匯聚了服裝鞋帽、風味小吃、縫補修理等各式各樣的商販,他們或流動或固定,吸引了京城百姓和外來遊客。

據史料記載,元明時期,天橋旁邊只有窮漢市、蒸餅市和日昃(zè)市,明朝時只有廚子營、牛血衚衕、寶雞巷等街巷衚衕。

到了清代,北京的內城是旗人居住的地方,歸滿、蒙、漢八旗分區管轄,而外城則由遷出的漢官、商、民居住。因此那時的會館、旅店和商區大都位於前三門之外(宣武門、前門、崇文門)。而天橋因為接近天壇和先農壇,清初時,百姓就被禁止在那附近的空曠地帶蓋造房屋。天橋東西兩邊只有官家所蓋的幾間房屋和寥寥幾家賣碗酒的食攤。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北京先農壇

清末京漢鐵路開通後,車站設在永定門外馬家堡,往來的旅客多在天橋一帶的旅店落腳。1913年,先農壇向民眾敞開了大門,成了民眾休閒的公園,其中的一部分區域被改造成了體育場、街道以及市場。天橋附近也逐漸興起了一片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的鬧市。遊藝、小吃、商業、醫療,五行八作、四民聚集,天橋成為了老北京平民謀生、消遣娛樂的活動場所。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據1930年2月14日《北平日報》刊登的《天橋調查》記載,那時的天橋地區佔地二十畝,共有各行各業的店鋪和攤販773戶(有正式牌照的334戶),大小戲園9個,坤書館7個,遊藝雜技攤62個。

1934年北平《市政評論》有調查顯示:天橋市場有估衣鋪20家,古玩商17家,戲院5處,大鼓場6處,鞋鋪13家,雜耍場39處,鑲牙館24處,鋼鐵鋪10家,雜貨鋪50餘家。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老天橋攤位示意圖(《北京老天橋》,王立行編,北京出版社,1996年)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民國時期的天橋市場

可以想見,舊時的天橋絕不輸任何現代的大型商圈,吃喝玩樂一條龍,就像在逛王府井。

從“天子之橋”到民間樂園

清末以來,天橋及附近區域為平民謀生、娛樂提供了沃土,其中市井百態成為當時北京民間文化的縮影。然而,若將時間倒推幾百年,天橋及周邊的景象卻大不相同。

明代永樂年間修建北京城,同時在南郊興天地壇、山川壇,也就是現在的天壇和先農壇。那時的天橋一帶是一片水域沼澤,因此修築了一座石橋,供帝王出正陽門前往天地壇、山川壇舉行祭祀大典時使用。因是天子必經之路,所以稱作“天橋”。還有一說是因為此橋為祭祀必經,是為通天之路,因此稱作“天橋”。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雍正帝祭先農壇

(通天之路?總覺得有點瘮人啊哈哈~)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天橋位於北京城中軸線的南部,舊時,天橋都會用木製的柵欄封閉,平民百姓是沒有資格行走的,只有天橋兩側的臨時木橋可供平民步行、騎馬或乘轎通過。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問,天橋的確名聲很大,但怎麼從來沒見過這座橋?其實,雖是有“天子之橋”的尊貴身份,但它也難逃整修、改建的命運。

在可考的史料中,天橋是一座單孔漢白玉石拱橋,長約8米,寬約5米,三梁四欄,東西兩側各五根欄柱,柱頂雕蓮花骨朵形,橋孔兩側的券洞上裝飾有石雕的鎮水獸。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原址重建的天橋,精美的漢白玉石塊看不出歷史的痕跡

天橋的橋身原本很高,從橋南向北看不見正陽門,而從橋北向南則看不見永定門。然而1906年,天橋被改建成矮石橋,橋洞用土填平。光被“降級”還沒完,1929年,因有軌電車行駛不便,橋身又被修平,天橋成了被“壓扁”的石橋。最終在1934年,當時的北平市政府為了拓寬正陽門至永定門的馬路,便將天橋兩旁的石欄杆全部拆除,這座天子的專享之橋最終成為了歷史,“天橋”則作為一個地名被保留了下來。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20世紀30年代初的天橋

不同於八旗子弟、顯貴之人居住的內城,天橋一帶五方雜處、四民聚集,眾多小商小販、勞力苦力在此安營紮寨,靠小買賣、出苦力、小算計餬口度日;一些地痞流氓也混跡其中,滋事擾民。

很多文學作品中都有過對於天橋市井風貌的描寫。就比如對天橋情有獨鍾的老舍,他的作品幾乎都和天橋人事沾點邊。他筆下的那條龍鬚溝便是經天橋流入永定門外的護城河。他曾說:

在北京的南城,有一條明溝,叫作龍鬚溝。

多麼美的名字啊,龍鬚溝!可是,實際上,那是一條最臭的水溝。

溝的兩岸密匝匝地住滿了窮苦的人民,終年呼吸著使人噁心的臭氣。

多少年了,這條溝沒有人修理過,因為這裡是貧民窟。

—— 老舍 《我熱愛新北京》

舊時的北京既是以皇城為代表的皇家貴族的北京,也是以天橋為代表的平民百姓的北京。天子之橋,百姓樂園。作為老北京最大的商圈,天橋的歷史也記述著北京市井生活的點點滴滴。

上世紀50年代後,天橋地區的民俗表演逐漸消失,藝人們有的改作他行,有的成為了文化骨幹或運動員。儘管如此,夾帶著老北京天橋氣息的各種曲藝、美食、風俗仍傳承至今。

最後,放上幾張天橋的老(hao)照(chi)片(de),就此結束這次天橋之旅吧!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天橋“回回張記”切糕攤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天橋“糖李”在賣各色糖果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天橋“王記”麵茶攤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冰糖葫蘆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小夥計在煎制“油炸鬼”,類似於油條,比油條細小。

(文中史料部分來源自北京天橋印象博物館)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撰文 | 李睿宸

主編 | 周立文

副主編 | 殷燕召

老北京最繁華的商圈,原來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