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週二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鑑於國內外經濟環境面臨的一系列不確定性,中國經濟將承受更大下行壓力。報告預計,三季度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至6.6%。
報告指出,2018年全球復甦態勢出現分化,美國經濟增長繼續強勁,歐日經濟復甦勢頭出現逆轉;與此同時,美聯儲加息,中美貿易爭端升級,部分新興經濟體經濟風險加大,複雜的外部環境對中國經濟產生多重負面影響。
社科院稱,今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但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就業形勢總體穩定,需關注貿易摩擦升級對就業的滯後影響;物價走勢基本平穩,供給衝擊導致物價略有上升;進出口貿易整體較好,全年可能出現經常項目逆差;金融運行總體平穩,金融風險不可低估。
“當前經濟領域存在如下幾個需要重點關注的突出問題,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的不確定性影響明顯加大,實體經濟面臨的困難更加突出。” 社科院財經院綜合部副主任汪紅駒在當天的分析會上指出。
他進一步分析稱,企業用工成本持續顯著上升,企業實際稅費負擔普遍加重,中小民營企業融資困難有所加劇,綜合融資成本抬升,上游原材料價格短期內大幅上漲,壓縮中下游企業利潤空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滑態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居民消費增速持續放緩,消費實際增速低於GDP增速;部分沿海經濟大省經濟下行壓力凸顯。
面對民營企業面臨的壓力,近期,監管層頻頻出招,希望通過釋放更多政策紅利對沖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在國慶假期最後一天發佈信息稱,從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當日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這是央行年內第四次降準,預計釋放增量資金7500億元。
機構分析師普遍預計,在中國經濟整體形勢面臨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未來監管層將進一步為民營企業創造寬鬆環境,支持企業發展生產,激發市場活力。
10月8日,財政部部長劉昆在接受《中國日報》採訪時明確表示,中國正在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更加明顯的降費措施,預計全年減稅降費規模超1.3萬億元,真正讓企業輕裝上陣,放手發展。
汪紅駒強調,在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發展面臨困難增多的背景下,提振信心和穩定預期至關重要。
社科院建議,下一步應加強財政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確保貨幣政策有效傳導至實體經濟;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顯著加大減稅降費力度;適度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努力釋放民間投資新活力;統籌把握穩增長與去槓桿平衡,防患系統性金融風險。
報告預計,第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將進一步回落至6.5%。預計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GDP累計增長6.7%,全年經濟增長6.6%左右。在採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後,預計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6.3%左右。
閱讀更多 界面新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