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獨家:姚振華許了一個5000億元的心愿

董小姐|独家:姚振华许了一个5000亿元的心愿

在寶萬之爭戰火初燃之際,對姚振華的意圖,外界最主要的猜測之一是,他打算借萬科平臺,讓寶能地產快速進入地產第一梯隊。


腦洞更大的說法是,如果沒有對寶能地產做大的訴求,可能也不會發生寶萬之爭。


不論靠譜與否。今天,姚振華對地產的野心還在繼續放大。他或許並不是那種會輕易放棄原計劃的人,如果一條路走不通,那就換一條。


董小姐挖掘到了寶能地產的上市計劃,以及這家公司對自己的高期許。此事還處於相當保密階段。


瞭解之後,我的第一反應是相當驚訝,思忖良久,決定不予置評。


以下是乾貨奉上。

《財經》記者獨家獲悉,寶能地產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上市,首選A股,但也不排除香港上市選項。該上市計劃啟動於2017年夏秋之際,默默推進至今。

上市路線之一是IPO。

寶能地產計劃在引入戰略投資完成後,在2019年底之前向證監會遞交申報材料,於2020—2021年左右完成上市。此外,寶能海外主體公司寶能國際集團也計劃在2018年後,擇機在香港IPO或借殼上市。

寶能地產的股東是寶能控股,而寶能國際集團是寶能控股的境外實際控股方。這家公司是由姚振華控股的境外公司佔股80%,姚建輝控股的境外公司佔股20%。

路線之二是重組。

據《財經》記者瞭解,寶能地產不排除重組上市的可能性,但重組上市的時點規劃相對比較靈活,會根據公司經營情況和市場情況適時推進。重組上市進度合計會花7—10個月。

寶能地產希望先期融資300億元。對投資者的允諾是,如果到2020—2022年寶能地產還沒能實現上市,投資者可以平均每年拿到12%左右的收益。其預測,到2022年底,寶能地產的股權價值至少超過5000億元,甚至可以看高至7000億元以上。這個估值是按2022年公司利潤超過400億計算的。

目前市值第一的地產公司萬科(000002.SZ)市值3000億上下,利潤為280.5億元(2017年)。

截至發稿,寶能方面尚未對《財經》記者採訪寶能地產上市進展的請求給予官方回覆。

多年來,寶能地產留給外界的印象一直是銷售業績平淡,競爭力有限。《財經》記者獲悉,2017年,寶能地產實現銷售額119億元,相比2016年銷售額142億元下降16%。

此業績若參與行業排名,會在百名開外。

寶能曾自我評價,公司之前在評估是否上市,資金需求不確定,所以過去採取了穩健偏保守的經營方式。

為了吸引投資者,推動上市,寶能地產還制定了相當進取的經營規劃。

《財經》記者獨家獲悉,寶能制定的業績目標為:2017—2022年合計銷售9767億元。假設未來5年全市場銷售金額按過去三年平均增速增長,到2022年,寶能地產認為自己會在市場份額上進入行業前八名。

以此計算,寶能地產平均每年至少要銷售1500億元以上。

拿地力度也同時加大。在2017年—2022年,寶能目標是合計拿地9000萬平方米,其中一二三線城市的拿地比例大致在1:1.5:1。

寶能地產對物業自持比例也加大了控制,規定未來除住宅外,物業自持比例一般不再超過50%,僅在一些升值潛力較大的城市適當增加自持比例。

預計到2022年底,寶能地產自持物業面積達到2231萬平米,公允價值接近3000億元,年租金收入接近180億元。

到2022年,寶能地產預計公司總資產能超過7400億元,淨資產超過2000億元。

為了打動投資者,寶能地產對自己的家底也做出了樂觀呈現。

據《財經》記者瞭解,截至2017年6月30日,寶能地產有在建、建成項目31個。其中14個項目分佈在一線城市,12個在二線城市,5個在其他地區。合計土地面積448萬平米,規劃建築面積2130萬平米。

寶能認為,這些可售項目加上自持的物業,可以提供超過4000億元的貨值。

2014年前後,寶能地產經歷全國化擴張,激進拿地,之後遭遇市場波動,項目運營不善,導致多城項目進展遲滯,甚至有不少項目陷入爛尾糾紛。時過境遷,如今這些項目卻被認為是低價拿地的戰利品。

寶能內部測算,截至2017年6月30日,寶能地產31個項目土地總市值2613億元,土地增值達2358億元。

其中,陷入爛尾糾紛的合肥寶能城項目,在2013年—2014年拿下,土地成本分別是600元、1200元/平方米,到2014年11月首次開盤,銷售均價7200元/平方米,現售價1.5萬/平方米。項目未售及自持物業貨值預計在600億元;南寧寶能項目拿地成本1000元/平米,首次開盤均價5800元/平米,預計下批推售價格在1.5萬/平米;無錫寶能城拿地成本1200元/平米,2015年首次開盤均價8000元/平米,現售價1.8萬元/平米。

“因為沒有大規模投資國外,加上前幾年圈來的土地大幅增值,寶能地產的’天時地利’都還在。”一位寶能相關人士說。

然而,這種用時間換項目增值的方式,不僅需要押注潛力市場的增長空間,也需要較高的資金佔壓成本。它會限制公司規模擴張,同時讓公司面臨被控囤地的輿論壓力。

對大多開發商來說,這類土地增值更多是一種時機的產物,而非主動決策的結果。行業中的大多數開發商還是會將快速滾動開發,實現現金流回流作為追逐業績的利器。

規模有限目前仍然是寶能地產的軟肋。寶能地產計劃未來結合PE投資,展開行業併購、整合,拓展業務範圍,在寶能集團內實現產業協同,以此快速做大公司規模。這個做法能否成功,還需要時間驗證。

除了寶能地產,姚振華也在過去一年裡,新組建、強化了兩個地產開發平臺,這可能構成了寶能地產IPO之路上的同業競爭障礙。

其一是寶能城發。姚振華親自站臺,為公司獲取土地,主打產業地產招牌。他還在公司內部下令,2018年,寶能城發要新增1500萬平方米土地儲備。

其二是今年新組建的寶新實業集團。與寶能地產類似,它同樣專注房地產開發。其母公司法人代表張曉東曾任寶能投資集團副總裁。今年4月,寶新實業集團還以4.21億元收購了寶能城有限公司。

一系列眼花繚亂的交易和子公司背後,都折射了姚振華的地產野心。

一位寶能系高管說,有關同業競爭的問題,寶新集團和寶能地產在前期尚可以規避,但發展到以後,這個問題或許不可避免。不過,“體系內競爭,也未必是壞事。”

據瞭解,寶能系內部時常有同屬性業務部門相互搶奪資源的情況。姚振華一直傾向於內部PK,認為內部競爭可以激發活力,是一種良性競爭。但這也曾導致不必要的資源內耗。

PS:你看好寶能的地產美夢麼?歡迎評論告訴我~

PPS:董小姐是《財經》雜誌記者,此文參見財經報道《獨家:寶能地產上市計劃曝光》,作者董文豔。

董小姐|独家:姚振华许了一个5000亿元的心愿
董小姐|独家:姚振华许了一个5000亿元的心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