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明成化 鬥彩雞缸杯


釉下緊貼胎體幽豔濃麗的青花,

透過潔白的釉面所閃耀的迷人光彩,

與釉上絢麗燦爛的彩繪遙相輝映、爭奇鬥妍,

這就是鬥彩。

鬥彩是指瓷器彩繪的一種工藝,流行於江西景德鎮等地。它是在坯體上,先用青花描繪圖案輪廓,施透明釉,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以各種彩料填繪,經低溫彩爐烘烤,最後成型。由於在彩繪方式分釉上、釉下彩兩部分,有拼逗之意,故稱為“鬥彩”或“逗彩”。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明成化 鬥彩雞紋高足杯


鬥彩是在宣德青花五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成熟於明成化時期。而“鬥彩”這個詞直至乾隆時才出現,《南窯筆記》中寫道:“先於坯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復入彩料,湊其全體,名曰鬥彩。”在此之前明清瓷書中多用“白地青花間裝五色”的說法。


有句老話叫做“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說的就是鬥彩。一提到鬥彩,許多人自然會想到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它的名氣最為響亮也彌足珍貴。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據歷史文獻記載,鬥彩始於明宣德,但實物罕見。成化鬥彩由於其彩繪精細,是陶瓷史上最為名貴的品種之一,備受推崇。傳世成化鬥彩瓷器圖案繪畫簡練,內容主要是花鳥、人物。除個別的大碗外,多數造型小巧別緻,有盅式杯、雞缸杯、小把杯等。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清雍正 鬥彩蓮託團花紋斗笠碗


若從鬥彩的發展和成熟技藝來看,應首推雍正鬥彩。雍正鬥彩在明代成化鬥彩的原有基礎上,加入了粉彩的技法和金彩裝飾,形成了鬥彩加金、鬥彩加粉的新品種,這是重大突破。總的來看,清朝盛世的鬥彩瓷器大多數繪畫精工,改變了成彩“葉無反側”、“四季單衣”的弱點,圖案性更強,但缺乏了成彩清秀飄逸的風采。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清雍正 鬥彩纏枝花卉“萬壽”直口碗


成化鬥彩


明代鬥彩瓷器以成化時期為最,不僅品種多,而且做工也最為精細。成化鬥彩歷來被視為珍貴品種。

明代沈德符在《敝帚軒剩語》中說:“本朝窯器用白地青花,間裝五色,為今古之冠,如宣品最貴,近日又重成窯,出宣窯之上。”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明成化鬥彩葡萄紋高足杯


成化鬥彩既保持了青花幽靚雅緻的特點,還增加了濃豔華麗的釉上彩色,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相互襯托,爭奇鬥豔,形成絢麗多彩的新型彩瓷,成為彩瓷之冠。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明成化鬥彩花蝶紋杯


在造型上,成化鬥彩瓷器沒有太高大的器物,素來有“成化無大器”的說法。一般常見的是蓋罐、杯、盤、碗一類的器物,都比較小巧玲瓏,娟秀精緻。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明成化鬥彩三秋杯


在繪畫技法上,成化鬥彩瓷器體現了典型的明代藝術風格,繪畫上並不追求一絲不苟,而是隨手畫來,帶有一種強烈的稚拙感。在釉上填彩也並不是很準確,彩料經常會溢出輪廓線,這一點就與後代的清雍正、乾隆時期很不一樣。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明成化 鬥彩海水異獸紋罐


成化鬥彩基本上是官窯器,每一件都有款。它的款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六字呈雙行排列,款外都帶邊框,有的圍一雙圓圈,有的圍一雙方框。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另外一種就是“天”字款,“天”字款主要見於成化鬥彩的罐上面,外面沒有圍邊框。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鬥彩嬰戲紋天字罐


作為明代皇家御用的珍品,成化鬥彩瓷器胎釉潔自如玉,造型精巧細緻,畫面隨性稚樸,堪稱中華瓷寶庫當中的精品。

雍正鬥彩


清代雍正一朝,鬥彩工藝高度發展,是繼明成化以來的第二個高峰期。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清雍正 鬥彩纏枝花卉紋碗


雍正鬥彩在康熙鬥彩的基礎上,工藝更為精湛,無論是造型還是色彩的搭配,均達到歷史上的最高水平。雍正仿製成化鬥彩瓷器十分成功,瓷業極為發達,民窯亦不例外,民窯鬥彩燒造成就也很高,但較官窯相比仍有差距。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清雍正 鬥彩蝠雲紋碗


雍正一朝在位雖然只有短短的13年,陶瓷手工業的發展卻在康熙的從礎上 有了明顯的提高。圖案規整秀麗,工藝精益求精,制瓷技術達到了歷史上的較高水平。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清雍正 鬥彩雲紋盤一對


雍正鬥彩瓷器無論從造型設計,還是紋飾佈局、色彩搭配以及填彩工藝,均進人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清雍正 鬥彩八寶紋雙立耳香爐


此時的鬥彩繼續沿用了填彩的裝飾方法,與從前的裝飾所不同的是,青花線內所峨彩料,填彩準確,工整細膩,不越邊線,亦無端填,在有限的青花框內,將彩料進行渲染和烘托,改變了明代雙線平塗的侷限,使紋飾更加清逸秀麗。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清雍正 鬥彩纏枝花卉紋蓋罐

雍正鬥彩的另一個貢獻,是把粉彩運用到鬥彩的裝飾之中。

此種填彩摒棄了傳統五彩的填彩工藝,採用康熙晚期出的釉下新彩——粉彩。粉彩是一種含有“玻璃白”的彩料,它是在進口琺琅彩料的基礎上,由清宮造辦處研製而成。“玻璃白”是一種乳濁劑,與其他著色劑配合使用。可以使各色彩料呈現出一種深淺不一、層次分明的多種色階,給人以溫文爾雅的裝飾效果。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清雍正 鬥彩花卉紋燭臺


在雍正時期,鬥彩瓷器最突出的成就是將青花與粉彩合繪於一身。使彩瓷進一步得到了發展,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制瓷工藝和繪畫技巧,造型與裝飾也有了許多新的開拓和創新,使鬥彩瓷器更加繁榮興旺。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鬥彩龍紋蓋罐




雍正王朝的鬥彩瓷器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惜工本、竭盡全力地模仿、仿製成化的鬥彩瓷器。這些仿古瓷器在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中,除個別品種外,都能與院藏的成化鬥彩瓷器相對證。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清雍正 鬥彩靈芝紋盤(一對)


自成化鬥彩問世至今,就備受陶瓷鑑賞家及收藏家青睞,且經久不衰歷時數載如故。明清以來許多文人筆記如《長物志》《清秘藏》《博物要覽》《南窯筆記》等更是對其推崇有加。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成化鬥彩的商業價值也一直極為可觀,早在明萬曆《明實錄·神宗實錄》中就有“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的記載。

清初朱彝尊《曝書亭集》一書對其價值描述更為詳盡:“萬曆器索金數兩,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雞缸非白金五鎰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以陶器而得玉之上價,其貴重如此。”此處的鎰為古代重量單位,一鎰合二十兩白銀。可見歷代文人早已將雞缸杯抬至天價。


在這樣一種時代氛圍下,後世不斷有成化鬥彩雞缸杯的仿品,明代嘉靖、萬曆時就有仿品出現,後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鬥彩雞缸杯仿製工藝達到極致,至民國及近現代此風一直盛行不衰。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至近代,成化鬥彩雞缸杯更是收藏家寵物,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劉益謙以2.81億港元拍出一件成化鬥彩雞缸杯,創下鬥彩拍場歷史的最高拍賣紀錄,再次成化鬥彩名聲大噪,受到熱烈追捧。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過去的美器,一旦聲明鵲起,後世多有仿品。除了大名鼎鼎的雞缸杯,其他各種鬥彩瓷器,也是後代瓷人孜孜不倦精心仿製的對象。

這不僅是對古人生活的嚮往,更是對其精益求精的態度的一種敬佩。同樣懷著這種敬畏之心的還有【清雨香】——景德鎮原產地瓷器廠家,在查找了大量的資料之後,特選其中幾款進行仿製。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手工製作,先拉粗坯,再精修,器形工整。胎體輕薄,迎光可透。原礦仿古釉水使得釉面髮色更加古樸有韻味。填彩、勾線等多種技法並用,線條流暢靈活,足見匠心。圈足內為青花書寫“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書。筆道粗,字體肥,柔中帶有剛勁,格外顯得遒勁有力,極為含蓄。

【清雍正鬥彩雞缸杯】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鬥彩: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手工製作,在仿成化鬥彩雞缸杯的基礎上,再仿清瓷特點,使得胎體更為輕薄,迎光可透。圈足內為青花書寫“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字跡清秀剛勁,極為賞心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