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軍醫在貓耳洞冒死救助爛襠戰士,戰士卻羞於看病!

說起貓耳洞,我們本能會想起中越邊界戰爭。

但是說起貓耳洞,老兵的心裡忍不住會一酸,一股心酸和榮譽感油然而生。

貓耳洞它其實就是一種最普通的戰地掩蔽工事,通常情況下,構築在塹壕或者交通壕的兩側,拱形的半圓門,高約一米餘,寬則幾十公分,縱深長度不等,小則僅供一人容身,大則可納三五人,其功能主要用來防炮、藏身、儲存彈藥等,為堅守陣地的戰士提供生存的空間。

女軍醫在貓耳洞冒死救助爛襠戰士,戰士卻羞於看病!

貓耳洞作為戍邊戰士的終日棲身之地,其狹小逼仄首當其衝,進出必低頭,站立必彎腰,即便是躺下了也要屈胳膊蜷腿,如同受刑一般,那種憋悶的滋味,不是一般人都能夠體會到的。

更為可怕的是各種熱帶昆蟲的瘋狂侵襲,蠍子、蜈蚣等狼狽為奸,惡毒的蚊蠓專門襲擊虛脫髮黃的皮膚,被叮咬處眨眼間腫脹起包,遇水發炎,潰瘍腐爛,不時地流出膿液,疼痛鑽心......在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中,堅守前沿陣地的戰士們,也只能喝著老天爺恩賜的雨水,啃食堅硬無味的壓縮乾糧,每天還要抗擊敵人幾次十幾次的進攻。

女軍醫在貓耳洞冒死救助爛襠戰士,戰士卻羞於看病!

洞裡面到處溼漉漉的,不但人無法忍受,連衣服食品很快就會黴爛,武器容易生鏽,連特質的防潮被都是潮溼的。人在裡面和我們蒸桑拿差不多。由於氣候潮溼,加上烈士及越軍的屍體運送不及時,雨林日曬,細菌氾濫,戰士大多襠部潰瘍、腐爛,有的褲頭和血肉粘連在一起,十分難受,一絲不掛,實在是無奈之舉。

女軍醫在貓耳洞冒死救助爛襠戰士,戰士卻羞於看病!

當時還有一位偉大的女軍醫特地跑到前線去救治士兵的爛襠問題,她就是王曉華

她是一個六歲孩子的母親。她到前線醫院的第三天,戰鬥打響了,不斷有傷員送來。王曉華在手術檯前一站就是兩天一夜。

戰鬥不激烈時,外科手術不多。她知道一線陣地上的貓耳洞裡有許多戰士在帶病堅守,決心去前沿巡診。去那裡要經過一段叫“生死線”的暴露地段,羊腸小道,坡陡路滑,還有趟地雷的危險,領導不同意她上去。她說:“戰士下來就診,下了一個只能治一個。我們上去一個能治好很多個,這有什麼不好!”

女軍醫在貓耳洞冒死救助爛襠戰士,戰士卻羞於看病!

“貓耳洞”裡的指戰員們聽說軍醫們要來,高興極了。但沒想到是女醫生。他們是第一次在前沿陣地上見到女同志,都吃了一驚:勇敢的女同志!“貓耳洞”裡的常見病是皮膚病、風溼病,不少戰士爛了襠。戰士們覺得難為情。只要藥,不讓看病。王曉華親切地說:“我是你們的大姐姐,怕什麼?不看病怎麼治病呀?”就這樣,她們一個個“貓耳洞”巡診。指戰員們敬佩她們,感謝她們,爭著為他們開自己捨不得吃的罐頭。

女軍醫在貓耳洞冒死救助爛襠戰士,戰士卻羞於看病!

就這樣王曉華冒著生命危險,去了好多危險的陣地,挨個“貓耳洞”轉了整整兩天。

作為戰地醫院唯一女外科醫生,發揚革命英雄主義,冒著炮火硝煙,連續給傷病員做手術,幾次大的進攻作戰中一直奮戰在一線,並多次赴前沿陣地貓耳洞位給戰士診治傷病,還經常為邊境地區老百姓出診看病。參戰部隊給她的立功喜報寫著:王曉華同志,在老山地區保衛邊疆戰鬥中,英勇頑強,機智靈活,榮立二等功一次。

女軍醫在貓耳洞冒死救助爛襠戰士,戰士卻羞於看病!

人們在欣賞當年她戰場英姿的同時,更能領略她那非同尋常的人生經歷,既艱苦艱難,又綺麗絢爛;既平凡普通,也英雄偉大……

王曉華,戰友們向你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