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50~60年代金門高粱老酒的辨識


造型酒瓶

位於錦安市場的古酒閣,店內擺滿了珍稀的古酒、老物。其中酒瓶的造型都相當奇特,有土地公土地婆、駿馬、童子甚至是阿兵哥的造型。它們看似玩具,但其實裡面裝的都是陳年老酒。至於為什麼民間有許多這樣的老酒,店主施宏毅先生表示,當時許多饕客收藏皆是以金門高粱為主,馬祖酒商為了銷出馬祖當地的酒,特別做出擁有自己風格的造型包裝與之抗衡。

臺灣50~60年代金門高粱老酒的辨識

酒瓶裡所裝的酒量並不多,多為馬祖高粱以及藥酒,主要客群都是為了收藏擺飾而購買。至於什麼是藥酒,施先生舉例“青春露”,具有延年益壽之功效的都算在藥酒範疇之中。而其價格,以馬祖酒為例,一般與金門酒有一段差距,價格落在臺幣三千五百元左右。施先生拿出一瓶單價最高的,裡面是馬祖大麴,價格高達上萬,但若是青春露藥酒就沒有那麼漂亮的價格。

臺灣50~60年代金門高粱老酒的辨識

這些多樣的造型酒大量出現於民國六十、七十年代,通常只分佈於馬祖、東瀛,在今天已全面停產。至於其中口感,曾經喝過馬祖高粱的施先生表示並沒有金門高粱的口感來得順,落差還是在的,因此市場中仍以金門高粱為饕客主流。除了少部分人追求完整性,要收到有酒的瓶子外,大部分的客群視之為民間工藝,只收藏外瓶。

金門高粱

施先生早期並非專職收酒商,而是專門到鄉下或是眷村當中找一些老東西到跳蚤市場去賣的二手賣家。第一次是到臺東鄉下,這是發生在十三年前的事,當時找到一間鐵門半開的雜貨店,找到了十多瓶老高粱,以三百多塊的價格購入(當時此為高價)。老酒在當時還不是非常盛行,並不易售,即便品相漂亮也賣不掉,當時大部分人的疑慮是放這麼久的酒還能夠喝?

直到近幾年,對岸市場才開始有些饕客開始對老酒起興趣,並且尋根找回金門酒廠。施老師當天拿出的酒屬於金門高粱的白金門系列,特徵在於子標為白色,底部的龍圖為黑龍,為最早出產的金門高粱,時間大概落於民國四十幾年,當時簡稱黃金龍。

臺灣50~60年代金門高粱老酒的辨識

白金門系列擁有五十多年的歷史,經歷過民國四十七年的八二三炮戰,金門當時受損相當嚴重,因此留下來的東西狀況都不是太好。即便有,裡面也都可能只剩三分之一的酒水,或是酒標狀況很糟,原因在於過去瓶蓋技術並不發達,相當容易蒸發,因此留下來的都價格不斐。即便酒水狀況不佳都仍有六七萬的行情價,若是狀況佳,價高可達到十幾萬。接下來施先生所介紹的同為白金龍系列,其中較特別在於其瓶身為咖啡色。民國四十幾年,物資較匱乏,當時並沒有特定的瓶身,瓶身多半是回收再製品,有咖啡色也有綠色,直到民國五十一年才有特別訂製的瓶身。

桌上一系列的高粱,施先生花了約七八年的時間收集完成。過程去掉許多紙標不漂亮、酒水位下降等品相不良品。良品除了酒標沒有破損外,瓶身上的膜更是一大重點,膜完整是必須的,證明酒沒有被開過,越是接近五十年前售出時的樣子,越是良品,施先生表示,若想要檢測高粱真偽,封膜保存程度同樣可以做為一個標準。

更近一步去區分,高粱五字頭與六字頭(民國年代)價格也有差別。五字頭更細分成五七、五八、五九,這些比較常見的,價格落在四萬至六萬,至於價格落差又回到酒的高度以及封膜的完整度。而六字頭價格則落在一萬上下,產品出產的量決定了他們現在的價格,五字頭的高粱是相當稀有的。

至於金門高粱多為五十八度的由來,施先生表示金門酒廠釀的酒有分段,金門大麴六十八度取的是酒頭。而金門高粱取的是中段,為五十八度。

臺灣50~60年代金門高粱老酒的辨識

施先生當天開了一瓶民國六十一年的金門高粱,上面一層膜為施先生自己所封。其瓶口有一定的髒汙,在用布擦拭過後才能進行小酌。打開瓶口後,其味道與新酒比較是相當平順的,不帶一點嗆辣,反而有一絲絲的甜味於其中。老酒迷人之處就在於當人喝下去進到喉嚨時會有一絲溫熱,但不帶任何刺激,同時喝下去後人體比較不容易宿醉。

從瓶蓋也能夠分出酒的陳年度,民國五十幾年多用塑膠頭 ; 民國六十幾年則換成鋁蓋,用至民國七十年 ; 七十一年後又改回塑膜的塑膠頭。當天所喝的屬於鋁蓋系的最後一支,一般收藏家飲用就會找這種鋁蓋,民國六十年出產的高粱。

臺灣50~60年代金門高粱老酒的辨識

施先生表示相較於七八年前,現在要收藏這種酒越來越困難,原因在於收藏人數越來越多。至於這些稀有的金門高粱,五字頭、六字頭的白金龍會不會有被喝完的一天?可能不到十年,六字頭的金門高粱就會被喝光,施先生肯定地回答,因為陸陸續續有人發現它的好並且飲用。隨著量越來越少,這些老酒擁有相當高的增值空間。迴歸到市場需求,拍賣會的價格屢創新高,外面行情價會以非常誇張的成度飆升 ;但若是需求持平,也有價格冷卻的現象。會飲用這些酒的客群通常落在五、六十歲,事業比較有成之人,一天喝的量可能就在一杯至兩杯。至於施先生本身也沒有喝過所有年代的老酒,除非是品項不好的會打開來喝,一般品項好的並不會打開,因為殘存的量實在是太稀少了。

金門大麴

施先生同樣收藏了許多的大麴,他表示市面上常見的稱為原大麴,酒感穩定性高,在金門酒裡屬於饕客最喜歡的。同樣年代越久遠,數量越稀少。七十、八十年的產量較多,而饕客在找的多屬於六十年代以前的,通常貼有俗稱的“香蕉標”,代表著民國五十五至六十二年出產的大麴,比起新酒,這些五開頭、六開頭的口感來得更順。

臺灣50~60年代金門高粱老酒的辨識

有香蕉標的酒,價格通常落在兩萬五千元左右。至於為什麼叫做香蕉標,來自於貼紙形狀彎彎曲曲,有香蕉的外型。外行人或許只會覺得貼紙有所不同,施先生舉例桌上一瓶貼有圓標的大麴,基本上民國六十二年後都是帶著這種圓標,七十、八十年都是一樣。但若從字書寫的方向可以更進一步去區分出他的新舊,六字頭由右至左,而七十年以後的則從左至右。瓶蓋部分一般來說都一樣,都是塑膠蓋,比較特別的是五十年以後的皆帶有一個盾牌造型。

當天的大麴當中,其中一罐多了一道在酒釀好之後,將它拿去窖藏的工序在。窖藏時間為七到八年,完成後再去罐裝。市面上許多酒多了“陳年”兩字大多來自“窖藏”這道工序,單價落在臺幣三萬多塊之間。

其中不乏盆裝的五公斤大麴,施先生表示這種盆裝的可以從瓶上字體再細分,若是字體為金色,時間大概落於民國六十幾年,但在現場的字體為凹陷進去,這種大概落在民國七十年出到七十年中之間,字體的質感凹凸、或者顏色都是分辨年代的資訊之一。早期去金門當兵的軍人們會帶酒回本島,但皆以方便攜帶的600cc小包裝為主,因此這種五公斤的酒存世並不多。

臺灣50~60年代金門高粱老酒的辨識

至於行情價,五公斤大麴起跳價為十五萬,通常收藏家會聯同整個瓶子一起收。全滿的酒量大概在八千一百毫升以上,但由於年代久遠,要到達全滿其實有一定難度。因此買家在購買這種酒時,通常封膜不要去得太離譜,沒有被灌假酒的疑慮,一般來說都是能接受的。現場的兩罐大麴,一罐兩公斤、一罐則剩下毫升。其中較特別的是綠色的大瓶子,施先生表示不管是在拍會抑或是某些同業中都相當少看到,當初製造動機可能為送禮,而對方也是位高權重像是將軍一類的人物。

臺灣50~60年代金門高粱老酒的辨識

以動機去區分,也有所謂的客製化酒,施先生拿出一瓶白色瓷瓶,裡面裝的同為大麴。是中華航空特別訂製來送給員工或是特務所用,這類客製化酒本身就是比較稀少的。

臺灣50~60年代金門高粱老酒的辨識

施先生最後拿出一罐暱稱“小臂章”的大麴,“小臂章”的暱稱來自於它上面的小盾牌造型,時間落在五十幾年至六十年之間。而至於另一罐具有“小圓印”的酒,時間則為民國六十年,並在每一年中,“小圓印”的位置都有更動。當時年代資訊除了玻璃外瓶有打上日期以外,其餘多寫在外包裝的箱子,可一般在回收過後只能依靠瓶上特徵來辨識,瓶子大體上看似都一樣,但若仔細觀察,其中能發現有許多不同的細節,而這些細節成為後人去判別年代重要的關鍵。然而即便有了細節差別等線索,許多酒其實仍無法辨別精準的生產年代,施先生以一瓶過去冬天帶在身上時所喝的“行軍酒”為例,他只能說這瓶酒介於民國六十年以後,六十二年以前,並沒有辦法確切說出它是六十一還是五十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