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在江都(扬州江都)

历时十多年,波及十八省,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曾在江都大地上留下一页。

咸丰三年(1853)二月十三日,太平军占领南京后不久,即派兵渡江北进,兵锋甚锐。二月十四日,太平军至江都,释放了一批为清县衙无端羁押的民众,有个叫王太平的人引导太平军至马桥一带,二月十五日到达丁沟。三月初四至初八,太平军又到湾头、仙女庙、马桥一带,沿途打击了敢于抵抗的清地方武装,同时筹集钱粮,“米载数十艘”。太平军在境内“严禁奸淫,不准吸鸦片水旱烟”。后继续由运河北进高邮,清廷极为震恐,慌忙调集兵力,组建江北大营。四月上旬,清刑部左侍郎、帮办江北大营军务大臣雷以鍼为筹措军饷,镇压太平军,采纳幕僚钱江的建议,在仙女庙设厘金所征收米市厘金,以助军饷(以后各省相继仿行,名目繁多)。并练勇多名,与太平军对垒于“万福桥之东路”。太平军屡窥通、泰、如皋,视江都为其必经之路,在今江都七里的朱家套以东、韩家塘以南一带,曾驻扎屯营一二年。该地一位姓朱的农民在太平军里当兵,并与某王爷过从甚密。到民国年间,人们还见过他家里的太平军服装及王爷的冠服、玉带、大刀等物。宜陵附近的刘家营、赵家营以及韩家塘的“东马厂”、“西马厂”,据传即为昔日太平军的营地和马厩,在这一带农民家里曾发现太平天国的钱币“太平通宝”。邵伯一带的皮草作坊亦为北伐的太平军加工过随身佩备的装水袋。太平军买卖公平,讲求信誉,在当地百姓心中留有良好印象。太平军曾途经双沟乡的星荡村、赵家庄,后清军竟对此地无辜百姓恣意骚扰。当太平军将领再次率众过境,闻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派发菜籽,安抚百姓。双沟、丁沟等地村民后来就将开遍菜花之处称为“黄花岭”,以示对太平军的怀念。

太平军在江都(扬州江都)

其时,太平军与清江北大营争夺的主战场虽说在扬州一带,但在邵伯等地与清军亦有争战。咸丰八年(1858)十月,太平军忠王李秀成率军占领扬州,清军都统德兴阿乘舟狼狈逃进邵伯湖。慑于太平军多次重创江北大营的强大声威,清地方官员在仙女庙等乡镇纷纷办团练,作为对抗太平军的后备兵员。邵伯镇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段,连接南北交通,是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军于咸丰八年九月曾由北路进攻邵伯,十年(1860)四月又由僧道桥偷渡,突袭邵伯。面对太平军的攻势,清军及江都县衙穷于应付,忙得团团转。提督李若珠令副将王万清以水师入邵伯湖堵截,县丞马海曙带兵勇五百及仙女庙团练以济清军。清督办江北团练大臣宴端书于咸丰十年六月特设局于邵伯镇,广征兵员,加强防卫,并以练勇扼守仙女庙,以进一步固守里下河门户。

太平军在江都(扬州江都)

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于邵伯湖西厉兵秣马,重振旗鼓,待机歼敌。德兴阿派王万清带队越河进犯,又令总兵黄开榜扼守高邮。其时,北方捻军由淮安西进,有长驱南下之势。晏端书感“南北交警”,慌忙由盐阜赶回邵伯,督乡兵二万余,密布河东岸,巡逻防护,历三昼夜,不敢有半点疏虞。清政府始终视江都的太平军为心腹之患,深恐南北呼应再成燎原之势。同治六年(1867)三月,曾国藩令提督黄翼升以水师二营驻江都三江营,以加强对太平军在江都余部的钳制力量。十二月二十四日,捻军首领遵王赖文光率众由运河西堤向南,经江都双沟乡,驻扎于马家桥一带。二十八日至仙女庙,途经镇西一花粉店时,店内一老一少见到赖文光面皮白皙,颔下有须,穿白袍,骑白马,佩长剑,英姿勃勃。尽管捻军长途跋涉,饥饿疲乏,其首领亦不许部下进店妄取民物。事后老人回忆说:“赖文光不杀老百姓”,“他的部下向老百姓要饭吃,是用金钱与衣服换取的。”捻军深入江都,清军如临大敌。在钞关,汛外委孔昭熊首先前来镇压,结果战败身死。清廷后又调兵遣将,围追堵截。邵伯镇防军候补道关毓兰、提督张元龙、总兵陈东友分路向捻军猛扑,必欲除之而后已。捻军终因寡不敌众,陷入清军重重包围之中。赖文光率众撤至瓦窑铺,后被俘,英勇就义。在江都大地上的太平天国运动至此降下了历史的帷幕。(江玉春)

太平军在江都(扬州江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