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解決騎行時手麻的煩惱!

大家在長時間的騎乘中,手部是否有過麻痺、刺痛、無力的感覺?假如答案是YES,那可要注意了,長期騎行姿勢的不正確及保護不當會造成累積性運動傷害。那麼手部傷害的表現特徵有哪些?這些傷害又需要怎樣去預防?小編帶大家一起去了解。

带你解决骑行时手麻的烦恼!

常見騎行手部傷害症狀

騎行時會壓迫敏感的手部神經元:手掌根部的尺骨神經及手腕的神經。

  • “手握把麻痺”的症狀,學名:“尺骨神經病變”,顧名思義,因壓迫尺骨神經而造成。尺骨神經控制無名指和小指,主掌手部的肌肉功能,抓握下把時,尺骨神經的過度延伸,導致手部出現麻痺、無力,無名指或小指發生疼痛。

  • 腕關節綜合症”,俗稱“鼠標手”,主要原因是壓迫到手腕神經。腕關節與手掌相交處的尺側有一個腕尺管,由豌豆大小的豌豆骨和纖維組成,尺神經由此管穿過,分佈到手部尺側。騎車時若雙手緊握車把,手掌尺側與車把接觸,豌豆骨卡居當中,當蹬車上坡或逆風前進,加快速度、身體前傾時,腕關節必然會過度背伸,使尺神經受到牽拉;同時上肢的支撐力增加,腕尺管內的壓力也隨之增大,因而引起上述症狀。尺神經壓迫會造成第四、五指麻木,象常操作電腦鼠標的白領、宅人、鋼琴家等需重複使用到手腕的人群,也容易得此症。

對自行車愛好者來說,造成手麻、手指疼痛、無力,如果不注意的話到後期會嚴重到:現感覺喪失,肌肉萎縮,手部活動功能受限,麻木、疼痛症狀放射到手肘和肩膀。

簡單兩招防受傷

1.姿勢調整與單車設定

a.騎行姿勢

不正確的騎行姿勢:騎行時手臂肘關節往內彎、手臂長時間緊握車把等。一定要遵從專業人員的指導設定正確的騎行姿勢。正確掌握好車把與手部之間的合理間距。手指自然扣緊試著把重量放在手掌外圍,而不是手掌正中心的部位。在平時高速下坡騎行中身體要採用半蹲的姿勢,因為這樣不會讓手部承重,進一步放鬆肘關節並起到減震的作用。

带你解决骑行时手麻的烦恼!

車友可以透過Fitting系統,達到正確的騎行姿勢。

b.握把方式

適合於山地車公路手部騎行姿勢設定:儘量用手掌握把,並把手腕作為天然的活動杆槓,千萬不要在握把的時候壓迫手腕。

錯誤的握把姿勢:緊握車把。由於公路車是特殊的山羊彎把設計,在騎行時若錯誤的緊握車把,會導致手部神經過於僵硬。山地車一般都採用指控剎車的握把方式,騎行時若緊緊的握緊車把則會導致手臂發硬、手指關節發麻。

正確的做法:公路車的握把在平路騎行時一般握手變處,在下坡時則握下端車把。剛入門的車友對山地車剎把,應該用食指與中指共同來控制,隨著技術的進階可轉為用食指的第二關節來控制,建議剎車時採用點剎的方式來操作。剎車時手掌的小手指的指側應與把橫兩端齊平,這樣有利於控車。長時間騎行可以換不同把位,轉換手部不同的著力點。

带你解决骑行时手麻的烦恼!

正確的公路車握把手勢設定vs錯誤的公路車握把手勢設定

带你解决骑行时手麻的烦恼!带你解决骑行时手麻的烦恼!

山地車副把手勢/角度設定

c.單車設定

錯誤的單車設定如女性騎車選擇過大、過小的單車尺寸,單車座墊的高度設定的過高或過低。車握把安裝高度、角度、寬度不正不僅會導致騎行吃力,同時也降低了手臂對車把的操控性。導致騎行時手臂受到傷害。

正確的做法:建議藉助車店的Bikefitting來正確設定自身的單車數據。手把高度、寬度、角度的調節:手把位置較座椅低1-2寸(身材較高者甚至可達4寸)車握把杆安裝角度一般是彎曲部分與地面平行或稍向上彎曲。車握把角度,山地車通常是3-5º、甚至是彎曲度為10º。握把的寬度:肩寬再加上5cm(兩邊),騎行時,手放在握把的寬度與肩同寬。

2.裝備的選擇

裝備的不齊全:對於很多車友而言其並沒有養成隨手穿戴好騎行裝備的習慣,比如沒有戴騎行手套、車把沒有安裝副把等。騎行時若不穿戴好騎行手套,會導致手握車把時車把套的橡膠擠壓手部的神經。

正確的做法:騎行前穿戴好騎行手套,一般夏天可以戴半指的騎行手套,冬天則可以戴全指的騎行手套。手套不但可減少因汗溼手滑而產生的危險,手套上厚墊的部分還可吸收騎乘時的震動衝力,降低手麻風險。值得注意的是若騎行手套裡的襯墊太厚會使手握車把時不服帖,有突兀感、不舒適,會壓迫手部神經,不利於健康騎行。手套內襯的吸震效果依序為泡綿、EVA、記憶泡綿、吸震凝膠,專業自行車手套常用為記憶泡綿與吸震凝膠。記憶泡綿與吸震凝膠相比吸震性能略差,但適用於騎乘平坦地形的公路車或休閒車手套。山地車適合使用吸震膠來防震,並提供滑倒時有效的支撐保護。

带你解决骑行时手麻的烦恼!

有薄墊的手套更能保護好手掌

一副好的車把套有助於緩解手部的疲勞,如市面上帶有減震、防抖顆粒的車把套。一般較差的車手把由於橡膠過硬且不易排汗,反而會起到一定的副作用。同時車把套在使用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以後,表面橡膠顆粒會被磨平。這樣也不利於手部對車把的操控。對於一些山馬黨我們建議最好在車把上裝上副把,好處是長途騎行時自由變換握把姿勢便於手掌、手腕休息。對副把的鎖合要適當,過緊會導致車把尾端變形,過鬆會滑動。

選購一副帶有減震功能的車把套,並定期清潔車把套裡面的雜質。對於公路把帶也要定期清潔、保養。長時間使用過後要及時更換車把套,防止手部二次傷害發生;在平常的山地騎行時一般建議用長把來增強操控性。在長途騎行中若單純的用山地直把的話,會導致手部僵化,建議換裝旅行車常用的蝴蝶把。因為蝴蝶把方便騎行時手部姿勢的調整。

带你解决骑行时手麻的烦恼!

舒適的人體工學橡膠握把,有效的減少手部壓力。

騎行前手部的預備活動

正確的手部保健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在騎行前尤其是低溫的冬季騎行,我們首先需要揉壓、伸展手部,以便將手部神經活絡開來。長時間騎行,別忘了停下來休息一會兒,一般建議每隔幾十分鐘就調整騎行時的手部姿勢,這樣可減輕手掌神經的壓力、防止麻木和刺痛。騎行後身體各疲勞部分的按摩不要忽略手部,反向按壓手掌、揉壓手掌的虎口處、活絡指關節。

带你解决骑行时手麻的烦恼!

TIPS:騎自行車後若感到手腕痠痛,可用熱水泡一泡,或用熱毛巾捂捂,這也是一種理療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