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寒露节气如何养生?十月健康风险提示来了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天气越来越冷,冬天已经逼近。那么,寒露节气怎样养生才正确?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学习了解一下吧~

俗话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进入寒露后,就不能再“秋冻”了,夜晚温度将会降得更低,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暖。不要赤膊,以防凉气侵入体内;最重要的是脚部,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记住,“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可是一条很好的养身之道。

此外,秋季腹泻多发,还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寒露时节养生保健,“防燥”至关重要。对于健康人来说,要想完全抵御“燥气”带来的负面效应,最好在白开水中加些盐或蜂蜜。

为防“燥气”,这个时节的饮食应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宜多吃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以及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豆类及豆制品,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山药等以增强体质。

寒露过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心脑血管病、中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也容易复发。在这“多事之秋”,应合理安排日常起居,尤其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更是至关重要。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可多睡1小时,缓解秋乏。注意劳逸结合。特别是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寒露时节,晨练要注意躲避早雾,避免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最好选择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

秋风肃杀,面对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引起忧郁、伤感的心绪。用什么方法可以化解悲秋呢?登高就是不错的方法。秋游登高远眺,高喊几声呼出胸中浊气,不仅陶冶情操,还可以借此抛开工作烦恼,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缓解压力,放松自己,对抑制悲伤的情绪大有好处。

寒露和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两个节气,此时气温逐渐转凉,奉贤区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重点关注登革热、手足口病、水痘等疾病的预防。

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眼眶痛、眼球后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

轻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类似流行感冒,发热及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没有出血倾向,一般1-4天痊愈。

预防小贴士

1

改善环境卫生,及时清洁工作、居住和生活区域,清除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场所。

2

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营养均衡,劳逸集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3

节日期间从登革热流行地区,如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外热门旅游地区以及广东、海南、云南、浙江等国内旅游地区返回后,如出现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应尽量避免外出,防止蚊虫叮咬,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告知相关旅游史。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大部分病例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儿童入园时、中小学生到校进班前、用餐前、如厕后、接触公共设施后、体育课后、做好卫生后和解除了鼻涕、唾液后均应及时洗手。洗手采用流动水,按照六部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

2

节后,幼托机构和中小学校要加强晨检、消毒、全日健康观察等日常防护,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病就医。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学龄期儿童,6个月以下婴儿较少见。

其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

水痘传染性极强,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

学校、幼托机构等重点场所,注意开窗通风,做好晨检,消毒等工作。

2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经济的方法。2014年8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居住在上海的宝宝可以免费接种。

「健康」寒露节气如何养生?十月健康风险提示来了

罹患水痘怎么办?

「健康」寒露节气如何养生?十月健康风险提示来了

1

对接触水痘疱疹液的衣物、被褥、餐具等进行清洁和消毒。

2

定时开窗通风,但要注意防止患者受凉。

3

如有发烧情形,最好是以冰枕、毛巾、多喝水等物理退烧法。要让病儿休息,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饮食,要多喝开水和果汁水。

4

要把指甲剪短,保持手的清洁,避免用手抓破疱疹。

5

患者要居家隔离至所有疱疹干燥结痂(一般不少于出疹后14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