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爲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嘌送o8fi4010


首先說,在正史當中,是沒有所謂的“八爺黨”逼宮這個事件的。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設計八爺黨逼宮的情節,最主要的目的,是表現雍正推行新政遇到的阻力和雍正推行新政的決心。

我們先看看這個“逼宮”這怎麼回事。

在康熙朝的“九子奪嫡”當中,胤禛笑到了最後。但是,這也讓他樹立了“八爺黨”這個死敵,八爺黨的代表人物就是八阿哥胤禩。

從雍正登基那一刻起,八阿哥胤禩以及他的“八爺黨”就開始了對雍正執政的“打橫炮,使邪力”。直到雍正四年,這個一心要扳倒雍正的“廉親王”,也是總理王大臣允禩,感到機會來了。

雍正登基之後就開始“大刀闊斧”的推行他的“新政”:追繳國庫欠款,推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實施“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實際在歷史上雍正還推行了“改土歸流”。

同時,對於滿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八旗子弟”,雍正也想做一番“整頓”,也就是“整頓旗務”。

整頓旗務的目的,是通過給滿人劃撥土地,來實現旗人“自食其力”。

滿清入關後,旗人享受著“不勞而獲”的特權,無所事事,自然會導致“無事生非”。同時不勞而獲的旗人,也是朝廷的一個很大的負擔,旗人自食其力也是給朝廷減輕財政上的困難。

雍正的這些新政措施,於國於民都是很有利的事情,基本上達到了國家增加稅收,老百姓減輕負擔的目的。

但是,這些新政卻得罪了包括朝廷官員(火耗歸公),士紳階層(攤丁入畝),以及清流(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還有旗人(自食其力)。

這些在雍正四年集中爆發了。

以“讀書人的領袖”李紱為首的“清流”,藉口田文鏡在河南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新政,造成讀書人的不滿而集體罷考事件,彈劾田文鏡為“酷吏”,而雍正卻極力維護田文鏡,最終鬧到雍正要把李紱殺了。

但是,雍正最終還是不敢真的徹底的得罪“天下讀書人”,所以在午門問斬的最後關頭讓四阿哥弘曆赦免了李紱。

雍正的這個舉動,卻給了八爺黨一個信息,那就是:雍正的新政已經讓他喪盡民意。他們的機會來了。

在八爺黨骨幹九阿哥和十阿哥等人的鼓動下,八王爺允禩也按耐不住了——機會稍縱即逝,該是出手給雍正致命一擊的時候了。

允禩的計劃還是非常周密的,三個步驟的安排也是非常有用,包括拉攏三阿哥弘時,收買九門提督隆科多。

允禩的意圖,是利用雍正急於整頓旗務的想法,讓弘時進言以幫助雍正解決“整頓旗務”的困難為理由,讓康熙同意關外的四個旗主鐵帽子王進京。然後勾結這四個鐵帽子王在雍正召集他們共同商議旗務的時候,突然發難,以雍正推行新政違背祖制,造成朝野上下人心盡失為罪名,逼迫雍正恢復所謂的“八王議政”,從而在根本上架空用紙,然後再逼迫雍正退位。

這一次,八爺黨似乎是“志在必得”:有關外的鐵帽子王的支持,還有滿朝文武當中絕大部分人的擁護,有九門提督隆科多撐腰,還有已經騙去的京畿護衛兩大營防務共管。人心,文治,武備樣樣俱全。

於是,在朝堂之上,從鐵帽子王開始,對雍正發起了“突然進攻”。

雍正顯然是措手不及的。鐵帽子王永信咄咄逼人,但滿朝文武附和的人有,卻沒一個人敢站出來支持雍正!

這完全就是一邊倒的架勢。

但這個時候,有一個人站出來對雍正表示了堅決支持。

這個人就是王文昭。

王文昭是雍正首開恩科的狀元。

在電視劇裡,王文昭在最後的殿試環節大約是有點緊張,文章寫的比較慢,天都快黑了,這夥計還沒寫完。但雍正很有耐心,不僅寬慰王文昭好好寫彆著急,還親自為王文昭舉燭照明。這樣,被雍正親自關照的王文昭就成了雍正欽點的狀元,也算是最正宗的“天子門生”。

王文昭也算是“清流”,他對田文鏡或者說雍正的新政也是不滿意,畢竟是觸及到了“讀書人”的利益,但是作為最正宗的天子門生,王文昭的挺身而出,代表的是一種對皇上,對朝廷禮制忠心與尊重。

因此,王文昭在表達了自己對新政並不贊同的同時,也痛斥了果親王永信僭越朝廷禮制,越權干預朝政的“大不敬”行為,並強烈要求永信向皇上道歉。

王文昭想表達的意思很明確,無論政見如何不同,規矩就是規矩,禮制就是禮制,皇上那至高無上的權威是不容挑戰的!

王文昭站出來,儘管很快就被九阿哥允禟用“滿人的一條狗”謾罵侮辱的口吐白沫敗下陣來,但也給雍正提供了一個喘息的機會。

朝堂之上的火藥味也是越來越濃,直到雍正試圖用武力鎮壓的手段強迫八王爺允禩閉嘴,而隆科多卻在朝堂之上公開的站在允禩的一邊,反過來逼著雍正讓八王爺允禩說話的時候,雍正算是徹底明白了,這不簡簡單單的是一次指責和逼宮,這幾乎快要演變成一場“政變”了。

十三阿哥允祥沒有音訊,皇宮也已經被隆科多控制,並且隆科多告訴雍正,京畿護衛的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也是擁護允禩的,雍正感到了後背發涼。

無奈,他只好讓允禩說話,儘管他知道允禩一旦開口,那就是“討伐”。

果然,允禩沒有客氣,先是給雍正扣上了一頂“汙衊先帝,否定先帝功績”的帽子,然後就是痛斥雍正的新政“違背祖制”,並且搞得天下大亂,人心盡失。

最後,允禩告訴雍正:恢復八王議政,恢復祖制,交出權力才是唯一出路。

看著滿朝文武無人出聲,似乎是默默的看著胤禩一夥明火執仗的“逼宮”,雍正幾乎是要撐不住了。

但是這個時候,張廷玉站了出來,這位信奉“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的軍機大臣,從容卻滔滔不絕的開始了“絕地反擊”。

張廷玉的反擊,有理,有據,有殺氣。

第一,他在一開始就給了八王爺允禩和九阿哥允禟一個下馬威,歷來比較謙虛的張廷玉也紮紮實實的擺了一下老資格和勢力:我是康熙朝的老臣,兩朝的宰相,朝堂之上門生故吏很多,你八王爺是不是說我也是滿人的一條狗?

張廷玉在警告允禩,不要惹怒了朝廷的漢臣。

第二,張廷玉引經據典的剖析了所謂的“八王議政”,並明確的告訴滿朝的大臣,大清朝無論是在關外還是關內,從來就沒有過形成制度的“八王議政”。沒有的事,怎麼恢復?

並且,張廷玉也一針見血的指出,太祖皇帝不搞“八王議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防止有人對皇位產生“非分之想”。

這一回合,四個鐵帽子王都老實了——他們哪一個也不敢粘上“非分之想”這個麻煩。

第三,張廷玉仗著曾經是康熙近臣的身份,證明康熙本人對朝廷吏治腐敗,國庫空虛也已經非常擔憂,但又沒有精力去糾正,而只能寄希望於下一代。

這個觀點,他徵求了同樣是康熙近臣的上書房大臣馬齊,馬齊旗幟鮮明的證明了張廷玉的話。

接著,張廷玉毫不留情的指出,康熙之所以沒能及時治理吏治腐敗,解決國庫空虛的根本原因,就是九子奪嫡給鬧的!

張廷玉是把允禩所謂為了“愛新覺羅的江山社稷”才發難於雍正的畫皮剝乾淨了。此時的雍正才算緩過一點氣來。

最後,當允禩大罵張廷玉是為了怕雍正倒臺保不住他的榮華富貴和權勢才支持雍正的時候,張廷玉一劍封喉:你我同時辭官,歸隱山林如何?恐怕我捨得,八爺您不會捨得吧!

運禩竟一時無語了!

可以說,張廷玉的挺身而出朝堂爭辯,一方面確實是壓制住了八爺黨咄咄逼人的氣焰,給雍正壯了膽,也為雍正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或者說給在外面挽救危局的十三阿哥允祥爭取到了時間。

果然,八爺黨的氣焰被打下去了,十三阿哥允祥在宮外也得手了。

這個結果,八爺黨做夢也沒想到,九成把握的逼宮,竟然敗的如此徹底。

一手好牌,怎麼會打成這樣?

張廷玉之所以在關鍵時刻敢於站出來,大體上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是歷史原因。作為經歷了康熙雍正兩朝的上書房大臣,張廷玉最清楚雍正為什麼能夠繼承大統,那就是他知道並贊成康熙的判斷,只有雍正可以匡扶康熙朝晚期的弊端,八王雖有賢名,但卻心中沒有江山社稷。

第二,是對雍正登基後,八爺黨幾乎事事處處與雍正明裡暗裡對著幹干擾和阻撓新政的實施的極度不滿,張廷玉對新政是完全支持的,他相信雍正新政會給朝廷和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第三,張廷玉也的確害怕一旦八王爺允禩一旦得手,他這個雍正的堅定支持者,同時也是雍正最為依仗的當朝宰相,“萬劫不復”是可以預計的。張廷玉賭了一把,他選擇了與雍正共進退。

他還是有點把握的,那就是十三阿哥怡親王允祥的不知去向,他相信這個雍正最為信任的鐵桿兄弟,絕對不會是上朝路上臨時發病去看太醫,因為允祥應該是非常清楚這個朝會的極端重要性的。

張廷玉所做的,除了打擊允禩的氣焰,也就是盡力拖延時間。

所以,看好雍正的張廷玉就義無反顧的站出來,用自己的淵博和膽量賭了一把。

他贏了。


步武堂


老八逼宮一事源於雍正帝意圖推行新政。

老八藉助這個時機,聯合了四大旗主王爺和三皇子,上演了一場逼宮大戲。

當時,雍正帝在說完推行新政的好處之後,讓大家對此事進行討論,還加上了“言者無罪”這句話。

說完估計他就要後悔了,一下收不住了形勢。

反正言者無罪,一群人開始猛烈抨擊新政。

雍正帝頓時被將死在那裡,毫無辦法,下不了臺階。

看到雍正帝情況危急,第一個站出來的是王文昭。

在這樣一個雍正帝明顯處於弱勢,得罪老八一夥極有可能最後掉腦袋的情形下,王文昭為什麼要站出來?源於幾點。

首先,他作為新科狀元,是由雍正帝欽點的,也就是說雍正帝是他的恩師,恩師有難哪有不管不顧的道理。

況且如果老八失敗,他作為第一個力挺雍正帝的臣子日後必定飛黃騰達。

而如果他不站出來,老八勝利了,他不屬於老八一夥,對自己也沒有好處。

但他的話語即刻被老久胤禟罵回,說他是滿人的一條狗。

王文昭對此攻勢,只能裝癲癇退下。

但老九罵王文昭的話語卻給張廷玉抓到了可趁之機。

張廷玉作為雍正帝非常信任的大臣,此時維護皇上為職責所在,不說話將來必然會受到懲處。

如果事成,雍正帝對他的賞識將更深。如果事成不了,畢竟言者無罪,也不至於掉腦袋。

於是抓住老九的話柄,說道,我是兩朝的宰相,這裡有我的眾多門生故吏,你該不會把我們都當作滿人的一條狗吧。

這樣就將在場的漢人官員都劃到了自己一邊。

隨後提到新政的推行是先帝的遺願,並以此拉上軍機處大臣馬齊,讓他證實此言屬實。

這一招確實高明,即便之後老八勝利,也萬萬不能將馬齊及所有的漢人官員都殺光。

兩人都是非常聰明之人,有著非常高的智慧。

不僅在雍正帝面前展現了作為臣子的忠誠,而且話語中還明哲保身,即使失敗也不至導致嚴重的後果。

想來為官之人真需步步謹慎,極高的聰明才智,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獨狼映畫:孫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