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建國不足70年,爲什麼這麼發達?

1622355338


傾盡一國之力去做一件事、去辦幾家企業是一定能夠迅速成功的,畢竟這些企業佔據著國家中最為優厚的資源,政府保駕護航開綠燈,民眾捧場買產品,想要迅速發展起來並不是難事,但是這樣畸形的經濟也給韓國帶來巨大的弊端。

從地域面積來說,韓國是小國,好調頭、好發展。戰後百廢待興,加上美國的支持,國運上升是自然的。

當時,政府為了鼓勵商業發展,大力栽培了幾家企業,像題目中提到的幾家在創始初期都有國家資本、技術的影子。商業發展,能夠改善人民生活,激發社會活力,這是市場的力量。而大型企業因為能夠聚集最優資源、有力量去研發最新技術、能夠有一定的世界市場競爭力,所以韓國政府看重這些企業的發展,給予支持而不會考慮壟斷帶來的傷害。

但是,時至今日,幾家企業壟斷韓國經濟的現象已經給韓國帶來的巨大弊端。

政治上,每一任韓國總統都沒能有好下場就是政商勾結的產物,因為商業影響力太大,足以左右政界,才導致想要勝選的候選人必須與資本家做一定的交易。這成了韓國總統的原罪,也使得韓國政壇烏煙瘴氣,自上而下被大企業的利益左右。

經濟上,韓國整個國民經濟的好壞就看這幾家企業的發展了,好時倒無所謂,但一旦某一家或者幾家企業的經營出現問題,其破壞力就會遠遠突破企業本身、波及整個韓國經濟,連鎖反應是巨大的。把雞蛋就放在了一個籃子裡,這就提高了風險。

所以,儘管韓國在沒資源、還有安全威脅的情況下取得了這麼卓越的經濟成果,從GDP上來說早就成為發達國家,但是在我看來,這樣的發達不牢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回想1997,不正是這樣麼。


小溪解局


我是船伕,別看韓國如今繁花似錦嗎,其實這也就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在此之前韓國也經歷過類似中國計劃經濟和改革開放的過程,幾代人奮鬥的積累才有如今的勝利果實。接下來讓我們還原當時的歷史場景,再走一次韓國的發展歷程。

一窮二白的家底

在上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結束後,朝鮮半島以三八線為界,北面為朝鮮,至今還保留著計劃體制經。南面為今天的韓國,在總統府青瓦臺不遠就建有美軍軍事基地。同時,在戰爭結束後,半島

80%的重工業基礎都在朝鮮這邊,而韓國這邊主要是輕工業和農業,重工業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基礎,所以說韓國在起步之初就有著先天劣勢,用一窮二白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一個獨裁的政府

想必很多人會很詫異吧,但沒錯,就是獨裁。

上世紀七十年代朴正熙通過軍事政變上臺,而後在韓國強力推行一系列五年計劃。鼓勵出口(政府扶持),嚴格的外匯管制(寫進刑法了),引進歐美先進技術設備,小步快跑迅速完成了工業轉型。但這位領袖卻在韓國騰飛前死於暗殺,他就是朴槿惠的父親。

【朴槿惠右與父親朴正熙在一起】

正是因為韓國用幾十年時間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越來越多的韓國人開始發現朴正熙執政期間對韓國發展的貢獻,雖然其通過軍事政變上位的方式不太光彩,甚至執政期間以獨裁著稱,但當朴槿惠競選時,其與朴正熙的父女關係反而成為了其加分項!

一場血腥的戰爭

朝鮮戰爭後,美國又不長記性的打了場越南戰爭。很多人也許不知道,越南戰爭中韓國是出了兵的,而且還多達三十萬人次,作為派遣千軍,韓國人殺起越南人從來不手軟,乾淨利索,看的美國人都心裡發寒。

韓國的兵也不是白出的,美國對韓國那是要技術給技術,要錢給錢,連給帶借,幾十億美元眼睛都不眨。要知道那可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元,那時候美元叫美金,因為可以直接兌換黃金,真真的硬通貨!這部分資金成為韓國崛起的“第一桶金”。

此外,在這十多年的戰爭期間,美國軍隊要吃飯消費吧,艦船航母要停靠休息吧,來,韓國做好了各種準備,美國因戰爭而產生的巨大消費需求,讓韓國的經濟發展迅速進入了快車道,十幾年的時間就完成的工業升級和轉型。

【圖片為等待登船前往南越參加越南戰爭的韓國士兵】

一代辛勤付出的人民

大家看到的往往都是80年代後的日本,或者是90年代後期的韓國,不論影視作品還是文化出口,彷彿日韓就如同普通民眾的“理想國”!卻往往直觀的忽略掉,在五六十年代為韓國發展默默忍飢挨餓,辛勤工作的那一帶韓國人民

。受外匯管控影響,進口優先是那些工業升級轉型的技術和設備,日用品等變得極為稀缺!

舉個例子,對於兒童,吃一塊進口的巧克力都是極為奢侈的事情,而對於普通人,在管制政策的影響下,男人抽一支進口香菸都會被上升為“不愛國”,“不道德”的層面上,被周圍人所排斥。

【也正是這樣一代人,成為韓國崛起的基石,卻也埋沒在如今韓國光纖繁華的霓虹之下】


瓦爾登的船伕


韓國如何從20世紀初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轉變為21世紀初的經濟巨人?

自1960年以來,韓國社會經歷了一次重大轉變。經濟奇蹟,人口轉變,城市化,家庭生活的變化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構成了轉型的主要特徵。在經濟擺脫傳統停滯之前,韓國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自然資源匱乏,人口壓力迅速增長。196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為80美元,2500萬人居住在約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傳統上,大多數韓國人從事農業。但殖民政權的剝削性農業政策導致整個殖民時期的貧困租戶和農業勞動力大量湧入日本等國,城市人口從1915年總人口的2.8%增加到1944年的13.2%。總而言之,韓國經歷了二十世紀上半葉任何一個國家最大的僑民。

在1950-53戰爭之後,日本和滿洲的韓國移民被大規模遣返,其中約80%在韓國定居。除此之外,人口運動在解放後立即從北朝鮮發展到韓國並繼續通過內戰。進入韓國的返回者和難民總數估計超過300萬,約佔韓國總人口的15%。貧困的移民前往城市,城市經歷了人口爆炸。戰爭的另一個結果是嬰兒潮,每年自然人口增長率達到3%,是韓國曆史上最高的。嬰兒潮為已經絕望的經濟增添了困難。在這危機時刻,該國開始走上發展和現代化的道路。

人口轉型

隨著西方醫療和衛生系統的引入,韓國的人口轉變始於20世紀初。死亡率下降,韓國人的預期壽命從1925年至1925年間的37歲增加至1955 - 60年間的52歲。人口增長率的上升加劇了土地資源的壓力。人口穩定的過程始於20世紀60年代初。為應對高人口壓力和極端貧困,政府更多地參與計劃生育。生育率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迅速下降,並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達到了裸露的人口替代水平。在任何人口歷史上,生育率轉變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僅需20年即可完成。

生育轉型過程與經濟發展和城市化密切相關,經濟發展和城市化被視為生育率變化的主要力量。但是,就韓國而言,1960年以後的社會轉型是全面的。這些因素是相互關聯的,構成了轉型的三個主要方面。人們常常認為,傳統的價值觀和制度不利於生育率的轉變和經濟發展,但韓國的經驗並不支持這一論點。傳統的家庭制度 - 特別是兒童在家庭中的性別和出生順序方面的制度偏好制度 - 被認為在傳播一個或兩個孩子的家庭理想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例如,第一個兒子是最有價值的,可以根據傳統的家庭制度滿足家庭的所有功能需要。如果兒童死亡的風險很小,這可以解釋為支持獨生子女或獨生子女的理想。

隨著生育率的轉變,死亡率不斷下降。1960年出生時預期壽命估計為52.4歲,1999年達到75.5歲。人口老齡化是這些人口趨勢的直接結果。1960年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為2.9%,到1990年增加到5.1%,到2000年增加到7.2%。生育率下降也導致家庭人數大幅減少。1960年至1995年期間,家庭平均人數從5.5人減少到3.3人。

經濟發展

自1960年以來,每個生活領域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1962年,政府開始實施一系列為期5年的國家經濟發展計劃,國民經濟開始迅速發展。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1960年的約80美元上升到1980年的1,600美元,並在該國在1997年底面臨國際金融危機之前,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通過了1萬美元大關。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暴跌至6,740美元在1998年,但在2000年恢復到1萬美元大關,政府宣佈金融危機在2001年結束。物質生活的相應變化已經很明顯。例如,1960年至1999年期間,註冊機動車的數量增加了360倍,從31,000增加到11,134,000,而同期人口增加不到一倍。

經濟發展的主要機制是政府主導的工業化。意識到韓國是一個擁有稀有自然資源和豐富教育人才的國家,開始轉向為工業化。為此,政府通過禁止工會,鼓勵生產消費品和建設基礎設施(如高速公路)來允許勞動力剝削。儘管存在強烈的反對意見,但帕克總統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制定了一項戰略性發展重化工業的產業政策。這種威權領導經常被認為是韓國經濟發展的關鍵驅動因素。樸總統不僅鎮壓了反對派的聲音,他還成功地動員了公眾支持的動力。近年來,許多關於東亞發展的比較研究將儒家傳統列為經濟奇蹟的關鍵要素之一。它包括集中的專制官僚機構,強調世俗的成功,高度的學習價值,以及招聘政府官員的普遍原則。這些文化元素在韓國社會中仍占主導地位,並指導著朝鮮人民的行為。

儘管它們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存在很大爭議,但國家發起的經濟驅動促成了Chaebol集團或企業集團的建立。Chaebols在汽車製造和造船,出口促進和創造就業等重工業建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另一方面,他們的擴張主義,裙帶關係和壟斷管理扼殺了職業經理人的培養,中小企業的成長以及財富的公平分配。

經濟發展的另一個重要社會貢獻是中產階級的成長,這是民主的支柱。1960年,中產階級占人口的21%左右,到1990年增加到46%。

長期受到壓制的問題和問題浮出水面,包括環境問題,人權問題,勞工問題和福利問題。民間組織和社會運動圍繞環境,婦女,人權和社會福利問題蓬勃發展。例如,反汙染運動聯盟(後來的韓國環境運動聯合會)成立於1988年,公民經濟正義聯盟成立於1989年,人民團結參與民主團體於1994年開始活動。此外,社會衝突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而加劇。在行為和思想的模式中,各代人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貧富差距擴大了,不同地區背景的群體之間的緊張局勢加劇,商業勞動關係幾乎沒有改善。如今的韓國人傾向於將他們的社會描繪成問題和衝突。

城市化

城市人口的比例增加始於殖民時期早期,但現代意義上的城市化必須等到1960年。在20世紀60年代,農民大量遷移到城市主要是由於農村地區的貧困,以及1960年至1970年間,城市人口從28%增加到41%。這些移民的主要目的地是首爾。從1960年到1965年,約有5%的農村人口離開城市,其中70%前往首爾; 從1965年到1970年,13.6%的人去了城市,其中61%的人去了首爾。因此,到1970年,首爾是一個移民城市,那些在過去十年中到達的人口約佔人口的50%。此外還注意到,釜山等其他大城市和蔚山等新安裝的工業城市通過移民實現了人口大幅增長。城市居民比例不斷增加,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達到50%,2000年達到80%。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是早期快速城市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其貢獻卻在減少。隨著農村人口規模的縮小而急劇增加。相反,城市擴張和農村腹地新城市的安裝是1980年以來城市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此外,工業化和現代化在近年來在移民和城市化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隨著農村人口規模的縮小,其貢獻急劇減少。相反,城市擴張和農村腹地新城市的安裝是1980年以來城市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此外,工業化和現代化在近年來在移民和城市化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隨著農村人口規模的縮小,其貢獻急劇減少。相反,城市擴張和農村腹地新城市的安裝是1980年以來城市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此外,工業化和現代化在近年來在移民和城市化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自1970年以來,人口集中在首爾的趨勢大大減少,而在20世紀90年代,大城市地區的移民人口增長几乎停止。這並不表明城市之間人口分散的新趨勢,而是首爾的功能治理向附近地區和衛星城市的空間擴展,這個過程形成了大首爾,或首爾特大城市,由首爾市組成,仁川和鄰近的Kyounggi省的城市。自1955年以來,大首爾的移民比例已超過50%(1975-80除外)。這種集中傾向在1955 - 1980年期間有所減弱,但自1980年以來已大大加強。據報道,大約80%的農村到城市移民遷移到大首爾,目前40%以上的韓國人口居住在該地區。這個所謂的“廣義資本區”的人口集中對國民經濟,環境,交通和發展構成嚴重問題。


走進伊拉克


韓國經濟的騰飛其實是必然,只不過在朴正熙的強權統治之下,這種速度被加快了。韓國擁有發展外向型經濟的一切條件,只要有投資和技術,隨便專注於幾個產業,便能輕鬆實現騰飛,就和新加坡和臺灣一樣。

韓國的經濟騰飛開始於1965年,當時朴正熙政府提出發展外向型經濟,也就是引起投資和技術。而當時對於韓國有幾個十分有力的因素,那就是日本經濟完成了轉型,正在轉移一些落後產業和技術,韓國就成為了接盤者,當時韓國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

並且由於日本經濟發展速度太快,其國內投資市場已經飽和,於是大量的日企都選擇了向韓國投資。像韓國引以為豪的鋼鐵產業,其實就有日本人大量持股。而且這個時期半島局勢比較穩定,比較鄰居在忙著清洗家事,所以韓國得以快速抓住機會發展。

而且美國的因素也是不可以忽略的,美國向韓國轉讓了不少技術,前提就是韓國開放自己的金融市場。美國的技術支持,加上當時不少日本企業在韓國的投資、建廠,使得韓國在那段時間實現了產業的升級,幾乎是一夜之間就從農業國變為工業國。

但是韓國一直缺乏一個整體的工業體系,其產業比較單一,只有幾個支柱產業,並且韓國競爭力也越來越不如其他國家。如今的韓國物價水平偏高,而經濟不溫不火,即無法推動出口,又無法拉動內需。本來中國是其第一大貿易國,同中國友好的那幾年,韓國經濟也是發展態勢不錯,然而隨著半島局勢的改變,中國企業已經開始漸漸排韓化,未來的韓國衰敗是必然。


小司馬遷論史


【千言萬語不如簡單對比】

韓國只有9萬多平方公里的國土,5千多萬國民活得很有尊嚴,還向全世界輸出他的汽車、科技、韓劇、韓星和泡菜。

朝鮮,國土面積12多萬平方公里,人口才2千多萬人,國民居然吃不飽飯,除了愛國的傻X一無所有。一個民族,兩種制度,這就是最鮮明的對比。

[천언만어는간단한비교]

한국은9만여제곱km2의땅으로5천여만의국민을존엄하게살고,그의차·기술·한국드라마·한별과김치를전 세계에수출한다.국토 면적이 12만 제곱km2이고 인구가 겨우 2천여 만 명인데도 애국의 어리석은 X를 제외하고는 국민이 배불리 먹을 수가 없다.하나의 민족, 두 종류의 제도는 이것이 가장 뚜렷한 대비이다.


長江一口


韓國短短几十年間一躍成為中等發達國家,從戰爭廢墟晉升為世界第11大經濟體,完成了其他國家上百年都未必能實現的工業化,這便是震驚世界的“漢江奇蹟”。

  1. 先進的民主制度。韓國是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形成了高效的政黨體系和優越的民主制度,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憲政國家。就這點上朝鮮與韓國已經是天差地別了。但是近年來,社會發展程度較高的韓國,由於總統在這種民主制度下往往不能善終,引發了社會對韓國民主制度下的·廣泛討論。但無論如何,韓國的民主制度確實推動著韓國的國民素質發展,對社會秩序的穩定起到積極作用,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契機。

  2. “工業立國”政策。韓國政府大力推行技術立國,發展工業。其經濟被稱為漢江奇蹟。1963年韓國人均GDP只有100美元,到2005年超過16,000美元,增長高達160倍。韓國是世界第7大出口國和第9大進口國、世界第七大二氧化碳排放國。截至2005年韓國的資訊科技產業多年來一直領先,內存、液晶顯示器及等離子顯示屏等平面顯示裝置和移動電話都在世界市場前列。除高速互聯網服務聞名世界外,韓國造船業亦是全球第一、輪胎業全球第三、合成纖維生產及紡織業居全球第四、汽車生產全球第五、鋼鐵生產全球第六、化工和電子產業、半導體進入世界前十。製造業水平僅次於美、中、俄、日、英、法、德。韓國已成為公認的發達國家。

  3. “文化立國”政策。很多人提到韓國,便聯想到韓國發達的娛樂產業。如果說“工業立國”是韓國曆史上重要的一個時期,那麼1998年提出的的“文化立國”則是韓國的又一轉折點。韓國文化產業佔GDP的15%以上,成為世界文化產業強國之一。在政府的鼓勵下,韓國文化產業蓬勃發展,依託於經濟全球化,韓流迅速席捲世界,韓劇、k­­﹣­­­­­­­­­­pop、韓流明星、韓國服飾、飲食文化、網絡遊戲瘋狂輸出,亞洲、南美洲成為了韓流的重災區。韓流使得韓國旅遊業發展壯大,在經濟不景氣的條件下取得貿易順差。而韓國的智能手機、網絡和遊戲等科技含量高的文化產業,讓全世界印象深刻。

  4. 壟斷財團日益突出。韓國是資本主義壟斷集團現象嚴重的國家。·韓國十大財團控制著80%的出口額。三星、LG、SK、大宇、現代、樂天等這些國際性跨國公司在世界市場披荊斬棘,為韓國賺取了大量財富。跨國企業作為全球化的載體,也讓韓國看到了機會。2016年韓國共有15家企業入圍世界五百強,韓國是世界上擁有五百強企業第七多的國家,上榜率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法國、德國和英國。正是這些大企業,為韓國積累了技術和經驗。三星帝國的傳說相信很多人聽過,這家世界頂級企業集團佔據了韓國20%的GDP,美國報刊曾稱韓國為“大韓三星共和國”。大企業縱然讓韓國經濟飛速發展,但是也存在大量弊端。壟斷嚴重使得韓國國內數十萬的中小企業生存艱難,從長遠看後期會嚴重阻礙韓國經濟。

  5. 美國的援助。韓國能有今天離不開美國。“二戰富了美國,朝鮮戰爭富了日本,越南戰爭富了韓國”。越南戰爭,美國深陷泥潭,投入了各種武器裝備。而韓國作為盟友,出動了大量軍隊參與越南戰爭,獲得了美國的大量軍事訂單。從美國得到的這筆錢,使得韓國工業發展得到資金,才有了現在的韓國。韓國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第二大盟友,也可以說是二小弟,得到了美國的許多技術援助和武器裝備。韓國是OECD(經合組織,發達國家俱樂部)的會員國,OECD是美國馬歇爾計劃(歐洲復興計劃)的產物,亞洲的日本和韓國也在裡面,韓國起初為受援國(現在是援助國)。
  • 自身原因。韓國得到快速發展,除了外部環境,還得靠自己。韓國雖然小(和浙江省差不多大

    ,但韓國有五千萬人口,五千萬人口是發展的基礎和保障,沒有充足的勞動力和技術人才是很難發展起來的。不要以為五千萬人很少,世界上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也就十來個,英國法國也才六七千萬人,澳大利亞這麼大才兩千多萬。加上韓國人是高智商的種族(別笑,這是真的),韓國人確實有一套,韓國石油資源匱乏,人家自己沒有,但人家懂得從中東買原油回來自己化工煉油再倒賣出去,造就了韓國強大的石油工業。韓國雖然沒有核武器,但人家可是核電大國,韓國本土電力基本核能發電(世界十大核電站大部分都在日韓,憑藉強大的核技術出口核電設備給其他國家
    。韓國很重視教育。韓國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891(極高),亞洲第一,比日本還要高一點(表示不科學呀,明明日本比韓國發達,搞不懂聯合國怎麼想的)。



多一點視界


最簡單的答案在那裡明擺呢:美國因為侵略朝鮮失敗而又不甘心,所以屯兵韓國並且每年都在韓國搞軍演,其目的就是想找機會再次侵略朝鮮,那麼美國在韓國駐軍就需要鉅額軍費,這筆費用怎麼辦?讓美國本土支付顯然有點划不來,按照美國的習慣在哪裡駐軍就讓哪裡人支付軍費,只有這樣美國才能在世界各地駐軍,不然的話美國根本支付不起世界各地軍事基地的軍費。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只能依靠韓國,而韓國二戰結束時又沒能力支付這筆軍費,美國就得想辦法讓韓國有能力支付這筆軍費,所以美國就大量傳播科技技術給韓國,從而使韓國可以生產科技產品賺錢養活駐韓美軍。這就是韓國之所以發展迅速的真正原因。美國在日本駐軍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美國不傳播大量的科技技術日本現在比朝鮮發達不到哪裡去。美國發達就不用說了,二次世界大戰全世界都在打仗美國從1840年就開始搞發展一直到1940年100年科技肯定會有一點成就的。中國才六十幾年的發展就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連美國在很多科技方面都要複製中國了。


yzddq


由於朝鮮戰爭的爆發,韓國經濟一度遭受巨大破壞,一度韓國的經濟發展落後於朝鮮,因為朝鮮在上個世紀50,60年代朝鮮獲得了蘇聯和中國的大量援助,而韓國獲得的外來援助則相對較少。但是自60年代中期以後,韓國人卻創造了一個世界矚目的經濟奇蹟,從1965年到1990年,韓國的人均GDP 保持了近百分之十的中高速增長,最終韓國在90年代成為亞洲四小龍,那麼韓國為什麼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面,創造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呢?

首先,韓國受儒家文化影響非常深,中華文化的許多優秀基因都被韓國人吸收了,而儒家文化所強調的仁義禮智信在發展經濟時是非常有益的重要品質。因此,我們會看到韓國的企業員工都是拼命三郎,因此,韓國的經濟不成長才是令人奇怪的。

其次,韓國自60年代開始建立的威權政體(朴正熙政權)非常有效的整合了國家的資源,使得發展經濟時可以一心一意,排除政治運動的干擾,不僅在韓國如此,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香港、臺灣也是如此,反而那些較早推行西方民主的國家則是一盤散沙,根本沒有能力實現經濟騰飛,如菲律賓等國家。威權體制之下,韓國採行的是一條政府宏觀調控與專家治理相結合的道路,保證了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與穩定性,並且使得韓國政府有能力集中力量辦大事。

再次,韓國自上個世紀60年代確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政策是韓國經濟騰飛的重要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韓國政府和企業抓住國際市場的機遇確立了“出口導向型”發展戰略。這一戰略的特點是:用優惠政策吸引外資和技術,扶植優勢產業,鼓勵和支持出口;選擇優勢起點,發展勞動密集型出口加工工業,用低工資政策保證本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適時進行結構轉換,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再到知識技術密集型,完成了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

韓國經驗與新加坡經驗一樣,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應摒棄對韓國的一些既有成見,客觀對待韓國經濟成長的歷史經驗,取長補短。


青年史學家


韓國經濟的發展可以歸因於以下幾個方面:美國的援助為韓國經濟發展提供了第一筆啟動資金,朴正熙執政時進行的經濟發展規劃是韓國經濟有步驟進行發展的發動機,韓國開放的市場環境與韓國民眾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是韓國經濟不斷向前的助推器。

下面分時期講一下韓國經濟的發展階段。

日本佔領朝鮮半島時期,對半島南北兩邊分別採取了不同的發展戰略,其策略分別是“南農北工,南輕北重”。南邊本來資源稟賦就不咋地,山地多平原和資源少,再加上日本的差別化對待,經濟發展落後於北方。1945年日本戰敗以後,朝鮮半島得以獨立。但隨著日本軍隊的撤離,其在朝鮮半島的企業、技術、人才也被相繼帶走。朝鮮半島的經濟發展陷入停滯,尤其是南邊的經濟情況更是舉步維艱。

在日本撤走之後,以38線為界,美國和蘇聯分別接管了朝鮮半島的南北兩邊。1948年8月和9月,朝鮮半島南北地區先後成立了韓國和朝鮮。1950年6月,朝鮮半島爆發戰爭。戰爭之後,美國出於冷戰的原因增加了對韓國的軍事援助。在美國的幫助下,戰爭結束三年之後,韓國經濟以3%以上的速度增長著。

1961年到1978年,朴正熙上臺執政,韓國經濟發展步入起飛階段。這一階段的韓國經濟發展以出口導向性為主導。韓國外向型經濟發展地位得以確立。

90年代以後,韓國經濟步入飛速發展階段。這一時期,韓國抓住科技革命的契機,重點發展半導體、電子科學技術等產業,逐漸確立了在電子和科學技術領域的優勢地位。


元龍解局


人們靜下心想一想!中國自1949年到1976年間發展速度,應遠超韓國!只是後來40幾年走了歪路斜道!才導致房地產業一業發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