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果金服董事長何珊:新舊金融業態互相補充將成常態

清果金服董事長何珊:新舊金融業態互相補充將成常態

第八屆財新峰會“金融科技:大機會與新規制”論壇

北京清果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何珊

清果金服的董事長何珊11月15日在第八屆財新峰會上發言指出,全球範圍內金融創新的節奏和頻率比大家想象中始終高很多,新舊之間並沒有過多的排斥,而是互相兼容,監管體系本身也在與時俱進。

何珊表示,隨著時代的發展,金融必然也在發展,邊界設定會不斷外延拓展,新舊業態之間會相互補充,成為常態。

“互聯網金融就是科技進步的結果。”何珊舉例稱,傳統放貸流程中信貸員一般要經歷收集資料、風險評判、入戶調研等環節,今天我們可以通過數據比信貸員獲得更多的信息,傳統人工操作的環節逐漸精簡。“我們就可以實現機器放貸,差不多每分鐘幾千筆的效率,這在以前是很難想象的”。

何珊也強調,即便科技進步如此,也無法改變金融人對風險的認知,而是降低了業務成本,提升效率和速度,使金融服務可以達到原本無法達到的地方,是一種新型生產力。

提到互聯網金融與傳統機構的邊界和監管關係,何珊認為有三個新特點:第一是服務群體的“新”。傳統銀行主要服務優質的信用卡客戶,這部分人群在13億人口結構中不到50%,剩下50%是互聯網金融需要努力去服務的新人群。

第二是監管的“新”。傳統金融監管以銀行為主,互聯網金融在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中是一個全新的課題,監管如何定義互聯網金融的業務,實際上也是一個互相認知和了解加深的過程。

第三是格局的“新”,主要指同業機構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關係。

“傳統金融有很強的地盤感,有你沒我,有我沒你,新金融發展以後會產生很多新的需求、服務、定位,大家關注的領域不同。”何珊稱,未來的大機會和新規制就是一個格局問題,希望監管、專家、學者、消費者能給予更多的寬容。

以下為清果金服董事長何珊在第八屆財新峰會上的發言整理稿:

何珊:尊敬的主持人,各位嘉賓來賓,大家好!非常榮幸今天來到財新峰會,作為新金融的一位實踐者和大家學習並分享自己的感受。

先簡要的介紹一下我自己。我叫何珊,在金融行業從業很多年,之前從清華大學電機系畢業以後我就一直在金融行業工作,先前就職於國家開發銀行,後面是國家發展與改革委,我2014年開始進行互聯網金融創業,現在是北京清果金服的業務負責人。清果金服旗下有互聯網金融平臺“小存摺”,也是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會員單位,接受行業的監督,合規運行。

今天分享的這個主題是“大機會與新規制”,在我內心也非常有共鳴,針對這個主題我也準備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並且起了一個小標題,這個小標題就是“金融需求、金融能力以及監管文化的變遷”。

回首工作之初,我最初進入國家開發銀行主要負責的工作是管理主權基金,具體說就是將我國的一部分外匯儲備(大概100多億美元)投資到美國和美國之外的美元全球債券市場。在那段經歷中我們一直是以大金融為代表,也是以美國美元為主導的金融秩序和金融體系的深度參與者,可能就會有一些不同的視角跟大家分享。

今天討論的互聯網金融之前,我很想跟大家一起回顧一下歷史,先回顧一下海外的樣子。因為剛才郭會長比較含蓄,主要講了中國,我們就繞開這個話題,講講國外。

舉一個大家熟悉的例子就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實際上它是西方現代金融業的一個雛形,最早服務於行商,為歐洲各國之間的貿易提供外匯服務以及貿易融資,是那個時代的一個新銳代表,而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在那個時候他們與其他的金融服務也並不是排他的,而是並存的,只是更為突出;而在那個時候金融監管應該說還是一個非常超前的概念。是一個接近於真空的狀態。

在歐洲發展的同時,美洲大陸實際上也是在自己進行崛起,美國也進入了自己的創新週期。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比如說包括JP摩根,他自己不僅創新了創造銀行業務,而且也在危機後推動了美聯儲的建立。在他之後有很多的傳奇人物,包括約翰·米爾肯的垃圾債券的併購時代,包括黑石基金的私募收購時代,以及包括美國後來的住房抵押債券的創新、金融衍生品的創新,以及次貸危機之後新一輪互聯網金融的創新。

回顧這些歷史只是想和大家分享,其實在全球範圍金融創新的節奏和頻率比大家想象中都始終是高出非常多的。所以,新與舊並沒有過多的排斥,而是互相兼容,而監管體系本身也是在始終進步的。我們現在可以預期的是,時代在發展,金融的能力必然也在發展,新與舊之間會相互補充,而且新的事物會層出不窮,這可能就是一個常態,是大家必須接受的。而且,隨著金融能力的提升,我們對於金融邊界的設定也會不斷的拓展,而且隨著時代發展會不斷地向外延伸的。

今天我們來分享互聯網金融,從我的角度看,它是科技進步的結果。舉一個例子,在傳統放貸時,信貸員一般要經歷一個收集資料、風險評判、入戶調研的流程,今天我們通過數據的方式可以比信貸員獲取更多的信息,所以傳統用人工操作的部分就可能被節省了,我們就可以實現機器放貸,可能實現差不多每分鐘幾千筆的效率,這在以前是很難以想象的。所以,互聯網金融是一個科技進步的結果,但是並沒有改變金融人本身對風險的認知,而是更多地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和速度,使得金融服務可以到達原本無法到達的地方,互聯網金融是一種很新型的生產力。

提到它與傳統機構的邊界與監管的關係,以及我們同類機構之間的競合,從我的視角看,我覺得是有幾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有幾個“新”。

第一個“新”是服務群體的“新”,就是說每家金融機構對自身業務發展實際上都是有定位的。比如說像傳統的銀行可能有一些基建類的項目,比如說消費金融公司是服務於老百姓的中長期的偏大額的消費貸款。每一個機構實際對自己也都是會有一個定位,並不是說別人要做什麼我也會做什麼。互聯網金融的技術使得我們現在的服務群體更加地接地氣。傳統的銀行在中國服務的是優質的信用卡客戶,這部分人口在13億人口結構中佔不到50%,剩下的50%怎麼辦?他們也有金融需求,我們就不去滿足呢?互聯網實現以後使得我們可以將金融服務延伸到以前我們沒法到達的地方。所以我覺得第一個是服務群體的“新”,這個也回答了我們和傳統金融機構的邊界的問題。

第二個“新”是監管的“新”。剛才幾位專家和郭會長也都聊了,就是傳統我們在金融監管上是以“主銀行”為體系的,是資本金加槓桿率的管理,現在我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市場,進入了一個全面風險定價的狀態。這個可能在我們正在發生的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一個非常非常全新的課題。我們和監管之間如何互相定義我們的這種業務推動,實際上也是一個互相的認知和了解加深的過程。

第三個“新”是格局“新”,格局新回答了同業機構之間的競合問題。雖然今天四位都是同業,但實際上我們之間的競爭是非常小的。我覺得傳統的金融總是有很強的地盤感,就覺得有你沒我,有我沒你,或者大家停留在存款大搬家的過程中。但實際上在新金融發展以後,有很多新的需求和新的服務,全都是在二次中產生。所以,慢慢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就開始產生了自己的定位,每一個人專注的領域會非常的不同,這個也是回答了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競合的關係的問題。

說了這麼多“新”,我覺得可能最根本的,還是要感謝現在國家的發展和國力的提升,因為現在使得每一個很小的提升都最後變成了一個很小的需求乘以13億人口,就變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和非常大的機會。這種新的技術、新的理念和新的服務方式也推動我們要必然去重新界定金融的邊界。這個邊界也是應該向外延伸的,因為我們畢竟可能從以前服務四五億人為主體,現在慢慢延伸成為服務13億人為主體。我們提供的金融服務比以前確實多了很多很多。大家回想一下可能發現,幾年前也不會用移動支付這樣的服務。我們提供的金融總量也多了非常多。所以我想,這並不是一個新技術對舊技術或者是舊的任何機構的簡單替代,而是新生了很多需求,所以我們也是需要一些新的規制。

作為金融從業者,我們始終堅定地強調金融的本質,不忘初心,服務真實的金融需求,這種需求包括來自企業以及來自個人的需求。

在這種大機會和新規制下,我們客觀地說,實際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難。這種困難有內部與外部的困難,有新與舊的邊界的問題,以及觀念的轉變。可能像今天我們分享說90後與80後或70後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大家對於消費觀念的深入和接納的不同。可能80後、70後還是希望以積累為主,但是90後可能看到有信用額度不使用的時候甚至覺得心中有“虧欠”。這些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大家的認知的改變,慢慢地都是會有向前的推動和發展的。

未來我覺得大機會和新規制就是有一個格局的問題,就是一定是要人和。雖然在之前的討論中大家的矛盾的焦點總是集中在新金融或者舊金融,或者不同的機構或者不同的對抗性,但是我想我們整個實際上都是一個大的群體。真正我們所爭取的應該是中國的金融體系在整個世界金融體系的領導型地位,在這裡面所以我說第一個就是要人和。也希望專家、學者、監管,包括我們的消費者,能夠更加包容。

我們的目標,我想關鍵的金融最高的期待還是對定價權的掌握。對外的定價權實際上是匯率,對內的定價權是利率,就是風險溢價的定價權。我們今天在消費金融裡的很多實踐,我們的定價模型也超越了傳統銀行的範疇。所以我想,在金融領域在全球範圍,在技術水平上,我們並不比美國或者是其他的任何海外的同行差。我們也更加了解中國,也瞭解中國的實情,並不像海外的評級機構那樣很遠觀。所以我想,這種天時地利人和最終結合的結果應該是,我們能夠希望作為行業的一個從業者,代表我們的金融力量,至少在金融科技領域裡,嘗試在全球範圍內發揮一定的主導性的力量。

今天這就是我的分享。來之前我查了一個詞,很有意思,就是“幸福”這個詞。幸福是指一個人的需求得到滿足而產生長久的喜悅,並希望一直保持現狀的心理狀態。

我想金融本身也是這樣,它是滿足需求、帶來喜悅的一個過程。回顧我國的金融發展,它站在一個很高的起點上,我們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績,但是我們有一個難題就是人口基數很大,存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而就金融體系本身和金融能力而言,可能服務美國 4億人口,和服務中國13億人口,在難度、覆蓋面、服務深度上,包括給監管帶來的複雜性上,都是非常不同的。所以我想,金融科技反而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大國而言,可能是一個非常有益的支點和補充;所以我想,它可能也是時代給予我們整個國家和所有人的機遇。

發言就到這裡,也希望大家關注我們北京清果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謝謝大家!

清果金服董事長何珊:新舊金融業態互相補充將成常態

第八屆財新峰會,“金融科技:大機會與新規制”論壇

主持人:謝謝三位。我接下來問四位做實務的專家。剛才大家都提到了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怎麼使社會變得更美好方面有大的需求。現在也都產生了一些新的產品,一些服務。不知道幾位能不能從實務的角度談一談,除了滿足人們的需求之外,在風險控制方面,還有像剛才郭大剛先生講的真正通過科技的強度來增加你的服務的力度方面,我們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能做哪些工作?因為我們看很多金融科技公司還是在做一些導流量甚至是變相的把銀行的資產做通道業務的方式,因為時間關係所以我想請大家稍微簡短的講講各自的看法。

何珊:您剛才提的這個問題很好,沿著剛才的問題大家似乎認為互聯網金融把通道引向了監管套利。我在想,一個硬幣是有兩面的。大家覺得好像做了互聯網金融天生就很好做,很容易賺錢,很容易一切,但是我們想說,傳統金融機構它有很多它的優勢,它也擁有它的很多的特權,但是那個在我們這邊是沒有擁有過的。所以我覺得這個就是說一個硬幣都是要看兩面。包括幾年前我們最早和Landing Club交流的時候它抱怨其實他們的金融鏈條也非常長,不是一個人可以搞掂全部,它也需要中介的合作伙伴,至少有6到7到13個環節,這些大家一開始不知道怎麼做,都需要建立自己新規程。所以它不僅要知道自己做什麼,還要教給大家做什麼,使所有的人都完成這個認識過程完成這個進化過程之後,才能服務於實體。

我想互聯網金融也是這樣子,應該說我們帶著新的技術進入了一個曠野,我們用我們新的方法去挖掘了這個市場。您剛才提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們對於生活的提升,我這邊簡單說一下我們的小數據,因為我們是給中國的相當於二三線城市的中層的城市居民發放小額的消費貸款。我們有一個數據很有意思的,就是我們在進行風控的時候發現,可能多數的消費者在最開始是沒有信用卡的,因為按照銀行的評級標準他並不是經濟上非常的優質或者是中高收入的階層。在我們對他進行金融支持以後,也是根據發展經濟學的理念,資本優先支持誰,誰優先發展。看到大家其實不僅是消費,大家也是支持自己做了很多個人能力的發展,業務的延伸。我們看到,在使用我們的服務差不多12個月或者是18個月之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的收入是上升的,而且他們的信用卡持卡比例也是上升的。這就是金融服務,就是普惠金融如何用我們的努力來改善他們經濟狀態的一個實例。

張繼偉:大家如果有問題,最後提一兩個問題。提問題自報家門,同時把問題提給哪位嘉賓。

提問:提問何總,因為何總說的定價權在我接觸的傳統信貸銀行基本沒有人去真正關注,大家可能都是人海戰術加上固定的框架去操作。希望您具體說一下,您的企業關於定價權的規劃或者願景。

清果金服董事長何珊:新舊金融業態互相補充將成常態

何珊:您剛才提定價權,中國金融環境可能因為本身有個客觀限制,傳統文化以企業為主,以剛性對付為主。在風險定價上,對於企業大家都是有一套常規的操作方式,但是在個人領域我們認為在定價權上是有全新的可能突破的地方。

剛才我們討論到風險,我們說,任何一個人從金融定價角度上是存在風險的。比如這個同學可能在85%的概率上能還得起10萬借款,那個人在25%概率上還不起100萬的借款。這個就使得批不同貸款時享受的利率完全不一樣。比如一個收入很高的人,月薪幾萬元,我們在確定他沒有過度負債,可能給他批個一千萬貸款也安全;相反如果只有月收入幾千的人要貸100萬,相對就沒有那麼安全。我們也不說一下就否定他,可能有可能還上,但是我們可能給他的,包括對他的信用結構,包括利率定價,這個都是要調整的。

不僅是我們本身,今天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很多公司在這個領域都在進行有益的嘗試。剛才提到的現金貸也是風險定價的模型,只是因為它利率太高,所以大家可能都關注風險,關注定價的問題,沒有關注風險定價本身是整個大的體系的一部分。所以我想,現在整個行業從業人員都在這個領域做了很多有意義而且有實效的實踐。我也相信中國金融行業越來越好,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