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調控許多房企都破產了爲何房價還是居高不下?

瓣瓣瓣瑪瑪


今年房地產調控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年,不僅是房產中介有很多人轉崗了,幹不下去了,開發商日子也不好過,部分中小房企破產被大型房企併購。而被大型房企併購的這些中小房企由於前期盲目擴張業務,才會有今天的結局。先分析一下,房企破產的原因:

一方面,盲目高價拿地,自食其果。前幾年為了爭當地王,高價拿地,現在地價下跌,有的土地是低溢價成交,甚至流拍,地方政府又開始控制房企新開樓盤價格,在這種情況下,房企很可能出現虧損。南京某樓盤地王,今年9月開盤,2016年成為地王時,地塊價格23000元/平方米,現在售價是26000元/平方米。像這樣的價格,開發商肯定是越賣越虧,但是為了回籠資金還債,房企只好虧損銷售。

另一方面,前些年業務擴張過快,現在各家房企負債率普遍在90%以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債務集中到期,房企又處於融資困難,目前資金又無法以全部回籠的情況下,那肯定是會出現現金流斷裂而破產的。

事實上,房企破產、中介關門與房價跌與不跌關係不大,中小房企因經營不善而發生現金流斷裂,被大型房企併購,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決定房價能否從高位跌下來,就要看房地產調控能否被嚴格執行,今年一線城市房地產調控執行的很好,房價穩中有降,走勢平穩,但沒有出現大跌。但如果像上半年二線城市搞人才引進,三四棚改貨幣化安置,等於房地產調控旁邊開了個口子,那房地產調控效果將大打折扣。

另外,貨幣政策的鬆緊,也是決定房價是否居高不下的原因。今年8月份70個城市中有67個城市房價上漲,這主要是1-7月銀行新增貸款10多萬億,其中有四成流向房地產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開發商倒閉破產,房價也會因為投機性需求上升而無法回調。

房價漲跌與房企的破產沒關係,與房貸利率高低有關係,如果房貸利率過低,炒房者的融資成本過低,房價怎有不漲的道理?目前雖然房貸利率實現了20連漲,但是還是處於歷史的低位,離開高位7%區域還有距離,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房企破產、中介關門,炒房者還是要炒房的,只有房貸利率升高到炒房者顧忌的程度,那麼房價才會真正下跌。


不執著財經


現在房地產市場就是這樣一個怪現象,有些中小開發商樓盤銷售慘淡,房子賣的並不好,但是房價卻隨行就市,別人樓盤漲的時候,自己也跟著漲,寧可一月不開張,也不打折銷售自己的房子。

之所以開發商們不約而同的寧可不賣也不降價的策略,不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打折銷售,薄利多銷,早點回籠資金的道理,是因為房價沒法降。具體原因我想有下面幾種。



第一 和我們國人一直是買漲不買跌的心裡有關,如果說房地產一旦降價,可能銷售上更為慘淡,到時價錢一旦降下來再想漲上去就不大可能,還會面臨房子價錢降了,銷量也降了的尷尬境地。

第二 大的地產商有資金的支撐,它們能夠度過房產銷售的淡季,待到市場利好的時候,依然可以把自己的房子賣個好價錢。



第三 房地產的特殊性決定降價也不是開發商能夠說了算的,特別是一些三四線城市,政府的財政收入很大一部分依賴地產行業,如果個別地產商私自降價可能會打破當地,地產市場的格局,再加上很多地產商也會覺得,肯定會有利於房產市場的新政策出來。

第四 很多樓盤已經銷售一部分樓房,如果半道降價,不但是怕吸引不來新顧客,恐怕買過房子的老顧客也會來退房,這種作死的行為他們絕對不會幹。



第五 國家對房產市場的調控目標是,讓房地產市場有一個健康平穩的發展,即會打擊房價的持續增長也會防止地產商的惡意競爭,所以房價會在一個範圍內小波動,不會大起大落。

你覺得會是哪一種原因的可能性大呢?


小麗看房


其實,房價下跌和開發商破產沒有必然聯繫。房價是什麼房價,破產是哪些開發商破產,這些都是必須要搞清楚的。

1、限價令和限售令。

這導致一二線城市新房價格和二手房價格基本上停漲了。特別是新房價格相對於二手房價格,倒掛很明顯,那些有房票的人巴不得搶到一套房。限價令讓開發商不怎麼賺錢,但2017年大賣的房子,事實上大部分是開發商手裡相對便宜的儲備,所以成本低,限價令頂多讓開發商不怎麼賺錢,虧本還不至於。

而限售令直接凍住樓市,這種情緒會互相傳遞的,賣房子的人少了,房價的確不會大跌。

2、一二線城市房價有更多因素支撐

一二線城市有很多優勢,比如人口因素,從去年開始很多城市開始搞人才引進,這實際上就是擴大需求,幫助開發商賣房子。

還有,一二線樓市二手房市場相對活躍,房價跌不跌某種程度上由大大小小的房東決定,而不是由開發商決定。

還有房貸因素,從2017年初開始,房貸利率不斷上行,首付比例也是屢屢上調。本輪調控將槓桿率控制得比較好,那些高槓杆入市的人還是很少的,對一二線整體房價構不成威脅。

根本性因素還在於經濟仍在中高速增長,一二線城市是中國經濟的主要引擎,相對於其他城市,這些城市人口收入更高,配套更完善,產業更發達,大幅下跌的客觀條件並不存在。

3、一二線城市主要是大開發商

看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就知道了,一二線城市只佔整體銷售的一部分,還有很多來自於三四線城市。事實上很多開發商2017年業績飄紅,靠的就是三四線樓市的火爆。開發商在三四線獲得了現金流支持,自然不會特別著急在一二線城市降價。必須要指出的是,當前一二線城市的玩家主要是大型開發商和本地開發商,其他的中小型開發商都擠不進去了。能夠進場的開發商還是有些本事的。他們在融資渠道等方面很有手段。

4、事實上的確有很多開發商在破產。

去年四季度至目前,併購貸明顯上升。這說明很多小開發商已經遭遇現金流問題,2016年那波地王潮加上現在收緊開發貸款,實際上讓很多小開發商被噎死了。

本輪調控已經到了啃硬骨頭的階段了,決心已經下了,不只是那些試圖高槓杆彎道超車的小開發商,一批金融機構都會面臨破產風險。未來的房地產不再是“百花齊放”的狀態了,而是由巨頭們主導,而金融經過這次洗禮,也會更加穩健。就房價而言,本領調控會讓房價理性回調,這實際上是在夯實樓市,夯實房價,大跌肯定不可能了。


樓市微觀察


房企破產由內外兩種因素的影響,一是自身經營不善,二是市場凋敝。從國內房地產市場來看,當房市受到政府打壓的時候,許多小房地產商由於資金鍊斷裂,開發建設無以為繼,最後導致破產跑路。

那麼我們來看看房價居高不下的幾個主要原因:

土地價格上漲

中國的建設土地開發實行招拍掛制度。為保證基本農田數量,建設、農用土地使用增減掛鉤,城市建設徵用農地,是有指標的。城市建設用地屬於稀缺資源,政府徵用後納入儲備,再規劃出售,開發商通過拍地拿地進行開發。近年來,土地價格上漲的厲害啊,以合肥為例,從幾百萬一畝,漲到一兩千萬一畝,也就幾年的時間。開發商買地花了那麼多前,這成本不都要算到日後的房子裡面去嗎?

建安成本上漲

這個大家應該很容易理解,物價都在漲嘛!包括建築工人的工資等等,都在上漲呀!

需求拉動

經濟學中有個供給-需求的理論,供大於求,價格下降,供小於求,價格上升。還是以合肥為例,09年以前,房產開發量和人口湧入量大體相當,甚至供大於求,再加上國家對樓市的宏觀調控,包括限購等措施,導致房價一度沒有上漲,甚至還有所下降,很多土地流拍。後來政府放慢推地節奏,新房供給減少,到了15、16年,需求大增,新房房源不足,導致房價暴漲。那一輪合肥房價漲幅非常大,舉國有名,名揚海內外!


個人以為,上述是最關鍵的幾個推動房價居高不下的因素。當然此外還有很多原因,比如利率,租金,房貸收入比,還有投資客炒房投機等等,但這些因素都是派生的。所以很多專家天天拿什麼利率匯率說事,搞的玄乎玄乎的,誤導了多少人,讓他們該買房的時候沒有買,坐等房價下跌,結果是越等越高!


徽眼觀察


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確實非常大,僅今年1到5月份,各地出臺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就高達150次,5月份更是達到50次。但是,房價並沒有出現下跌,最新數據顯示的結果是,三線城市房價齊漲。也就是說,調控可能並沒有能夠令許多房企破產。

事實也是,從近年來房地產市場的格局來看,與其他行業並沒有多大區別,也就是有實力的生存下來,沒有實力的淘汰出局。因為,房地產業經過近十五年的快速發展,也到了重新洗牌的時候。就算沒有調控政策出臺,按照市場競爭要求,一部分開發企業也會在競爭中退出市場。所以會造成許多開發企業破產的錯覺,是因為我們對房地產市場的關注度過高,看到一家房地產開發企業破產了,就認為其他地方的開發企業也不行的,真正不行的,還是那些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近日,北京通州的十里春風小區,就出現了開發商去年8月份將開盤價確定為4萬多/平方米,到了現在開盤價卻降至2萬多/平方米的現象。為什麼?說明房價的泡沫很多、利潤空間很大,開發商操縱房價的行為是存在的。如此,開發企業抵抗調控的能力就很強,要想使開發企業破產,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要開發企業有能力與調控政策對抗,指望房價下跌,難度就相當大了。

所以,調控致開發企業倒閉、房價繼續高企的問題,既有關聯,又沒有關聯,既好象應當具有邏輯關係,又好象缺乏邏輯關係。只有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才有可能使房價真正步入理性軌道。


譚浩俊


房價,是由存量市場的邊際交易決定的。一個開放商的房子,拿到存量市場,九牛一毛。不足以影響整個存量市場。但如果存量市場的邊際交易發生了變化,哪怕開放商的財務狀況再好,也擋不住房價的下跌。

什麼是存量市場的邊際交易呢?假設全社會有1萬套房子,其中10套在交易,於是,整個1萬套房子的價格,就由這交易的10套來決定了。如果沒有人買,房價就會下跌;如果買的人比10個多,那就會導致房價漲。

如果房價漲得太多了,就會改變邊際交易的數量,就會有11套、12套房子想賣出來。這時候,如果是買家追漲的多,就會導致房價進一步上漲。如果同時導致賣家惜售不賣了,那就會進一步導致房價進一步上漲。

這裡要關注一個數量比例,那就是:邊際交易的數量,佔社會整個存量的比重,是非常小的。這是房地產市場的特殊性。由於邊際交易的數量佔社會存量的比重非常小,也就導致了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決定是非常複雜的。在上漲的時候,需求擴張和賣家惜售,都會進一步推高房價。

再看看開發商的財務困境是如何造成的。那是因為在房價上漲的過程中,地價上漲更快,同時資金成本也居高不下,導致在房價上漲的過程中開發商的財務狀況越來越緊張。這個過程,是由房價上漲導致的,是結果。但這個結果會不會導致房價下跌呢?不一定。這個狀況導致大開發商和融資能力強的開發商實力提升,砸競爭中勝出,少數小開發商的倒閉,不僅不會影響房價,他們的爛尾樓盤被大開發商接手之後,反而讓大開發商賺得更多。

所以,這裡要看,許多房地產企業破產了,大房地產企業呢?如果哪一些,前十大房地產企業都瀕臨破產了,房價也就必然崩潰。

實際上,現在的房價已經開始下跌了,不是因為房地產企業的原因,而是市場的邊際交易的供需結構發生變化了。


孫建波


多重因素的矛盾現象。

首先,房地產調控嚴防資金流入房地產炒作,幾乎使負債較高的房企難以承受。但是他們寧願破產也不會降價銷售的,即使破產,他們的房產價值還在,可能會被大房企看中,而賣個更好的價錢。但如果大幅的降價銷售,會使利潤低到一定程度,導致白忙活。



其次,房價高的另一重因素,在於投機者的囤房現象。這是導致一個地區庫存明明很高,但卻房源很少,市場瀰漫著漲價的氣氛。讓越來越多的購房人恐慌性購房。但相信隨著國家信貸的收緊,和房產稅的推出,囤房者會付出代價的。


最後,我國的人口基數大,部分一二線城市,人口大量流入,土地供應不足,是導致房價居高不下的原因。隨著國家實行租住同權,共有產權房等,主體保障,多渠道供應,相信未來房價會穩定的。

國家已經明確表示,保持房地產健康穩定發展,建立長效機制,不會出現大起大落,未來房子不會是個大煩惱的。


聽奶奶講故事


房企破產跟房價高低沒有直接關係,價格是市場決定的,只有剛需不買房,市場沒了,價格才會降。

資源整合是未來的企業發展方向,未來小開發商會越來越少,就像之前的山西煤礦整合,太多的小煤礦企業倒閉或是被大企業兼併。就像現在最火的互聯網,也是大浪淘沙,每年倒閉幾百上千家企業,最後留下騰訊阿里百度等大公司。


房價的邏輯是外來人口決定市場,市場的供需關係決定價格,其中包含人均收入和土地稀缺程度。就像重慶人口多,但房價只有深圳的四分之一,就是因為重慶人口大多是本地的,然後人均收入低對高房價沒有承受力,再加上土地面積大,所以價格一直漲不上去。

自住投資惠州東莞深圳可以私信我。


小二樓視


如今得房產政策確實有所趨嚴,而隨著政調控的日趨嚴厲,不少房地產廠商得日子確實不好過, 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剔除數據不全企業,A股128家上市房企利息支出總計高達797.2億元,同比上漲32%,即2017年平均每家房企利息支出高達6.23億元。

據報道上述128家上市房企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合計1748億元,由此可見,接近800億元的利息支出佔其淨利潤總額的比例高達46%,2016年這一指數約為43%。可見房企得負債比是很高的,這也是為什麼房企對資金鍊的要求極其嚴格。

但另一方面,問題中也顯示,小房企在此輪調控下有些會破產,但對於部分大型房企,調控雖有影響,但並不至於讓他們得帝國崩塌。如此一來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房價居高不下,在房地產這個看似不完全競爭市場上,其實只有那麼幾家大型房企能夠真正對市場起作用,其藉助他們巨大得市場影響力,使得房價並不會產生大幅波動,而作為價格接受者得小供應商在資金鍊壓力下只得飲恨破產。

因此,房企確實存在危機,但還不至於影響房價,特別的,隨著城市基礎價值不斷提升加上大量人才湧進,一二線城市房價也越來越接近其原本價值(不包括畸高得部分地區)。


盤和林看經濟


房價漲了和房地產商賺錢或破產其實並沒有那麼緊密的聯繫。

先說二手房市場吧。

拿北京舉例,現在北京動不動一套房子就上千萬,一個小區就是幾十上百個億啊,多開發兩個小區就上千億了,那一個小的開放商隨隨便便就幾百上千億了啊。

但事實是,並沒有。


2017年,全國房地產商銷售上千億的只有17家。

為什麼?因為,房子都是在開發商賣了之後才漲的。

為什麼開發商不等價格漲了才賣?第一,政府限價限售限賣。第二,房地產商自己頂不住。

第一點好理解,我想賣你2萬一平,房管局說不行,你賣2萬就不給你預售證。打個8折。好吧,那就只能賣1萬6了。

第二點又是什麼意思呢?房地產開發雖然看起來是個實業,其實就是個資本遊戲,非常費錢。很多開放商並沒有那麼多錢建房子,只好邊建邊借,但是債務到期了要還啊,那就只能趕緊把房子賣了回籠資金,捂不起啊。

所以,為什麼很多房地產老闆都在哭,說錢都是炒房團轉走了,罪名都是房地產商揹著了的原因。

再來看新房開發。

一套房子主要包含五個因素:地價、建安成本、稅費、企業融資成本和企業利潤。

也有房地產業內人士說,商品房房價一般構成為“3+3+3+1”的比例,即“30%的土地成本+30%的建安成本+30%的報建、行政費用和稅費等+10%的開發商的利潤”。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一套房子的單價是每平方米30000元,那每平米房價裡就包含土地成本、建安成本和稅費等開銷各9000元左右,開發商的利潤為3000元左右。

其實也就10%的利潤率。只要做過生意的人就知道,10%的利潤率絕對不算高。

那麼房價利潤被誰拿走了呢?

如果把房子比作麵包,大家就理解了。

麵包之所以變貴了,是因為麵粉變貴了。

房子之所以變貴,是因為地價變貴了。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的數據表明,從2004年到2014年,十年間,住宅地價上漲幅度最大,高達340%。

從上面來看,其實房地產商也就是在做生意,只不過這生意比較大,一樁買賣少則幾十萬,多則成千上億了所以被神化了。

做房子的買賣一樣的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比如政策影響,週期影響,比如競爭對手的影響等等。

就像麵包價格漲了,麵包店照樣有倒閉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