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鄭州「12.5」特大銀行搶劫案

新聞發佈會場

99年鄭州“12.5”特大銀行搶劫案

鄭州警方歷時16年破獲1999年“12.5”特大搶劫案——

16年,逃亡路上華麗轉身

16年,追兇路上前赴後繼

十月的中原大地,秋意正濃。

2015年10月21日。凌晨5時,夜色未退,啟明星掛在天邊。大街上除了清潔工人的身影一片冷清,不時有發黃的葉子隨風落下,顯得有些蕭瑟。不過,往往在這秋風落葉中蘊含著新的生機。

此時,在鄭州市公安局犯罪偵查局大院內,已經是燈火通明、人影攢動了。

近20輛掛著地方牌照的車子已經啟動,一群身著便衣的偵查員正在做著出發前的最後準備。槍支彈藥、手銬、執法記錄儀……攜帶的裝備又檢查了一遍。準備工作雖然有條不紊,可現場的偵查員們沒有幾個知道執行此次任務的地點在哪,面對的嫌疑人是誰、長相又如何。但憑著多年的偵查經驗,他們心裡明白這起案件絕對非同一般。

“出發!”5時40分,此次行動指揮部下達了出發命令,80餘名偵查員分三個抓捕組迅速登車出發。負責一號嫌疑人抓捕任務的第一抓捕組負責人申保成從指揮部拿著一個檔案袋匆匆上車。他心裡明白,袋子裡裝的是嫌疑人的相關資料和案件情況,雖然從事刑偵工作二十多年,但此刻他的手還有些顫抖,慢慢打開了檔案袋……

偵查員們的車輛分散地行駛在通往豫南的高速公路上,此時天色已亮,東方露出了一絲曙光。

一段塵封16年的疑團即將被解開!

一起追兇16年的搶劫大案即將大白於天下!

一塊壓在幾代鄭州刑警心中的石頭也即將被清除!

案發——

1999年12月,隨著新千年腳步的臨近,鄭州的發展也進入新的階段,各行各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新面貌。

12月5日傍晚19時左右,鄭州市航海東路中藥城批發市場內,結束了一天繁忙交易後漸漸安靜下來。在鄭州市合作銀行管城支行中藥城批發市場分理處的大廳內,仍舊一片忙碌。保安小全在門口巡視,4名銀行工作人員正在櫃檯內熟練地清點一天的營業款,馬上就能下班啦。

19時20分,銀行工作人員的清點整理工作進入尾聲,一天的工作即將結束,大家心裡有些許的輕鬆。

這時,銀行分理處大廳內突然進來3名30多歲的男子。

“你們是幹啥的?”保安小全立刻迎上去問詢。

3名男子沒有理會小全,徑直向櫃檯旁走去。此時,又有2名男子進入大廳,還沒等保安開口,他們便各掏出一把手槍朝著小全的頭部開槍。

“砰!砰!砰!……”大廳內的人還沒反應過來,保安員小全已經倒在血泊中。

此刻,先進來的幾名男子拿出錘子朝向櫃檯上面的玻璃一頓猛砸。

正在營業室內忙碌的工作人員小白聽到槍聲後,急忙朝大廳看了一眼,隨即按響了報警鈴。

這時,幾名營業員全部驚恐地趴在地上,其中的兩名可疑男子已經把櫃檯上方玻璃砸開了兩個洞。兩人通過洞口鑽入營業室內,開始實施搶劫。

“小的不要了!”一名嫌疑男子在搶劫過程中說。聽到這句話後,趴在地上的小白抬頭看了一眼,不料卻引起嫌疑人的警覺,二話沒說舉槍朝著小白開了兩槍:“不要亂動!”

就這樣,不到五分鐘時間,進入現場的5名嫌疑人搶走了三個(兩大一小)裝有錢款的款包。

銀行208萬鉅款被搶!

一時間,鄭州市內警笛四起,一場全城搜捕行動展開。鄭州警方全警出動,各警種精幹力量都朝著案發現場趕來,1999“12.5”專案組隨即成立。

案件發生後,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中央政法委書記羅幹、公安部部長賈春旺等領導先後對案件作出批示,要求全力破案,公安部也派出刑偵專家趕赴鄭州,指導案件偵破。

從此,鄭州公安開始了漫長而又艱辛的偵查工作,攻克這場震驚全國的特大搶劫銀行案成為了鄭州公安人心中最大的期盼!

可是,偵查方向在哪裡?

偵查——

“12.5”專案組成立後,鄭州警方動員所有的力量,全警出動,全力以赴,刑偵、網監、治安、特警、交警等警種的精兵強將全部集結,合力偵查。此外,公安部也派出多路專家到鄭指導案件,全國著名刑偵專家烏國慶、法醫專家陳世賢、槍彈專家崔道植等都參與到專案偵查工作中來,緊緊圍繞現場勘查和物證情況,對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槍支、臉譜等做出了刻畫和描繪。

“案件發生後,鄭州公安面臨了巨大的壓力,當時窮盡一切的偵查措施和手段,誓言案件不破決不收兵!”鄭州市公安局分管刑偵的副局長李奎業介紹說,當年參與偵破的許多老偵查員如今已經退休,但這起案件一直是壓在他們心頭的一塊石頭。

“案發後,通過對中心現場留下的一段模糊視頻和相關物證的摸排偵查,我們初步確定了以物(物證)找人、以人(刻畫出的可疑人)找人的思路,抽調大批警力查找案發現場調取的嫌疑人使用的錘子、槍支、鞋印等物證的來源,並對現場周邊進行地毯式排查,尋找目擊證人,以刻畫嫌疑人的體貌特徵及逃跑路線。”參與案件偵破的鄭州市公安局犯罪偵查局局長馬會強介紹說。

採訪中,當年負責尋找物證錘子來源的鄭州市公安局老偵查員巴西振對偵破工作記憶猶新。“其中一把錘子是山東臨沂製造的,當年進入鄭州市場有80把,已售出24把,為查明去向,上百名偵查員逐一調查錘子的去向,這無異於大海撈針,難度極大!”巴西振說,可是偵查員們沒有放棄,都是連續作戰不分晝夜,最終通過半年努力硬是查明瞭16把錘子的去向,仍有8把去向不明。

“難度太大了,鄭州的市場面向全省,後幾年又陸續找到幾把,可仍有一些沒有找到,找到的後來也一一排除了嫌疑!”

圍繞現場留下的半枚帶花紋鞋印,專案組組織大批警力對全市鞋店和批發市場進行摸排,最終找到了幾個與之接近的品牌鞋子。隨即,專案組派出警力遠赴浙江、福建、廣東等地輾轉上萬公里尋找那隻“鞋子”,最終也仍舊沒有取得重大突破。

這些只是專案組眾多工作中的部分而已,可想而知整個專案組的工作強度有多大。據鄭州警方介紹,為確保案件順利開展,提高案件排查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專案組有針對性地舉辦了多期培訓班,以培訓研討的形式對“12.5”專案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參與案件偵辦的近千名民警接受了培訓。

據專案組負責人介紹,“經過全體參戰民警的不懈努力,專案組初步劃定幾名嫌疑人為豫南口音,年齡在30歲左右,但鑑於當時偵破工作的技術條件制約,案件雖幾經周折,也陸續摸出了些線索,卻長時間沒有重大突破。”

雖然案件沒有重大突破,但鄭州警方始終沒有放棄,老偵查員退了,年青一代的偵查員繼續頂上。

在偵查“12.5”案中,警方相繼開展了的緝槍治爆、重點摸排等系列行動,順帶破獲多起案件。其中,打掉涉槍團伙5個,涉搶團伙10個,其他犯罪團伙6個,抓獲違法嫌疑人百餘名,有力打擊震懾了違法犯罪活動。

案件偵查中,也換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偵查員。

2003年1月5日,“12.5”專案組成員、原管城公安分局局長常世忠在查證線索時累倒在崗位上,終因心源性猝死,搶救無效犧牲。但“12.5”案件卻讓他死不瞑目,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12.5)案件破不掉,人民群眾不滿意,警察抬不起頭,說啥也得把這個案子拿掉,好好出一口氣,來捍衛警察榮譽!”

2003年3月,常世忠被公安部追授為二級英雄模範。

隨後的十餘年中,鄭州公安幾代人前赴後繼,始終沒有放棄對“12.5”案件的追蹤偵破,不僅是為了給群眾一個交代,也是為給所有為這個案件付出心血甚至生命的偵查員們一個交代,更是為捍衛鄭州刑警、鄭州公安榮譽的一場戰鬥!

轉機——

時光如梭。

鄭州在日新月異中發生著深刻地變化,在新興航空港經濟的帶動下,鄭州已由昔日的商貿城、交通樞紐升級成為中原崛起的龍頭城市,鄭州都市區建設的核心。十多年來,鄭州公安夜以繼日地為鄭州的發展保駕護航,為鄭州的騰飛打造了一片平安和諧的藍天。

但“12.5”案還壓在鄭州公安的心間,不曾遺忘。多年來,伴隨著鄭州的經濟騰飛,鄭州公安刑事偵查技術也進行著跨越式進步,鄭州警方每一年都會把積案要案進行梳理,對相關證據和數據進行再次的分析比對,以求取得突破。

2015年,鄭州市公安局新一屆黨委成立,繼續高度重視、持續加大基層基礎建設和重大積案偵破工作。省公安廳副廳長、鄭州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沈慶懷多次強調,要將各警種、各部門、各單位的科技手段、基礎信息、警務保障等資源,最大限度地向偵查辦案工作集中,切實提升偵查辦案的整體合力,並且要求全市公安刑偵隊伍牢記使命、勇於擔當、忠誠履職、敢打能勝,通過對沉壓積案的偵破工作和基礎信息的採集比對,對鄭州歷年來發生的重特大積案進行強力偵破。

今年伊始,鄭州市公安局組織專門力量對歷年來重特大積案進行認真梳理,逐一研究,不留死角,不漏線索。

“12.5”案自然擺在了第一位。

“我們今年對積案採取班子成員、中層幹部、刑偵民警三級分包,採取專班上案、赴外追逃、信息採集、技術偵查、生物比對等措施,多策並舉,多管齊下,集中開展重特大積案攻堅大會戰,”馬會強介紹說,隨著現代化刑偵技術的不斷完善,一些線索和數據就會浮出水面。“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不管過去多少年,邪惡終究都不會逃脫正義的打擊和制裁!”

分工明確後,犯罪偵查局刑科所的技術民警緊盯破案目標,圍繞基礎信息採集比對工作,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加班加點,挑燈夜戰,持續對積案現場勘查痕跡和物證進行綜合檢驗、分析,力爭從中發現蛛絲馬跡。

“從發黃的袋子上都能看出這起案件跨越的時間,每當取出當年從案發現場提取回來的物證時,都覺得十分熟悉,可又覺得抬不起頭。”巴西振說,當年“12.5”專案各種取證調查材料卷宗可以足足堆滿一個屋子,每一摞都一人多高,凝聚了太多偵查員的辛勤和汗水。

藉助現代化的刑事技術,經過幾個月成百上千次反覆檢驗和不懈努力,刑偵技術人員終於在“12.5”案件現場相關的物證上找到了突破口。“我們從現場的物證和痕跡中提取到了一些人體特徵檢材,並最終在這些檢材數據中鎖定了嫌疑人體內的相關個體數據。”刑事技術部門負責人介紹說,之後的工作就是比對和檢測數據相符的群體。“這同樣是一個困難的工作,茫茫人海中尋找這樣的群體是不容易的。”

春節前後,專案民警就開始以鄭州為中心向周邊地市擴大範圍尋找符合數據的嫌疑人。據介紹,偵查員們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初步鎖定在駐馬店市的兩個地方有和監測數據相符的群體。

確定了大致方向,相對來說排查工作會更有針對性。隨後,專案組根據線索,派出多個查證組前往駐馬店市,在當地警方配合下對相關鄉鎮村開展綜合排查。“在排查過程中,我們除了比對相關的數據外,還走訪群眾瞭解周圍人群案發前後身份及家庭狀況的變化情況。”犯罪偵查局副局長趙德孝介紹,這個排查過程異常艱辛,偵查員們幾乎天天圍著村子轉,他們穿著打扮和村民一樣,在田間地頭、大街小巷,一個一個地走訪,既不能暴露身份,又得把每一個相關人、每一層關係都問清楚,幾個月下來平均每個偵查員調查走訪人員不少於兩千名。

“排查幾個月回來,人也黑了,衣服都是破舊的,孩子都認不出我了,”參與偵查的民警劉濤說。

今年10月18日,經過10個多月的艱苦奮戰,專案組結合生物科學的檢材數據和情報研判、合成作戰、傳統偵查等手段,最終鎖定主犯石某等3名嫌疑人。

“不是興奮,是振奮!是震撼!確定嫌疑人時,我們所有的民警都沸騰了,那種激動根本不能用語言表達!16年!16年了!壓在鄭州公安心頭的一塊石頭終於要揭開了!”鄭州警方犯罪偵查局副局長王偉東說,激動歸激動,畢竟人還沒抓到,稍稍平復一下心情,他們馬上投入到更加嚴峻的抓捕工作中去。

16年,有些漫長。

還好終於迎來重大轉機。當年兇殘地實施“12.5”搶劫案的幾名嫌疑人到底是誰?他們如今是什麼樣的身份?他們又是如何逃亡的?……

謎底即將揭曉。

抓捕——

綜合前期偵查情況,鄭州警方迅速成立1999“12.5”專案抓捕工作指揮部,沈慶懷親任指揮長,李奎業副局長任副指揮長,指揮部抽調刑偵、技術、網監、經偵、商城路分局等多部門80餘人,分成抓捕組、法制審核組、資產清算組等準備收網。

“主犯的身份已經確定,考慮到他目前的身份和社會影響,所有參戰民警一定要嚴格保密,決不能打草驚蛇!”為防止意外,指揮部直到下達抓捕命令前夕,才把相關情況通報給每個行動小組的負責人。

這就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

10月21日凌晨8時許,參與抓捕的偵查員們陸續達到駐馬店市,與前期秘密偵查的民警匯合。負責抓捕一號嫌疑人(主犯)的抓捕組由鄭州警方犯罪偵查局暴力犯罪偵查支隊負責人申保成帶領,參戰成員既包括商城路公安分局案件偵辦大隊大隊長劉成曉這樣經驗豐富的老刑探,也包括一些工作不久的新精英。

到達集合地點後,來不及吃早飯,申保成就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先傳達指揮部的抓捕要求,然後才將嫌疑人的照片等材料發到每一位參戰民警手中。

這時候大家才明白要抓捕的人是誰。

一號線嫌疑人,也就是1999年“12.5”搶銀行案的策劃者、主犯——石某群,男,駐馬店市人,今年53歲,當前身份是駐馬店當地身價不菲的地產開發商,名下擁有房地產開發公司、商貿公司、休閒農莊等多處產業,資產過億,在當地商界有一定的影響力。

這樣的身份轉換讓大家有些吃驚,從一名劫匪華麗轉身為企業家,這驚天的秘密不知矇騙了多少人。

人員鎖定、目標明確。萬事俱備,所有參戰民警就等指揮部的一聲令下。

8時30分,正是上班的高峰期,路上車輛和行人密集。就在這密集的人流中,身著便衣的一號抓捕組偵查員們到達了目的地——駐馬店市置地大道和樂山大道交叉口。

為了不引人注意,抓捕組把駕駛車輛分散地停在路口各個方向,只留一輛車停在嫌疑人所在的樓下,便於追擊時使用。

交叉口西北角是一棟寫字樓,樓前空地上是一個小型停車場,主犯石某群的辦公室就在這棟高層寫字樓上。

8時35分,樓下的商鋪大部分還未開門,停車場上人也不多,甚至有點冷清,只有一名環衛工人在清掃著路面。

9時許,進出寫字樓的人漸漸多了。

根據抓捕組分工,劉成曉帶領幾名年輕民警進入樓內先期摸清地形和嫌疑人所處樓層狀況;其他十餘名偵查員分組散開在寫字樓的四周,留意各個出口,密切注意嫌疑人的動向。

“這種重大案件的嫌疑人,再加上他目前的身份,應該有很強的反偵察能力,緊急時刻他可能會不顧一切瘋狂逃命!”作為老刑警劉成曉深知潛入虎穴的危險,可強烈的使命感還是讓她義無反顧地帶頭衝上去。

簡單整理一下自己的衣物,摸了摸身上的槍支,劉成曉帶領兩組偵查員隨著上班的人群進入寫字樓內。

根據前期偵查得知,石某群的公司在26樓。劉成曉和同事們化裝成來辦事的人進了電梯,…24、25…越臨近目的地,大家的心裡越興奮。可經驗告訴她們,越是這個時候越要鎮靜,不能露出一絲破綻驚動目標。

平復了一下心情,劉成曉和同事們下了電梯,朝著不同的方向走去。查看四周沒有其他出口後,劉成曉佯裝打電話慢慢經過一個懸掛著董事長牌子的辦公室門口。

門,半掩著,室內有人走動。

時間太短,容不得她多看。於是,她再次返回,那一瞬間發現最裡面的辦公桌前坐著一名男子,好像在等人。

雖然只是一眼,但對於一個老偵查員已經足夠。“是他!就是他!”這位讓鄭州公安等待16年的主犯終於登場了。

為了不引起目標的注意,劉成曉從步梯換到其他樓層,迅速將情況反饋給樓下的申保成。

嫌疑目標近在眼前,但指揮部還沒有下達抓捕命令,所有人繼續守候。

與此同時,二號抓捕組和三號抓捕組同樣在緊緊跟隨著抓捕目標。

“考慮到他們在當地的影響,指揮部決定等時機成熟時三組同時抓捕!以防提前動手後而驚動其他嫌疑目標!”現場指揮員說。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

一號嫌疑人石某群在他的辦公室內也似乎有些焦躁,一會站起來,一會坐下。

漫長的三個小時過去了。

10時50分許,第三抓捕組跟隨嫌疑目標駕車來到了位於樂山大道與置地大道交叉口東南角的一家售樓部。“他從老家到市區,一路車速很快,我們不能跟的太近,又不能跟丟,就緊緊咬著,”三號抓捕組負責人、鄭州警方犯罪偵查局有組織犯罪偵查支隊負責人趙海軍說。

11時30分左右,在售樓部停留了半個小時的三號嫌疑人終於出來,徑直走向停車場內。

向指揮部彙報並得到可以抓捕的指令後,趙海軍決定在停車場內對三號目標實施收網。11是40分,剛剛拉開車門的三號嫌疑人被等候多時的偵查員控制在車內。

“警察!不許動!”

三號疑犯企圖掙扎,但被幾名民警死死摁住。

“上銬!”

根據指揮部指令,三號疑犯李某當即被押解回鄭。

第一名嫌疑人落網後,主犯石某群突然接到一個電話,然後就匆忙夾雜在下班人群中乘電梯下到地下室,然後乘坐一輛黑色奔馳轎車離開。

因為沒有合適的抓捕機會,申保成立即指令所有偵查員駕車跟蹤。 “他(石某群)沿著樂山大道向北行駛沒多遠就進了一個小區,”申保成介紹,根據前期摸排情況,該小區為石某群開發,其本人也在小區內居住,為便於抓捕,指揮部決定在小區門口守候,在小區外實施抓捕。

12時40分許,黑色奔馳車從小區駛出。

“跟上!”偵查員們緊緊跟隨。

奔馳車繼續沿著樂山大道向北行駛。“他有可能聽到風聲,不排除他企圖逃竄!只要有機會立即抓捕!決不能讓他逃掉!”

1時許,奔馳車突然轉向樂山大道北端的一處在建工地院內。

幾輛抓捕車幾乎同一時間停在工地門口。

“快!”奔馳車內的人正準備下車時,偵查員已經控制了他的車門。

“不許動!警察!”駕車男子束手就擒。經民警核對,該男子正是一號目標石某群!此時的石某群有些平靜,沒有過多反抗,民警迅速將其戴上頭套帶離現場。

石某群剛剛被帶走,一輛黑色現代越野車就急速駛進工地院內,後面有抓捕車輛緊緊跟隨。原來,餘某接到石某群電話要他來工地商量事情。

還沒等他車輛熄火,民警已拉開車門將越野車內男子控制!此人正是二號目標餘某!

1時15分,計劃中的3名嫌疑人全部落網!

“收隊!”

帶著嫌疑人的車輛一路向北朝鄭州方向駛去。

供述——

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

在被偵查員控制時,3名嫌疑人的心裡非常明白:該來的早晚都會來。

三號嫌疑人李某,46歲,駐馬店人,與主犯石某同村。“在押回鄭州的路上,我們對他進行了突審,到漯河的時候他已經交代了!”抓捕民警劉濤介紹,嫌疑人逃亡16年,揹負著極大的心理壓力,“他說在被抓那一刻,心裡反而到平靜下來了。”

據李某供述,當年他們在石某群的一手策劃下實施了搶劫銀行案件,共有5人參與作案,除石某群和餘某外,還有陳某和石某群的親弟弟石某春。

指揮部根據李某的供述第一時間作出指令:立即派出兩組力量分頭抓捕陳某和石某春。

第四名嫌疑人陳某,駐馬店汝南人。據專案組調查,他當前正在老家。事不宜遲,抓捕組立即驅車趕往陳某的老家汝南縣韓莊鄉。10月21日下午17時5分,正在老家打麻將的陳某束手就擒。

最後一名嫌疑人石某群的弟弟石某春於10月24在駐馬店市其女友家被警方抓獲。

至此,震驚全國“12.5”特大搶劫案的5名嫌疑人全部落網!這塊壓在鄭州公安心頭16年的石頭被徹底清除!

10月22日下午。鄭州市公安局鄭東新區分局的審訊室內,記著見到4名嫌疑人。此時,他們十分平靜,分別對自己的罪行進行了懺悔,也還原了1999年那瘋狂的一幕。

主犯石某群是一個有經濟頭腦的人。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他帶領老家的一群人來鄭州打工,主要在建築工地上承攬一些零碎活。沒有幾年,石某群就變成一個小有名氣的包工頭,手下也有百十號工人。

可很快他就不滿於現狀。看到大老闆們的闊綽,再加工程款不好要,他心裡開始秘密計劃著一件事情。

據李某供述,當時他和餘某等人都是刷牆工,在1999年11月份時,被石某群叫在一起商量“大事”。“他當時給我們說有一個生意需要大家一起幹,幹好了大家都能掙一筆錢!”李某說,大家都沒啥錢,也都知道石某群精明能幹,就同意跟著他幹。

其實,在石某群召集同夥之前,他已經秘密準備了三個月:從許昌購買5把改裝手槍,在被搶銀行周邊踩點,設計周密的逃跑路線等等。據石某群供述,作案前他已經掌握銀行分理處的作息時間,就連作案時間他都是精心準備的,“那個時間點他們基本上已經把錢全部裝好了!”

1999年12月5日,傍晚19時20分,石某群帶著李某等4人來到位於航海路的鄭州市合作銀行管城支行中藥城批發市場分理處。具體的分工是:餘某和石某某每人一把槍控制保安,石某群帶著李某、陳某拿錘子砸櫃檯玻璃成功後實施搶劫。

作案後,石某群等人抬著款袋沿提前設計好的路線逃跑,其間,幾名疑犯把小款袋內的錢規整到大袋子裡,並在中藥城內一垃圾站旁的牆洞中鑽出,最後騎著事前準備好的自行車逃回租住的房屋內。

據嫌疑人供述,他們作案後稍作停留就返回駐馬店老家,然後由石某群帶領去雲南躲避風聲。半個月後,再次返回駐馬店開始分贓。李某等人分到十五萬、二十萬不等,其餘部分都歸石某群,這也成了他華麗轉身的第一桶金。

一夜暴富的他們都不敢把真實情況告訴家人,聲稱在雲南賺了點錢。據主犯石某群供述,他並沒有急於花掉搶來的錢,而是在觀察機會。2000年以後,他嘗試在駐馬店購買土地開發房地產,但並不是很成功。隨後幾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逐步升溫,石某群迎來了他畸形人生的輝煌時刻,財富劇增,相繼開發了多處樓盤。

在十餘年的時間裡,一個搶劫案主犯就這樣華麗轉身成為一名成功地商人。光鮮的背後,只有他自己知道這一切都源自於那雙罪惡的黑手。

16年來,他們在噩夢中生活,不管經歷如何的光彩,都抹不去心裡的陰暗;無論時間過去多久,還能常常被嚇出一身冷汗。

對於自己的過去,石某群面帶悔意,但為時已晚。對於自己的財富,他又說:“多少錢能買來心安理得?十幾年來沒能睡一個好覺,心裡沒踏實過,從被抓到現在,心裡很踏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