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源春
刘协如果还有一点基本的智商,都不会去投奔刘备。
汉献帝自从李傕郭汜之乱、吕布逃跑出关东之后,就丧失了最后的一点实力,只剩下天子的虚名了。这个时候,无论他投奔谁,都不存在东山再起的可能,只是看谁能待他好一些。
本来这天下也都是曹操的将、曹操的兵打下来的,和汉献帝无关。所以以魏代汉,本也在情理之中。曹丕篡位之后给汉献帝的待遇,凭良心说还是不错的,封山阳公,称宾不称臣——相当于单独划出来一个县的地方给汉献帝,让他继续延续汉朝的社稷。
如果刘协不满意,投奔了刘备。那么刘备肯定大喜过望,这么好的政治旗帜,不用白不用啊?肯定会立刻把汉献帝供起来,继续做皇帝。但是汉献帝依然不会有任何实权——刘备必然是丞相、大将军录尚书事,就像当年的曹操那样。
关键问题是,汉献帝比刘备年轻,等刘备老了之后,怎么办呢?像汉献帝和曹丕姓氏不同,可以禅让;但是刘备和刘协都姓刘,都是汉室后代,禅让也没有办法禅让啊。这就很尴尬了。
如果刘协识相,就不要和后宫的嫔妃生孩子,然后过继刘禅做太子;如果刘协还心存侥幸,就算刘备是个仁君,但是刘备手下可不能保证刘协什么时候会突然“驾崩”,然后留下一个遗诏让刘禅监国。
所以刘协心里也是门清,人家毕竟是从小见过大世面,在董卓、王允、李傕、曹操等强臣面前游走的男人,已经逊位了就好好的做山阳公多好,何必再跑去找刘备,再受一茬罪,结局还未必比现在好呢?
经史通义
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得知汉献帝被贬为山阳公后,孔明大笑着说了这七个字,刘备虚心采纳》:
汉朝的末代皇帝汉献帝,可谓是一个悲剧的存在,汉献帝的一生也可谓是大起大落。先是十常侍之乱,引来了董卓,董卓一开始也是满口道义,最后入京后就开始了挟天子令诸侯,连皇帝的后宫也是董卓经常出入的地方,董卓还逼迫汉献帝给他封侯。董卓这样的蛮夷之人,让幼小的汉献帝害怕不已,而当时的汉臣也是毫无办法,只能任凭董卓放肆。
汉献帝
而好不容易出了个王允用美人计除掉董卓,结果又出现了李郭二贼劫持汉帝,汉献帝估计这些年都是生活在黑暗之中的。等到逃离李郭二贼之后,汉献帝遇到了当初忠心耿耿的曹操,想到曹操当年刺杀董卓的义举,汉献帝坚信曹操定能匡扶汉室。然而曹操此时内心的野心已经膨胀了,也做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勾当,不过汉献帝还是很知足的,毕竟曹操只是要他发号施令,没有为难汉献帝。
但是衣带诏被曹操发现之后,汉献帝的伏皇后都被诛杀了,汉献帝此时可谓是看透世态炎凉,心碎不已。不过汉献帝也还是有盼头的,因为刘皇叔已经举起了反曹的大旗,刘皇叔一生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可以说是汉献帝最后的希望,只待刘备带领王师攻破许都,诛杀曹贼。
刘皇叔
然而令汉献帝绝望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刘备为了汉室收了个谋士诸葛亮。在得知汉献帝被曹丕废除之后,诸葛亮对刘备说了一席话,最后用七个字劝诫刘备。然后刘备就在西川称帝了,国号就为蜀汉。一下子汉室正统就成了刘备,估计汉献帝得知之后,会不会感慨自己这一生,遇见的全是要匡扶汉室的,但是最后都做下了如此勾当。
刘备诸葛亮
而当时诸葛亮得知曹丕篡汉后,诸葛亮知道刘备是个有皇帝瘾的人,于是对刘备说:“将军当继承正统。”刘备听后欣然接受这条建议,认为曹丕已经篡汉,所以为了名正言顺的讨伐逆贼,为了让天下百姓归心,刘备不得不继承汉室正统。不过刘备这个皇帝没有当多久就驾崩了,也许当初不是诸葛亮提醒,估计刘备这辈子都无法称朕了。
刘备
但是刘备和诸葛亮没有想到却是当时的民心已经不向汉了,尤其是在魏地的百姓。由于魏国在曹操的治理之下,百姓安居乐业,而且赋税比汉时还低很多,所以当时魏国的百姓几乎是不在乎什么所谓汉室了,他们只在乎自己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而曹操死后,魏地的百姓莫不哀悼。仅仅从这一点来看,刘备就远不如曹操,曹操是三国时期唯一一个可以让百姓吃饱饭的野心家,这才是真正的仁义。
小司马迁论史
汉献帝刘协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做了最长时间的傀儡皇帝,一个比较尴尬的存在。公元189年,年仅八岁的刘协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命运改变,董卓废少帝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从此刘协开始了长达31年的傀儡皇帝的生活,先后被董卓、李傕、曹操等人先后挟持,终于在公元220年,被曹丕胁迫让出自己的皇位,被封“山阳公”。
至于为什么不去投刘备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刘协本身肯定没有想过去投奔刘备的问题;
公元220年,刘协已经是接近40岁的人了,长达30年的傀儡生活让他彻底的明白了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在拿自己当作皇帝了,曹丕不会,刘备也不会,刘备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为什么要拱手送给自己呢,虽然他是名义上的皇叔,但是亲兄弟都不会这么大方,刘协又何必再去当别人的傀儡呢,所以估计刘协肯定都没有想过去投奔刘备的问题;
二:刘协没有人身自由,何谈投奔刘备;
公元220年,汉献帝被逼退位后,被曹丕封为“山阳公”。但是汉献帝是没有人身自由的,虽然他的地位看似在各大臣之上,参拜曹丕不用称臣,那只不过是曹丕收买人心的手段罢了,实际上只是软禁了刘协。刘协的封地在如今的河南焦作,那是离四川成都几千里的地方,试问一个没有人身自由的废帝刘协如何可以横穿几千里去投奔刘备?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
可怜刘协一生都在别人的控制之中,作为帝王他自然不甘心被人摆布,他总是要奋起反抗,可是两次都失败了,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真可谓“天时不予刘协”啊!
震霜秋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汉献帝虽然被曹丕威逼禅让退位,但被曹丕封为山阳公与当皇帝待遇差不多,甚至更好,怎么说呢?因为至少不会在朝堂上再受窝囊气,只要不干预朝政,生命不会有威胁。
二,汉献帝应该也清楚,按当时的局势刘备根本沒有恢复汉室的能力,或者说没什么希望。再说就算刘备恢复汉室,也不可能扶持他来当皇帝。
三,就算汉献帝想去,也很难成行。大家想想,他想去不可能自已一人单枪匹马去投奔,必定要带家眷、财物、家臣等等,这么多人曹丕能不察觉,不阻拦吗?甚至找借口杀了他吗?
综合上面三个因素,我想应该是汉献帝不投奔刘备的原因吧。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记得点评+关注哟
书画及文史杂谈
汉献帝自从登基就被人当成提线木偶,玩弄于股掌之间,早已心如死灰,斗志全无。被曹丕篡位封为山阳公,没有杀身之祸,能够锦衣玉食,已经心满意足了,此时的他就像后来的刘婵,有点乐不思汉的意思,你让他跑他都不跑。
其次,汉献帝又不傻,当时三国鼎立的局势已经很稳固,刘备的不臣之心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当年的刘皇叔已经不是还要打着汉家名号撑门面的刘皇叔了,他有一定的实力篡汉自立。因此,冒着风险去投奔刘备,没有什么意义,很有可能还不如在魏国好好呆着呢。
同时,汉献帝没有人身自由,身边也没有可以保护自己的人,从当时的封地,今河南安阳,但蜀地,千里之遥,贸然逃跑风险成本太高,正常人都不会做的。
小贾讲历史
汉献帝刘协投奔刘备,这本身就是一个不靠谱的逃亡计划。一来刘协逃不出曹魏的控制区,二来刘备也不见得就会善待他。
自从曹操从破败不堪的洛阳皇宫,把被董卓旧部李傕、郭祀撵得衣食无着的汉献帝接到许都,进而“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来,皇帝和丞相之间爆发了多次“信任危机”。衣带诏、伏皇后被杀等事件后,曹操不仅加强了对汉献帝的日常监视控制,还把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了刘协,估计接下去的日子皇帝睡觉、吃饭、上厕所都有人盯着了,想“越狱”出皇宫,还要穿越曹魏控制区重重的关卡隘口,莫非也要来个“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不成?明摆着汉献帝不是关云长,曹丕也不会沿途打招呼放行。
再来看看刘备方面,这位刘皇叔每天挂在嘴边、心心念念就是“兴复汉室”,但本质上也还是和曹操、孙权同性质的割据诸侯,想的都是由自己来统一天下,统一天下后坐天下的当然还是自己,即使刘备表演推让几下,他手底下的五虎上将也会不答应。其实汉献帝最大的作用,是在天下大乱、诸侯并立的局面下,谁掌握了皇帝谁就有汉朝中央政府的合法性。但几十年来刘协这座政治资源富矿已经被曹操开发得差不多了,吕布、袁绍、袁术、刘表等都已经退出了游戏俱乐部,剩下的刘备、孙权有强大的地盘支撑,压根就不再理会曹操的这套把戏。这样被榨干的汉献帝,刘备要来干嘛。事实上,曹丕称帝后,刘备立马给汉献帝发丧,官方宣布皇帝已经被害,然后紧跟着就登基称帝,一系列动作别提有多利索了。
最后来看一下汉献帝本人,这位历经坎坷的乱世末代君王,从九岁开始就被董卓、李傕、郭祀、曹操、曹丕轮流像傀儡一样操纵来操纵去,他逃也逃过了,反抗也反抗过了,然而算来算去几十年都没什么卵用,整个人的意气消磨得也差不多了,晓得大汉王朝气数已尽。况且曹丕对刘协的安排也还算厚道,封他做山阳公,在封地内他还是大汉天子,等于就是“国中之国”。相比于被吊死的隋炀帝杨广、被毒死的南唐后主李煜,刘协却能平安度过余生,算起来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善终的亡国之君了。
竹山清溪涧
在魏国曹丕起码封你个山阳公,而且不杀你。去刘备那就不好说。刘备因为曹丕篡汉,才建蜀称帝。如果献帝去了,刘备会让位吗。献帝如果去了刘备那,刘备骑虎难下。让位给他,刘备自己舍不得。刘备的儿子可是叫封禅。而且兄
弟们肯定也不干。不让位给他,又怕那些心里向着大汉的人变心。而且别人也会反他,因为正主在那里。你一个冒充刘氏子孙而且还是个卖鞋的人凭什么当皇帝。所以献帝去刘备那,只会意外身亡。英年早逝。还有个原因,曹丕也不会放他走。因为献帝在。他可以向世人讲,是献帝主动让位的。我是不得己才做皇帝。而且我对前皇帝很仁慈。我是个仁君。献帝自己也明白,所以他那里也不去。
杨超23221957586
汉献帝的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挟持了一辈子的皇帝,他的境遇可以说是悲惨了。童年天天被董卓吓唬,之后又被李傕郭汜控制,好不容易跑出来了,又被曹操控制,命运总是握在别人的手里。
终于熬到了曹丕登基,他顺理成章的退位了。曹丕为了自己仁君的名声,没有杀掉刘协,反而是给了他一块封地,封他做了山阳公。但是很多人一直很好奇刘协被废之后为何没有去找刘备东山再起呢?我给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曹丕封了刘协为山阳公,但是不会对他百分之一百的放心。换句话说,就是你好好在你的封地呆着,安分守己,不要闹事,大家就和睦相处。你要是敢私自跑出封地,那么你死在封地外面就和我没啥关系了,毕竟现在兵荒马乱的,死个人很正常。刘协能活这么多年,这些道理他还是懂的,所以他没有把握不敢私自跑出去。
此时刘备已经称帝了。加入刘协侥幸跑到刘备的地盘。刘备难道要把帝王的位子再让出来?人家辛辛苦苦创业半辈子打下来的基业给一个所谓的汉朝君主,就算刘备同意,蜀国也不会接纳他。
最后我觉得就是他个人了吧。他被挟持了一辈子,每天都过得不自在,现在终于解脱了。什么帝王?什么天下?他也看开了,自己不是逐鹿天下那块料,就在山阳县悬壶济世,与民为善,岂不是一件快事?
后来史料中有记载,说山阳公在山阳县开药堂,为百姓诊脉,少赋税,让百姓温饱。百姓们都对他感恩戴德,可见他在这个时候活的才是最快乐的。后来他死了之后,人民还给他修祠堂,纪念这个前朝的君主,也算是有个善终了。
无敌小欧股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不想去;二是刘备不欢迎。
汉献帝刘协退为山阳公后,地位仍在诸王之上。曹丕给的待遇也很高,包括食邑万户、不称臣、以天子名义郊祭、沿用汉朝历法等等,差不多是个独立王国。除了有名无实的皇帝称号不在了,刘协的生活跟以前没啥两样——甚至更加自在,又何必节外生枝呢。
刘协禅位并不完全被迫,他应该是想通了:与其战战兢兢当皇帝,还不如做个无忧无虑的山阳公。他从9岁开始当傀儡,没有过真正的皇权也就没有太多不舍。刘协留在曹魏也是最安全的,因为一系列公开而隆重的交接禅让仪式,他已然成为一种符号,代表着曹魏政权的合法性。
投奔刘备则非常危险——去得了去不了倒在其次,因为刘备想要兴复的汉室并不是刘协的汉室,而是由他来继承并发扬的汉室。换句话说,他并不欢迎刘协。正因为和平禅让影响了刘备的皇帝梦,所以他才匆匆忙忙为依然健在而且还将一直健在十几年的刘协发了丧,从思想上将他连根剔除。刘协窝囊却并不蠢,投奔刘备这事我觉得根本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
路卫兵
汉献帝被曹丕逼迫禅让后,被封为山阳公,并于许多年后在封地病逝。那么,汉献帝被废后,为什么没有去投奔当时打着所谓“兴复汉室”旗帜的刘备?其实原因很简单。
一是时间上、空间上不允许。汉献帝当时身在许都,刘备集团在益州,汉献帝想要逃到刘备那里需要走很长一段路程。况且此时曹丕已经完全掌握了朝政,根本没有人愿意护送汉献帝前往益州刘备处。即使汉献帝肯化妆潜行,一路上还有很多把守的官兵,将很轻易被识破。
二是去刘备那里无异于自寻死路。汉献帝禅让后,曹丕承诺,“天下的好东西,我可以跟你一起享受”。事实上,汉献帝也的确受到了较好的待遇,最后寿终正寝。
但到刘备那里就不同了。虽然刘备名义上打着的是“兴复汉室”的旗号,但实际上谁都看得出来他也想过把皇帝瘾。在汉献帝禅让后的第二年,刘备集团就造谣说汉献帝已死,然后刘备就顺理成章地自立为帝。“刘备称帝,急不可待”!
所以,即使汉献帝最终排除千难万难,逃到益州刘备处,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更有可能发生的是,汉献帝逃到蜀国边境后,刘备下令,隆重迎接汉献帝到成都即位。然后,在护送过程中,由于蜀道难,山路崎岖,汉献帝由于走不惯山路,不慎坠崖身亡!
我是桅子花香,热爱历史,欢迎点赞、评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