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目標基金申報鳴槍 工銀瑞信等公司拔得頭籌

養老目標基金申報鳴槍 工銀瑞信等公司拔得頭籌

近日公募基金參與養老金業務接連迎來政策利好。4月2日,財政部、國稅總局、人保部、銀保監會和證監會5部委聯合發文《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試點結束後公募基金有望成為個人稅延養老賬戶的市場主體之一。緊接著,備受關注的首批養老目標基金開啟申報,根據證監會官網信息,截至4月13日,共有包括工銀瑞信、華夏、易方達在內的21家基金公司申報了42只養老目標基金。由於養老目標基金審批是普通通道,預計首批產品將於今年10月問世。

據證監會官網信息統計,首批申報的養老目標基金產品採用目標日期策略或目標風險策略,這也是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養老金默認投資產品的主要策略。其中工銀瑞信、華夏等基金公司首批申報產品選擇的是目標日期策略型;富國等基金公司選擇的是目標風險策略型。兩種策略比較,目標日期策略是為特定退休年齡的投資者設計的養老投資產品,採用動態資產配置策略進行投資,也是全球最受歡迎的養老投資品種;目標風險策略則預先設定不同預期風險的收益水平,旨在將基金的風險水平維持恆定。

第一批養老目標基金申報的產品中,工銀瑞信所申報的工銀瑞信養老目標日期2035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正是一隻典型的目標日期基金。據記者瞭解,該基金精準定位“70後”養老儲蓄資金,將綜合考慮生命週期規律和資本市場情況,動態開展資產配置;生命週期內,逐步降低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同時根據市場投資價值,將目標下滑路徑由線型點狀拓展為通道型帶狀,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會以下滑路徑為中樞,在上下限區間內調整。

長期來看,國內養老基金髮展空間巨大,預計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規模將超20萬億。從發展方向上,有政策的全力保駕護航,包括養老基金運作形式限定為公募FOF、後續稅收遞延優惠政策落地等等,都將拉開養老投資的大幕。業內人士指出,公募養老目標基金的發展,關鍵還在於投研能力。

作為業內極少數擁有養老金業務全牌照的基金公司之一,工銀瑞信自2005年成立就開始為養老金客戶提供投資諮詢服務,積累了豐富的養老金投資管理服務經驗,不僅擁有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社保基金境內外、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人資格,旗下養老金產品不但類型豐富而且業績優異。截至2017年末,公司已通過備案的養老金產品有38只,是市場上發行類型最全的機構之一;管理的養老金類資產總規模逾2000億元,居行業領先水平,其中社保和企業年金規模穩居基金行業第四。根據人社部最新公佈的2017年全國企業年金基金業務數據報告,工銀瑞信基金含權益類組合單一計劃企業年金平均業績達到了8.87%,位列21家管理機構第一,含權益類組合集合計劃也憑藉7.68%的業績排名第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