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的几个误区,与素质教育的区别在哪里?

音乐教育是个大热的话题,很少有学生不会一件乐器、不上过几节音乐课的,但是学得好、学得精和能坚持下来的却少之又少。大都用的是过去时:我曾经学过......我以前学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原因呢?不排除有很多时候因为现在的音乐教育机构泛滥门槛太低,一些能力一般欠缺专业知识的老师滥竽充数调低价格。一些家长贪图便宜,盲目学习。给整个音乐教育市场带来一系列灾难,例如以下几点误区。

音乐教育的几个误区,与素质教育的区别在哪里?

盲目追求速度

大家都知道野蜂飞舞技术高,都知道克罗地亚狂想曲有品位,速度虽然是考验一个人技术高低的标准,但却不是一步就能达到的,殊不知慢练才是王道。一些人盲目的追求曲子的速度和进度,想很快的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孩子在练习时由于家长很多都是非专业的,所以也没有特别仔细关注过程停顿了几次,出现了几处错音,几处重复,只是大概听起来还不错,就没有再继续深究了。不知道的是,那些都是你的错觉,曲子其实已经是漏洞百出了。这是非常不利于进步的一种误区,长此以往下去如果在经常错的地方不及时改正。错的地方会产生错误的记忆点,以至于每次一到固定的位置时就会卡顿就会先错再改对。所以练习时一定一段一段的练,错的地方及时停下来,反复练习。其实不错音符比速度更重要。

孩子不坚持就是没兴趣

许多家长经常会问一个问题,孩子刚开始学习的时后还很主动,还是很有兴趣的,可是为什么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不爱学了呢?是没有兴趣了吗?那我应不应该放弃?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喜欢轻松愉快的事物,而学音乐的刚开始都是很枯燥的,那种刚开始被音乐吸引的心情就会产生变化,这很正常,但此时因为孩子们是没有一个正确的对事物的判断的能力,遇到困难都会想到退缩,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没兴趣了,只是在退缩在逃避。如果这个时候你真的放弃了那么就会像蔡康永说过的话一样:“15岁的时候觉得游泳很难,放弃了游泳。18岁遇到喜欢的人约你游泳,你只好说不会。18岁的时候觉得英语很难,放弃了英语,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也只好说我不会。所以坚持是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最难做到的事情。而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家长的坚持比孩子的坚持更重要。

只学简谱,不学五线谱

有相当一大部分学生和家长,甚至是老师会选择使用简谱来学习音乐。简谱虽然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方便,但长期依赖简谱而不去学习五线谱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不仅不利于专业的学习,也是错误的开始。是一种逃避。真的听过很多孩子这样的抱怨说五线谱难不愿意学。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一些人可以演奏一些好听的曲子,但是当你给他一篇曲谱让他演奏时。他居然不认识,再问他关于节奏,关于音符等基础的乐理知识时,也居然答不上来。在这里我并不是歧视简谱,那确实是一项很高级的发明,但五线谱是音乐的文字,是任何乐曲的灵魂。你想了解音乐,想创作音乐,不先学会他的语言你又怎么进行下去。所以我对于只看得懂1234567的人就只有一个评价,那就是二把刀。其实学好五线谱比学习简谱更重要。

考级是衡量孩子水平高低的标准

在音乐教育里面一些老师家长似乎对奖杯、资格证等荣誉类证书格外痴迷。考级的证书就像一个身份阶级的证明一样。手里没有个几本几摞的就像低人一等,不考个某某乐器几级就不好意思说出去一样。被人们莫名的追捧。不可否认的是,参加一些表演类的比赛是可以锻炼孩子的一些能力。但是功利心的考级并不可取,而且也容易存在很多弊端,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的级数更高,就不得不练习一些还不是他现在水平能驾驭的作品这就叫拔高。拔高就需要孩子用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去理解,不仅耽误了正常的学习规律,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挫败感,影响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其实考级对于一个人音乐造诣的高低,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主要还是要看实力的。

重表演轻表现

不要做音乐演奏的机器人。感情比技术更重要,在演练技术的过程中,不要忽略作品作者的人物特点、时代背景、创作背景、采用的调式、表情记号、强弱反差等。就像我说音符是作品的灵魂,你要读懂他,而不只是认识他。相信没有情感的音乐是没什么人会接受的。这也正是有些国际比赛中,中国的孩子技术上更有优势可是分数却不理想的原因,这也是我们目前音乐教育中普遍比较欠缺的一种培养。其实懂得欣赏也是一种能力。

不理智的追求名师行为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这句话并没有错,当你达到一定音乐水平时,你需要更造诣的老师为你指点迷津。但同样也有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的情况发生,就比如你在看一本别人都推荐的写的很好的书,但你却没看懂是一样的,老师还是好老师但也许你暂时还不需要这样的老师来教学,打好基础才是最重要的,盲目的追求名师劳民伤财也许意义并不大。而且当你还只是菜鸟时,你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培养你兴趣,认真负责,有耐心纠正你小毛病的老师。而不是一个每上一节课都要预约很久的名师,其实选择适合的才最重要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区别于应试教育、技能教育,又非空洞的理论说教。它是一种具有开发性的心理教育,是情感和意志道德的教育。素质教育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来影响人的心理素质,以推进人的全面均衡发展,而音乐教育则是其中一个有效的手段。音乐艺术的特殊在于它的非语义性、非概念性和非视觉性,这是其他科学所不具备的,可以说它是一种概括性很强而又相当抽象的艺术学科。同时,音乐本身又是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体验与想象、情感与理智、活动与思维的统一体。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它在训练人的心理活动能力、完善人格和激发创造力方面具有特殊功能。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面向全面的基础素质教育。我们决不能偏离素质教育的方向。根据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音乐教育进行素质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音乐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有其独特的作用

音乐具有教化功能,自古而然。《乐记》记载:“乐也者,施也”,“先王之为乐,一法治人,善则形象德矣”,这说明“乐”有对人施行教化的作用,用得适当就能使人们的行为符合德行的要求。在当前音乐教育中,我们应采取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的方式进行,这种影响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有的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的巨大力量,在崇高美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崇高是音乐美的一个重要范畴,和赞美、歌颂等精神内涵密切相关,和英雄、正义、理想、信仰等对象相联系,如贝多芬的《欢乐颂》等作品表现出人类对和平幸福的祈求,对苦难和忧患的同情,对自由和光明的渴望,渗透着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崇高的巨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向往纯真,高临于平庸与卑鄙渺小之上。良好的音乐教育以美妙的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

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乃至灵魂的陶醉,从而使人的修养提高,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

  二、音乐教育能促进学生智能素质全面发展

音乐促进智能的发展已为全社会之共识。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买乐器,请家教进行各种音乐智能投资,目的是以乐器为手段开发孩子的智力。音乐是通过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因素有目的地选择和组织,从而构成一定音乐形象,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音乐的声音形象作用于人的听觉,使感受者产生一定的想象和联想,进而在头脑中形成一定富有情感的意象,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和陶冶,同时还能促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许多世界名人都与音乐有密切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精通音乐,他们的论述中有许多涉及音乐的精辟论述。法国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撰写过《音乐辞典》中的音乐条目;作家泰戈尔也是位作曲家,是印度国歌的曲作家;爱因斯坦同时也是小提琴家,他曾说:“我从音乐中获得的东西要比物理老师给得多得多。”可见音乐对于开启人们的智慧有巨大的作用。

  三、音乐教育能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具有的各类学科的知识水平及运用这些学科知识的能力。文化素质教育除了专业教育以外,还应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使人们具备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及文化艺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而音乐艺术综合性强、知识面广,既有内容广泛的文学、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规范和发声、情感表达等技能训练,表达了涉及社会、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音乐传统,总是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形态紧密相关的。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学生可以体会到一个国家与一个时代的音乐流向文化导向,从而大大增强音乐欣赏能力,扩大知识面。在学校中,文化素质教育实际上是通过语文、历史、地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来实现的,并且通过音乐教育与这些课程协教学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四、音乐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美育是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给人以美德教育,从而达到培养人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发展审美感情,影响人的道德情操的目的。在美育诸手段中,音乐艺术具有强有力的感染力,并为古今中外大家所共认,《乐记》中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列宁也认为:“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利工具。”因此,音乐能直接地、迅速地通过高低抑扬有度、缓慢轻重有节的音响(即旋律美、节奏美、音色美、和声美)传进学生的耳朵,使之唤起美的感觉,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革命情操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一首钢琴协奏曲《黄河》,无论是从艺术创作角度和演奏技巧上,还是从思想内容和教育意义上讲,足以让人精神振奋,热血沸腾,从中领略中华民族不屈不饶、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进而激发自豪感。

 五、音乐教育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良好个性培养

音乐教育具有怡情健身之功。一方面,音乐教育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愉悦性情,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音乐刺激大脑中枢神经,使人的身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如激素、酶等产生抗疫劳、助消化、降血压、调整神经等作用。真可谓“一生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有可保养心性,提升精神境界,有益于身心健康”。难怪元代名医朱震亨发出感慨:“乐者,亦为药也。”另一方面,音乐也能使人得到积极的休息。“不会休息的人不会工作”。休息有多种方式,结合自己爱好的音乐、有兴趣的活动就是一种积极的休息,除此以外,音乐教育也有利于培养人理想的个性。实践表明,人的气质有很大可塑性,后天生活环境对人的性格、气质影响很大。音乐教育对不同体质的人可以进行不同的教育。如对活泼好动的人,让他多听多唱比较安定、庄重的乐曲,以克服其傲慢的特点;对于不好动的人,让他多听比较活泼的音乐,以克服其保守的特点;对于容易暴躁的人,让他多听温柔和谐的乐曲,以克服其粗鲁的特点;对于过分胆小的人,多让他听激烈雄浑的乐曲,以克服遇事退缩不前的弱点,等等。有学生从中受益匪浅:“和音乐交朋友交流思想使我更加沉着、精神专注,对心绪很有帮助。”可见音乐教育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人的性格、情趣、个性的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