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陷入"AI同傳造假",人工智慧的路還有多遠?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剛落幕,科大訊飛卻陷入了"AI同傳造假"的風波。9月20日,一位同傳譯員在知乎上發文稱,在上海的一場會議中,訊飛的翻譯其實為人工同傳,並非機器智能翻譯,並且譯文由機器進行朗讀。

科大訊飛陷入

這容易讓觀眾產生"都是人工智能翻譯"的錯覺,而忽略背後同傳譯員們的勞動成果。對此,9月21日,科大訊飛的回覆是,"科大訊飛從來沒有把同傳翻譯包裝成機器翻譯。"

科大訊飛方面解釋智能會議系統有兩種工作模式,一種是全自動翻譯,系統識別中文並轉化成英語、日語、韓語等同步顯示在屏幕上;另外一種就是在專業的會議上,直接獲取現場同傳的聲音,再同步到大屏幕上。

科大訊飛陷入

科大訊飛方面還提到,當機器同時提供轉寫和翻譯服務時,文字展示區Logo顯示為"訊飛聽見—離線翻譯系統";機器僅提供轉寫服務時,文字展示區Logo顯示為"訊飛聽見"。訊飛聽見是科大訊飛旗下提供語音轉寫、翻譯的平臺。

儘管目前語音識別成為AI的先行領域,但是語音翻譯依舊是一大難題,現階段無法精準翻譯屬正常現象。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識別同傳的譯文在業內屬於普遍的做法,不少公司以此進行誇大宣傳。

科大訊飛陷入

談及人工智能時代,機器能否代替人工是關注焦點。在語音領域,科大訊飛表示,希望通過語音轉寫和翻譯技術幫助同傳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失誤,形成人機耦合的同傳新模式,並不是去替代同聲傳譯。而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不同場合均表示,人機協同、人工智能+行業,才是未來人工智能最有希望做成的。

科大訊飛陷入

在走向人機耦合的操作過程中,智能固然離不開人工,但是,雙方在配合工作中發生了"摩擦"。

在近年來大眾對於人工智能、人工翻譯的期望頗高。而反觀公司,也有將產品"趕鴨子上架"的情況出現。當然,語音方面有不少成熟的解決方案,然而觀眾的預期和企業產品效果之間差異過大,也導致此次風波發酵。

在2017年,科大訊飛就曾表態:現階段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不需要"被神化"。 "目前,機器翻譯已經取得非常大的進步,在衣食住行等常用生活用語上的中英翻譯可以達到大學六級的水平,能夠幫助人們在一些場景處理語言交流的問題,但距離會議同傳以及高水平翻譯所講究的'信、達、雅'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科大訊飛陷入

目前科大訊飛是全球唯一在語音合成中機器超過人工的公司,在安靜的環境下,演講主題確定的情況下語音準確率高,但是多人說話噪音環境下的識別率是關鍵。在他看來,通過大規模後臺服務集群,語音識別正在走向實用。同時,用戶也對方言、多人說話、安全保護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科大訊飛陷入

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需要得到攻克,這就涉及到機器的知識、情感、邏輯等能力。而這三個人類在幼兒時期就能掌握的機能,對於機器來說是難上加難。語音本身不是最難,但是語言背後需要人類的知識系統以及專業領域的能力,這些數據的掌握並非易事。而人工智能公司目前對翻譯的野心很大,短時期內系統性地解決還是較為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