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朱軍,後有劉強東,「性」是男性社會地位得以彰顯的標籤?

25日,性騷擾事件爆料者在社交平臺上稱自己已被朱軍正式起訴,已收到法院的起訴書,並稱自己將堅守陣地絕不會輕易認輸,吃瓜群眾們中秋節的月餅想必吃完了吧,瓜可以開始吃起來了。

前有朱軍,後有劉強東,“性”是男性社會地位得以彰顯的標籤?

前有朱軍,後有劉強東,“性”是男性社會地位得以彰顯的標籤?

性騷擾的事件不止發生在演藝圈、娛樂圈,就是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也不是沒有——公交車上的鹹豬手、寫字樓女廁現偷拍變態男的事件層出不窮,那麼這些總是對女性充滿了不尊重的“慾望”,到底是因為實在是管不住下半身還是因為在為自己找存在感呢?

前有朱軍,後有劉強東,“性”是男性社會地位得以彰顯的標籤?

前有朱軍,後有劉強東,“性”是男性社會地位得以彰顯的標籤?

事實上,越是社會地位高的男性對“性”的惡欲就越是隱蔽,人們總是會沉迷在自己空想出來的“這麼德高望重的人怎麼會去做那種犯罪的事情呢?”的假象中,而忽視了不論在哪個時代,都不可能做到讓普羅大眾都“存天理、滅人慾”,人只要有慾望就充滿不確定性。這也正是女性身處的男權社會環境的可怕之處——她們永遠不知道在一對看起來品行良好的男性當中到底會不會有那麼幾隻惡狼。

前有朱軍,後有劉強東,“性”是男性社會地位得以彰顯的標籤?

在事件發生之後,甚至會連官方都發聲維護“德高望重者”的名譽,讓那些最不堪的東西內部消化,彷彿讓骨頭爛在肉裡才顯得依然光鮮,彷彿這樣才能始終給社會大眾展示出最正能量的一面,然而這樣做的後果就是造成更深層的恐懼——一個人只要對社會做出過貢獻,並且這些貢獻廣為人知的話就可以作惡,並且貢獻能夠用來抵消罪惡,那是不是讓人害怕每一個貢獻的背後都藏著不可告人的企圖,每一個善舉的背後都含有默契的交易?

前有朱軍,後有劉強東,“性”是男性社會地位得以彰顯的標籤?

你覺得這個觀點不可思議?還記得今年夏天慈善圈頻頻爆出的慈善企業家的大面積性侵案件嗎,從李利娟到史增超再到雷闖,牽涉的受害者難以數計,而其中最著名的雷闖在被曝光後,還得到同處慈善圈的好兄弟們的的力挺——“他是公益的一分子”,“我們不用在道德上譴責雷闖們。”——你們當然不用在道德上譴責他們,因為法律會譴責他們。

前有朱軍,後有劉強東,“性”是男性社會地位得以彰顯的標籤?

前有朱軍,後有劉強東,“性”是男性社會地位得以彰顯的標籤?

無論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還是已經進入現代文明的當代中國,或者是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中,關於兩性平等的議題和討論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是文明對女性的物化從未停止過,男性對女性的性剝削也從來沒停止過。女性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對於女性的權益的爭取也從來沒有停止過,以後也還將有漫長的鬥爭階段,希望我們每個女孩子都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並堅持為女性的權益堅守陣地。

前有朱軍,後有劉強東,“性”是男性社會地位得以彰顯的標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