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01

前几天我因为一些事情回了趟老家,顺便去见了两三年没见的闺蜜。

我到的时候她家小家伙已经放学了,正伏案写作业,闺蜜拍了拍孩子,让他和我打招呼,孩子张了张口,没能发出音。

闺蜜急了,神情中带着些尴尬,“你说话呀!你瞅你这孩子!真是!”小家伙瞪大眼睛,好像有点被吓到,我心里一惊,赶忙打圆场,“宝贝先进去写作业哈,我和你妈妈聊会天。”

孩子走后,我劝闺蜜,不能这么教育孩子。闺蜜点了点头,神情却是不以为意。我知道她没听进去,心里暗自叹了口气,却没法再说什么。

一会,孩子扒着门框,探出个小脑袋来,脸上满是忐忑,声音里带着期待,“妈妈,我今天参加的话剧表演在我们学校得了一等奖。”

闺蜜脸上露出笑意,“这么幸运啊,真棒。”

孩子愣了愣,不甘心地追问,“这和幸运有什么关系?”

闺蜜很自然地说:“要不你能在这么大的一个比赛里拿奖?”

小家伙眼里迅速积起了泪珠。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我在旁边看着这一幕,有些着急。突然想起了闺蜜以前和我抱怨过,家里小孩太懦弱了,还敏感,很奇怪地问我,她和老公都是性格不错的人,怎么孩子就长成这样了。

我看着小家伙沉默地转身,突然知道了为什么。

很多时候,家长没有处在孩子的位置上,说话会有些欠考虑,家长们说完就忘的话,可能就对孩子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不经意间的对孩子的否认,可能就是家长们一直寻找的自卑的源头。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周宏老师曾提出一个观念——赏识教育,即学会认可孩子,通过不断夸奖和激励使孩子进步。李跃儿老师也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中多次倡导赏识教育。

然而赏识教育这些年一直未能推广开来,因为“我们的传统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成人害怕赏识会让孩子骄傲、变坏,我们从不把骄傲和自信、自主联系在一起。”

于是,大人们为了不让孩子变坏,坚信不能夸,要不断地打压。


02

《爸爸去哪儿5》里的几个孩子都是公认的“别人家的小孩”,性格很好,也很有教养。

这与他们父母的教育方式势必是息息相关的,因为孩子的表现反映的是父母教育的成果。在整季十二期中,我不断地看到各位爸爸总是在肯定孩子,他们从来不否认甚至打击孩子。

第六期有一幕让我印象颇为深刻,是在车上,吴尊问Max:“弟弟,我听他们说,昨天你问嗯哼,他会不会英文,然后他说他不太会,然后姐姐帮忙翻译。”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他看着Max,神色很认真,仿佛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他又转头看向neinei,确认道:“你翻译了吗?”

neinei窝在旁边,点了点头,说:“是。”

吴尊笑了起来,“真的。”

然后冲neinei竖起大拇指,“好样的。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已经过去的事情,吴尊都专门翻出来,夸一下孩子,可见夸奖孩子对他来说是他非常重视的一件事。

在节目里,也可以看到,neinei从一开始的拘谨、不开心到后来的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主动提供帮助,成了孩子们的“小天使”姐姐,变化非常大,可见赏识教育的作用。

还有一幕是陈小春带孩子们去摘火龙果换取食物,其余的爸爸们在另一个地方搭帐篷,孩子们和爸爸们不得不分开了一下午。

见面的时候,小泡芙冲到爸爸怀里,很开心地说:“爸爸,我没有哭!”

泡芙爸爸一把把小泡芙抱起来,夸奖道:“你好棒!”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路过的Jasper举手:“我有照顾他。”

泡芙爸爸满脸赞叹,“你有照顾他!”

然后看着Jasper,认真地说:“

谢谢你,Jasper。”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他认真地对待孩子纯稚的话语、郑重地夸奖的样子,我看着居然有点感动。

中国的父母,一部分是对夸奖羞于启齿,一部分是将夸奖掩于唇齿,前者知道应该夸孩子,却不好意思,后者是也认可孩子,却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不说出来,甚至恶语相向。

但事实上,两者皆不可取,前者也不比后者好到哪去,因为孩子并不能看透你的想法,你的话就是他们的评判标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依然坚持赏识教育的家长,便显得尤为可贵。


03

在中国,很多家长都很怕夸孩子,甚至会去打击孩子。

有一期《校园说》,当一个全校第一的孩子哭着质问妈妈:“你为什么这么打击我的努力?”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她妈妈神色中没有一点愧疚,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给孩子带来的阴影,反而很理直气壮:“我知道我一直在打击你,但我认为你的性格,要是不打击,可能就有点飘。”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这是很多家长的一个通病,也是一个错误认知,觉得我夸孩子,会让孩子志得意满,不思进取。但是如果我不夸他,他就不会骄傲;我打击他,他就会受不了刺激,跃而奋起。怀抱这样错误的思维,家长在毁掉孩子的路上越走越远。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我曾在网上数次看到类似于《老师的几句话让我放弃了物理学》的帖子,孩子被老师叫上去解题,因为不会,老师大怒,说:“你怎么这么笨,就没有见过你这么笨的孩子,你有什么用!”把孩子羞辱得此后每每想起物理都咬牙切齿,恨不得躲着物理躲着老师,遑论更加努力学习。

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老师也指出:“也许这位老师是恨铁不成钢,想刺激她,但他的出发点错了——不是由爱出发,而是由恨出发。由恨出发,就失掉了前提,导致教育的失败。孩子需要的是呵护与鼓励,老师这样做只能使她受到伤害而自暴自弃。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孩子是很敏感的,自尊也很脆弱,“打击”教育打掉的不只是孩子骄傲的可能性,还有孩子一颗进取的心。


04

许多家长从根本上就错了,本意是好的,但反而弄巧成拙,着实令人心痛。

但赏识教育可以做到在不伤害孩子心灵的前提下,让孩子前进,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中,老师给出了实施赏识教育的注意事项和关键点:

1.内容有所指,避免笼统夸奖

家长的赏识应该成为孩子继续往下走的道路坐标,孩子因为年龄的限制,并不能做到正确的判断,这时,家长的赏识就不仅是肯定,还是前进的信号。因此,一定要具体有所指的夸奖,来帮助孩子认识到哪些行为正确、哪些行为错误。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比如孩子主动打扫卫生,你很开心,觉得他很棒,会说:“你真棒!”孩子就会纠结,“我哪里棒呢?是扫地的姿势吗?还是我扫的地很棒?”你不明确地指出来,孩子就不会不知道朝哪个方向努力。

2.赏识优点,从缺点中找到赏识的地方

赏识,可以正着来,也可以反着来,可以赏识孩子的优点,也可以从他的缺点中找到赏识的契机。示弱是一种很好的鼓励孩子弱点的方法。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比如孩子不爱学习,家长在跟孩子一起做题时故意做错,引导孩子做对,然后夸奖他,去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就是一种赏识。

3.不能过度或盲目夸奖

说来简单,但赏识教育实际上是很难的,正确的赏识需要智慧。过度夸奖会让孩子目空无人,觉得自己天下第一,不服老师和家长的管教,盲目夸奖会让孩子不信任,从而使赏识教育失效。

因此,不能频繁夸奖孩子,务必要把握好其中的度。

4.家长要有耐心

如果想通过赏识拯救一个孩子,就要有足够的耐心,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控制好自己,不要总是对孩子发脾气。

比如一个天天逃学的孩子,当通过劝说后终于愿意坐在教室里的时候,你不能因为他不听课就打他,因为他是有进步的。同理,孩子从倒数前进到中下游的时候,你不能因为他没有隔壁小孩考得好就说他,因为他确实有努力。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从原来的状态到你给孩子定的目标状态,势必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你看到的,应该是孩子的进步,而不是成绩,只要孩子没有自我放逐,而是在不断前进,那就够了。

05

孩子需要呵护,而不是无尽的不满与责备。通过赏识教育,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同时,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也让孩子不断变得优秀。

夸奖孩子,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足够的自信,可以独立面对将来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这将让孩子受益终身。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本文来源:“中外亲子互动”公众号(ID: ctoy-family) 千万父母都在关注的育儿学习互动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