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掉日本最好一次機會,一牛人上書攻打日本,可惜被康熙拒絕

清朝開啟了中國百年國恥。自西方列強先後入侵中國以來,清政府不斷地簽訂條約,割地賠款,國家存亡危在旦夕。而讓大清陷入萬劫不復之地的卻是我們的鄰國--日本。當時閉關鎖國的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先去攻打臺灣,發動甲午戰爭,直至演變成後來的侵華戰爭。日本對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引起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和對過去那場民族慘禍的痛切回顧。然而很多人感嘆,古代的中國強盛的時候為何不把日本滅了,杜絕後患。其實在清朝初期,清朝差點就把日本滅了,當時有人上書建議攻打日本,只可惜被康熙帝拒絕了。

清朝滅掉日本最好一次機會,一牛人上書攻打日本,可惜被康熙拒絕

這個人就是清朝的施琅大將軍。施琅早年跟隨鄭成功去臺灣進行抗清鬥爭,他自幼擅長各種兵法,並且智勇雙全,屢立戰功,一度成為鄭成功的得力助手。後來因得罪鄭成功的兒子,屢遭誤解和不公,無奈之下逃回大陸,鄭成功獲悉施琅叛逃,勃然大怒,命人殺死了施琅的家人,施琅因此對鄭成功恨之入骨,死心塌地投靠了清朝,一生與鄭氏為敵。

清朝滅掉日本最好一次機會,一牛人上書攻打日本,可惜被康熙拒絕

投靠了大清的施琅很快便獲得了康熙的賞識,成為清朝的統領水軍將領。在康熙的指派下,開始領軍功臺,趁著鄭成功病死,臺灣內亂,發動進攻,歷時兩年徹底收復了臺灣,完成統一。

而此時的清朝水軍,經過多年的水戰,軍事力量達到最強。就在文武百官皆為收復臺灣而慶祝時,施琅給康熙上了一道奏摺:請求攻打日本!大致意思就是自古以來,日本野心勃勃,前明朝深受日本倭寇騷擾。應該趁此次兵力強盛之際,一鼓作氣將日本一舉拿下,以絕後患。而且施琅一再保證親自率軍攻打,胸有成竹,一定能拿下日本。

其實,當時清朝拿下日本可謂是輕而易舉,為什麼呢?雖說日本人驍勇善戰,連當時強大的蒙古,三徵倭國都最終失敗。但是康熙年間,清朝的軍事實力達到巔峰,不僅國內平定三藩,統一臺灣,對外能打敗沙俄,況且當時施琅帶領的水軍,兵強馬壯,所向披靡。而那時的日本正處於閉關鎖國,整體國力及發展十分落後,施琅如果趁熱打鐵攻打日本,有極大的可能性可以獲勝。只可惜康熙考慮到日本對清朝還算尊敬,最終否定了施琅的建議。使得大清錯失了攻打日本的良機!

清朝滅掉日本最好一次機會,一牛人上書攻打日本,可惜被康熙拒絕

此後,清朝連番受到西方各國的入侵,國力軍力逐漸衰弱,200年後,反被日本人先打開了清朝大門,而此時的滿朝卻全無招架之力!並造成千萬中國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