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学印随笔:乌镇一夜

沈学印随笔:乌镇一夜

乌 镇 一 夜

“乌镇的一夜,我已为你等待了千年。”

凡是来过乌镇但没有看到这里的夜景都称之为憾事。

我以为是这样!

我们现已走进了乌镇,哪有不观夜景之理。

从杭州到乌镇后,已近晚10点。

街市的灯光不是很亮,甚至有些昏暗。

夜色中的乌镇,静谧,安详,异常美丽。

街市的各式建筑在灯光的装饰下,闪闪烁烁,但霓虹灯不多,偶在几处高楼上能依稀见到。

我们走在一条叫“子夜路”的街道,途经一座长长的双排双廊的大桥,桥下流水中的霓虹光影淌着江南水乡的韵味,映衬的尽是两岸高耸的粉墙,通明的灯光,石桥瓦屋的倒影,一片绚烂,一片斑斓,明明暗暗,甚是迷人。

夜游乌镇,我是第一次。

尤其在江南水乡的古镇。

我们在没有导游,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没有目标的闲荡中,心情放松,心绪惬意,心神甜醉。

这种散步式的游荡是浪漫的!

我们只想在这有限的时间和无拘无束的氛围里,尽享这里的夜色、灯光、美景和古镇的静谧与淳朴。

我们顺着“乌镇大桥”向左拐进了一条用青石板铺成的商业街。

这条街市很热闹,店铺挨着店铺,餐馆连着餐馆,多数铺面都是灯火通明,透过大玻璃窗就能清楚地看到里面的人影,人们购物的场面。

小商小贩在制作和叫卖着姑嫂饼、熏豆茶、三珍斋酱鸭和烤羊肉。

油炸臭豆干的味道远远就能闻到了。

我们最终未能抵挡住它的诱惑,还是首先品尝了这种香得难以释口,臭得十分纯粹的尤物,根本没顾忌它是什么东西。

街道两边尽是老式的民居,时而也能见到夹在两侧高高大大、古色古香的老宅中的窄巷,隐约可见小巷深处的淡淡灯光,既散落柔美,又祥和静谧。

好奇的我竟几次选定其窄巷,径直走进,却发现这里别有洞天。

就像茅盾茅在他的《大地山河》中描述的那样:

“……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还能听得见橹声唉乃,有乌篷船飘然而过……”

月亮升的老高,微风从河面吹来。

我们默默欣赏着河水里波光起伏的月影、灯影、光影,墙影、楼影、船影,似乎有种漫步在苏杭长堤的感觉。

夜色中的乌镇,确有一种淳朴,吉祥,平安,惬意,让人走进倍感亲切和自然。

看得出,作为历史古镇,乌镇的街道建筑和民俗文化,都在彰显着一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之美。

在这个充满淳朴文化氛围的古镇,漫步于她的长街或石板小路上,一种思古之情会油然而生。

尤其是在这美丽的夜晚,她独有的恬淡,沉静,内敛而含蓄的美,只有走近她,才能认识她,亲近她。

回来的路上,我们走进一家丝绸店,买了几条丝巾,权作留份纪念或送给朋友。

乌镇的丝绸是很有名的,且价格都不是很贵,小包小袋小头巾什么的,多在十几元,不像有些旅游景区,处处天价,时时宰客。

我知道,我们现在还没有走进乌镇的主景区,只是街市的一段。

但是,我们已走进了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桥下游,桥头立商铺,水中倒影美”的梦幻多变的乌镇夜色的风情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