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治療三次革命:手術放化療,靶向療法,免疫療法

癌症的治療三次革命:手術放化療,靶向療法,免疫療法

第一次革命發生在人類知道癌細胞會“失控生長”後,於是發明了三大醫療手段——手術+化療+放療。

手術,就是切掉已經感染癌細胞的壞組織。

化療,就是全身治療:用化學藥物追殺全身的癌細胞,抑制癌細胞的擴散。

放療,就是局部治療:用高能量射線集中攻擊病灶區,殺死癌細胞,縮小腫瘤。

在治療癌症時,這三大手段一般合併使用。

相互配合,才能發揮最大威力。

但現在有一種說法:“放療化療會讓人死得更快,大部分歐美醫生得了癌症後,都會拒絕放療化療。”

真的是這樣嗎?

李治中去找了哈佛大學的一個調查:

“這是哈佛大學前些年做的一個調查,我相信現在做具體數字會有變化。

癌症的治療三次革命:手術放化療,靶向療法,免疫療法

哈佛大學的調查

但無論如何,結論是清楚的:是否接受化療,主要看癌症類型。包括髮病部位,是幾期,患者是什麼身體狀況,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沒有任何一位醫生會選擇‘無論什麼時候都拒絕化療’。”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放療化療對治療某些階段的癌症還是很有效的。

從現在5年存活率(美國)來看:

睪丸癌是98%,

霍奇金淋巴癌85%,

兒童急淋白血病85%。

對於這些病人來說,化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手段,很多時候,僅僅靠化療,病人就可以存活超過20年,其實已經可以算是治癒了。

網上一些謠言為了博取眼球,把化療說得一無是處,完全是睜眼說瞎話,

耽誤了很多可以被化療拯救的生命。

癌症的治療三次革命:手術放化療,靶向療法,免疫療法

但放療化療很多時候也無能為力。

為什麼呢?

因為放療化療採取的是無差別攻擊,就是在殺傷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殺傷殺死正常細胞。

人在化療時為什麼會掉頭髮,就是因為毛囊細胞被殺死了。

李治中教授是這樣講的:

“化療藥物的死穴是,不能區分惡性細胞和正常細胞,因此它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殺死大量正常分類細胞,對免疫系統、造血系統、消化系統等造成不可逆傷害,乃至死亡。”

一般情況下,癌細胞修復能力沒有正常細胞強,所以進行分期療程式的治療,可以給予正常細胞足夠的恢復時間,同時永久性的殺死癌細胞。

但“治療”時常會發生意外,比如癌細胞產生了耐藥性。

“癌細胞受放化療干預後,可能會變得對放化療不敏感,也就是放化療不能有效殺死它們了,這時候如果繼續維持治療或加大治療劑量,會對人體造成不可逆的損害,甚至死亡。”

這就是放療化療的侷限。

癌症的治療三次革命:手術放化療,靶向療法,免疫療法

靶向療法,第二次治癌革命

既然放療化療“智商”低,會不加選擇地殺死癌細胞和正常細胞,

那能不能尋找一種更好的治療方式,只殺癌細胞而不殺正常細胞?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人類發現癌症是“基因突變”導致之後,科學家就開始了探索,欲開發特異的藥物來抑制致癌基因。

癌症的治療三次革命:手術放化療,靶向療法,免疫療法

“這類藥物可以選擇性殺死癌細胞,而不影響正常細胞。”

這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靶向療法。

很多人都知道一種治療慢粒白血病的有效藥——格列衛。

如果堅持吃這種藥,慢粒白血病患者可以存活很多年。

“格列衛”神藥是怎麼誕生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醫學界普遍認為——癌症是病毒引起的。

但學者諾威和亨格福德有點離經叛道,覺得“不一定是病毒引發了癌症”,於是他倆開始關注慢粒白血病人,希望可以找到“不一樣的證據”。

經過幾年觀察,他倆終於找到了引發慢粒白血病的罪魁——22號染色體變短了。

22號染色體為什麼會變短呢?

他倆花了十年也沒找到原因。

直到1972年,美國遺傳學家珍妮特才找到了根源:

因為22號染色體與9號染色體發生了交換,融合形成了一個新基因。

這個新基因導致酪氨酸蛋白激酶過度活化,從而引起了細胞的失控性增殖。

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含4000至10000個白細胞,但該病患者是正常量的10—25倍。

如果能找到一種藥物,來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過度活化,那慢粒白血病人就有救了。

癌症的治療三次革命:手術放化療,靶向療法,免疫療法

這一找就是14年,1986年,學者萊登終於找到了可以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過度活化的化合物——伊馬替尼。

有效化合物雖然找到了,但把它變成有用藥物又是一個漫長過程。

諾華公司耗費了十幾年,才終於製造出了神藥格列衛。

格列衛的出現,一下將慢粒白血病患者的生存率,從30%提高到了90%。

癌症的治療三次革命:手術放化療,靶向療法,免疫療法

靶向藥物雖然治療效果好,但它有一個很大的侷限性,就是隻針對某一類型的癌症。

李治中教授是這樣說的:

“癌症是由基因突變造成的,而每個癌症的突變基因數目有很多個,比如肺癌,肺癌病人平均突變數目接近5千個。

這麼多的變量隨機組合,導致每個病人都有點不同。

中國有60多萬肺癌病人,其實就有60萬種不同的肺癌。當然,不是說需要60萬種不同的藥。因為這5千個突變裡面,只有幾個突變是關鍵的,抓住了這幾個關鍵基因,我們就有可能開發比較有效的靶向藥。但無論開發的靶向藥多好,都不可能治好所有肺癌病人,它基本只對某種肺癌有效。

比如,諾華的新藥Ceritinib,為什麼只對1%的肺癌病人有效?因為它針對的是突變的ALK基因,而只有1%左右的肺癌病人才有ALK基因突變。”

免疫療法,第三次治癌革命

免疫療法與靶向療法的區別是什麼?

靶向療法的靶點是癌症細胞,通過特定藥物來殺死特定的癌細胞。

而免疫療法的靶點是正常免疫細胞,通過激活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讓免疫細胞去殺死癌症細胞。

癌症的治療三次革命:手術放化療,靶向療法,免疫療法

李治中教授是這麼說的:

“絕大多數癌症細胞在剛出現的時候,就會被免疫系統識別並清除,扼殺在襁褓中,這就是身體對癌症的免疫監控。要是沒有這個免疫監控,人類得癌症的歲數可能會提前很多年。

但是終於有一天,一些癌症細胞進化了,它能很好地偽裝自己,告訴免疫系統:自己人,別開槍!於是它們逃脫了免疫監控,慢慢在人體內形成了癌症。”

怎麼才能讓免疫細胞重新識別癌細胞呢?

於是CAR-T免疫療法誕生了。

1、從癌症病人身上分離免疫T細胞。

2、利用基因技術給T細胞加入一個能識別腫瘤細胞,同時激活T細胞殺死腫瘤細胞的嵌合抗體,T細胞就變成了CAR-T細胞。CAR-T細胞不再是普通的T細胞,它帶著GPS導航,能夠準確找到癌細胞,並兇悍地殺死它。

3、體外培養,大量擴增CAR-T細胞。

4、把擴增的CAR-T細胞輸回病人體內,殺死癌細胞。

相對於放療化療和靶向療法,免疫療法有很多優點:

●它不直接損傷,反而增強免疫系統。

●可以治療多種癌症,對很多病人都有效。

●可以抑制癌細胞進化,複發率低。

但CAR-T免疫療法是不是就無敵了?

當然不是。

為什麼呢?

作為主要參與殺傷作用的T細胞,人體免疫系統在賦予其殺傷功能的同時,也準備了一套以PD-1/PD-L1免疫檢查點為核心的“剎車”系統,以防止T細胞的殺傷功能太強大,而誤傷無辜的正常細胞。

癌症的治療三次革命:手術放化療,靶向療法,免疫療法

李治中教授是這樣說的:

“PD-1/PD-L1這倆蛋白,平時的功能是為了防止免疫細胞誤傷正常細胞。正常細胞表面表達PD-L1,免疫細胞表面表達PD-1,它倆是一對鴛鴦,一旦結合,免疫細胞就知道,對方是好細胞。但這個機制被聰明的癌細胞學會了,它們採用這個辦法來抑制免疫細胞,通過表達大量PD-L1蛋白,來結合免疫細胞表面的PD-1。這相當於給免疫細胞發送了一個信號:我是好細胞,別殺我。”

就這樣,癌細胞躲過了追殺。

那怎麼才能讓免疫細胞繼續追殺狡猾的癌細胞呢?

美國科學家艾利森、日本科學家本庶佑等人登場了,它們找到了CTLA-4、PD-1、PD-L1等抑制劑。

這些抑制劑能起什麼作用呢?

“PD-1抑制劑這類免疫藥物,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們結合PD-1的能力,

比PD-L1和PD-L2還要強。能‘第三者插足’,把PD-1搶回來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讓免疫細胞重整雄風,對癌細胞展開攻擊。”

這種PD-1類免疫療法藥物,最大優勢就是屬於廣譜抗癌藥,對多種癌症都能起到良好效果。

比如O藥(Opdivo),對治療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腎癌、霍奇金淋巴瘤、頭頸癌、膀胱癌、MSI-H型結直腸癌和肝癌都有較好效果。這也是艾利森、本庶佑能獲得諾獎的原因所在。

但免疫療法也不是萬能的。

它也擁有很多侷限性。

比如,它副作用也很明顯,可能會引發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腸炎、免疫性肝炎、免疫性心肌炎等病症,嚴重時會導致患者死亡。

比如,抑制劑有侷限性。

“多數癌細胞並不是主要靠PD1-PDL1/L2信號系統,來抑制免疫系統的。如果是別的機制,那PD-1免疫治療就會失效。”

癌症的治療三次革命:手術放化療,靶向療法,免疫療法

癌症的治療三次革命:手術放化療,靶向療法,免疫療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人類正確認知的不斷提高,重大惡性疾病的治療手段必將會越來越多,請各位讀者轉發傳播正確知識,請順手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