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科普」正確認識輻射危害 加強科學防護~

「微科普」正确认识辐射危害 加强科学防护~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方的藍色小字體陝西環保即可快速關注我們;老朋友請將信息分享給更多的人。

輻射,這個看不見摸不著,又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常常引起很多人的恐慌。但我們又無時無刻不在輻射的包圍之中——曬太陽時,有紫外線輻射;做CT檢查時,X射線有輻射;用微波爐熱點兒東西,有電磁輻射;甚至就連看電視、用手機打電話,也會有大大小小的輻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這項技術已融入了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除大眾熟知的核能發電,在食品保鮮、醫藥消毒、輻照育種、輻射探測等領域,核技術都發揮著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輻射在醫學領域的應用與日俱增,已成為診斷和治療的重要工具。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些放射衛生知識,正確認識射線,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微科普」正确认识辐射危害 加强科学防护~

輻射是什麼?

我們生活的環境就是一個大的輻射場,射線無處不在,有的來自宇宙空間,有的來自地球,還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人類自身。射線照射到物體的現象就是輻射,輻射的本質就是能量的轉移,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無線電可以傳輸很遠、微波可以加熱食品、坐在陽光下有暖的感覺、放射治療可以把腫瘤細胞殺死等現象。廣義的電磁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兩大類,所謂電離輻射,就是人體受到射線照射後,可以使受照組織和細胞發生電離,如常見的α、β、γ、X線和中子照射,後者是指照射後不能使組織和細胞發生電離的輻射,如各種無線電、微波、紅外線、紫外線、可見光等。顯然,電離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遠大於非電離輻射。據測算,人類每年平均受到各種電離輻射劑量約為2.4mSv,其中80%是由天然輻射造成的,在20%的人工輻射中,又有90%是由醫療照射引起的,因此醫療照射已成為最大的人工輻射源。所以,我們有必要認識一下醫療輻射。

當您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時,就會到醫院去看醫生,除了抽血化驗外,最常見的是到放射科進行拍片、透視或者做CT;發現自己眼球突出、容易激動,雖然食慾大增但體重下降時,醫師就會讓您做甲功檢查;如果不幸患了癌症,醫師就會建議您用加速器、鈷60或後裝機進行放射治療。此外,接骨頭、做造影、放支架等都離不開放射。因此,放射技術的應用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然而,放射檢查也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就會帶來益處,否則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射線有哪些危害?

按照危害出現的範圍分為軀體效應與遺傳效應,按照危害發生的規律分為確定效應與隨機效應,可見輻射不僅能對受照者自身產生損害,還有可能傷及後代。輻射損傷是怎麼發生的呢?當人體受到過量射線的照射時,機體的組織、細胞就會因電離作用使得生物大分子破壞、核糖核酸或脫氧核糖核酸鏈斷裂,最終導致組織結構被破壞。如果損傷的細胞足夠多、這些細胞又足夠重要時,就會出現臨床症狀,這就是放射病。在短期內受到大劑量照射時,就會出現急性放射病;如果防護不當,工作人員長時間受到小劑量的照射時,就會出現放射性口腔炎、直腸炎、膀胱炎、甲狀腺結節、皮膚損傷和放射性白內障等慢性放射病。急性放射病和慢性放射病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隻有受到照射的“劑量”達到某一數值時,這種損傷才可能發生。急性放射病主要發生在輻射事故的搶險中,如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慢性放射病主要發生在工作場所“射線超標”的情況下。那麼,偶然接受一次放射檢查對人體健康有無影響呢?答案是肯定的。早在1977年,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ICRP)在其發表的第26號出版物中,就引入了電離輻射隨機效應的概念,就是說電離輻射除了能引起急慢性放射病外,還能有規律地引起一些腫瘤或遺傳性疾病,這個規律就是“照射劑量越大,發病概率越高”,即使接受一次放射檢查,也有可能導致惡性疾病的發生,只是概率極低而已。

如何減少輻射危害?

無論是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ICRP)、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還是我國現有的法律和標準,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就是“實踐的正當性、防護的最優化和個人劑量限值”,所謂實踐的正當性就是在每次照射前,相關人員都應權衡利弊,只有照射給受照個人或社會所帶來的利益大於可能引起的輻射危害時,該照射才是正當的。在接受放射檢查時,沒有適應症就不應該進行放射檢查,如果能用非放射檢查(如超聲波或磁共振)代替的,就不用放射檢查;當然,如果生病,做必要的放射檢查也是正當的。比如因意外事件導致顱內出血,若只考慮輻射危害而不接受放射檢查,醫生就無法判斷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不積極治療就會危及生命。所以,正當的放射檢查大家應欣然接受,畢竟輻射致癌是小概率事件,如同吸菸和肺癌,不是所有吸菸者都能得病,但是吸菸越多,得病的概率就越大。

對於經過正當性判斷後,認為必須進行的放射檢查,就要做到“防護最優化”,在放射檢查過程中,應對照射野周圍敏感的組織和器官進行防護,有調查表明,使用有效的個人防護用品可以阻擋90%以上的射線。雖然各級衛生監督人員不定期到醫院檢查,督促醫生做好放射防護工作,但基於多種原因,目前對受檢者的防護工作還不盡如人意,因此,陝西省衛生監督所專門印製了“如果您已懷孕,或者可能懷孕,請在檢查前告知影像科醫生”、“在接受X線檢查時,請提醒醫生為您使用防護用品”的溫馨提示牌,發放到全省各醫院,既提醒醫生,又提示患者放射檢查,防護在先。

放射診療人員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在為患者診治疾病的同時,或多或少地會受到一些照射,因此,《職業病防治法》除要求用人單位應提供必要的防護用品外,還規定放射工作人員在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後都應到有資質的醫院接受職業健康檢查,及時發現放射安全隱患。做好放射工作人員的防護工作,既是貫徹“以人文本、執政為民”的理念,又是“健康中國,職業健康先行”的具體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