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協出新規,限制天價年薪,提出轉會價帽和工資帽,你覺得對中國足球有用嗎?

華為電影


這個政策從表面上看,遏制了畸形的市場環境,讓中小俱樂部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讓球迷看著痛快。打土豪嘛,從來都能得到最廣泛的支持,畢竟窮人還是大多數。

但是實際起到的效果呢,恐怕會讓原本畸形的足球市場,走向另一個畸形的極端。

為什麼這麼說呢。

任何一個政策的出臺,都不是要有一系列相應的配套措施,這是一整套的體系。想要遏制天價年薪,那就要先看看導致天價年薪的原因是什麼?

是有人囤積居奇,炒作球員?還是因為市面上可以轉會的球員太少,優質的球員太少,所以才導致成為了賣方市場?

很顯然,現在更多的原因是後者情況,市場上可以交易的球員太少,優質球員太少。那球員太少的根源是什麼?是我們薄弱的青訓體系,人才庫里人本身就太少。

那現在不去加強青訓建設,提前去遏制天價年薪會收到好的效果嗎?

中國人向來都特別擅長和政策博弈,打擦邊球,或者乾脆陰陽操作。上面的政策出來,下面的對策一定會有,而且變著花樣的。好的球員就那麼多,你給不了相應的市場價,那就有人會給,通過不同的方式給,不觸犯規則的情況下,這錢依然能送出去。想要堵,是肯定堵不住的。

只要找到薪資高的原因,並且去順著這個路子去治理,才能從根本上去遏制薪資高的問題。


跳球


今天看見一則新聞,一家長開跑車接送孩子上幼兒園,竟然被清退家長群。這世界,真是我窮我有理,你富必不仁?

中國足協這下也來湊熱鬧,據傳正在緊鑼密鼓制定工資帽、轉會帽等條款,欲徹底遏制中國足壇“畸形變態”的過高收入現象。

中超的確存在收入過高現象,例如這些年的特維斯、奧斯卡、保利尼奧等人,動輒千萬歐元年薪,本土一眾國腳稅後年薪也是千萬級別,再看看咱各行各業的苦哈哈青年,看著著實不爽,是不是打打土豪分分田地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深度總結,這是一種社會病。現行市場下,個人收入是市場決定的,用那位跑車家長的話來說,我堂堂正正遵紀守法賺來的錢,憑啥讓我遷就你的個人情感?

所以在根本上,筆者是一萬個不贊同足協出臺什麼限薪令、工資帽制度的。與其想法設防遏制高收入群體,不如動動腦子提升低收入群體的待遇,提升一下各行各業的收入與房價、物價的差距。譬如解決一下女足低收入現象,解決一下半職業球員的參賽獎金問題,解決一下學徒工收入問題,畢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讓每一名足協在冊會員皆活得有尊嚴,現在、將來皆有保障,才是你足協的工作。現在沒本事讓大家一起發財,反倒幹起殺富濟貧的事,這反而打消了大家踢球的積極性…


當然筆者也理解足協的辦事初衷。一方面是,高薪浮誇風,長遠來看的確對聯賽有害一定危害;另一方面,社會輿論的導向壓力,逼迫足協必須選擇政治正確而不管市場正確

高薪對足球有危害,但不應被放大。首先中超球員整體收入並不高,國腳級別的球員年薪1000萬元上下,這在日本、韓國聯賽都是正常現象,鄭智當年在歐洲也是數百萬年薪,隨著中超運作水平越來越高,鄭智這種亞洲足球先生怎麼也得漲漲價?

中超球員對比我們這種苦逼一族,自然顯得高薪無比,然而這要放在足球領域比就不見得很高了。2016年的數據,中超平均年薪58.6萬英鎊排名世界第六,但這是被高價外援拉高所致。就中國這與世隔絕的足球市場、自成一派的社會文化,不給超出一般的高薪,誰願意來投?你當個個白求恩啊。

如今中國聯賽好不容易有這紅火局面,足協考慮限薪工資帽,若是為了長遠發展,的確是有些必要。因為高薪高轉會,導致球隊嚴重負債經營,完全依靠背後財團輸血存續,一旦背後財團資金鍊斷裂,俱樂部就可能灰飛煙滅,聯賽的完整延續將被破壞,這需要各方引起警惕。


現在怕就怕推出此種新政,完全是為了滿足部分仇富心理,那良心就大大的壞了。而工資帽制度是否適合足球項目,是否適合中國足球,一直是一個大大的問號。足球不比籃球,美國人可以把NBA運作成不可替代的封閉聯賽,足球卻做不到,英超不給高薪球員可以投西甲,何況中超算根蔥?屆時滿眼辣雞,你就想看這樣的聯賽…

如果說要出臺工資帽,筆者到覺得乒超聯賽,要比中超聯賽適合的多。畢竟乒乓球只有中國有如此高水準的聯賽,開500萬你要打,開100萬你也要打,你沒地兒找更高的去,這是買方市場。希望乒乓球員看見這段別打我…

相比來說,轉會帽的實際效果可能更合理一些。中超現在轉會就是瞎扯淡,一個本土球員隨口就喊價一個億,這種現象需要好好殺一殺,嚴格與俱樂部營收掛鉤。


正品足球


今年國慶,無疑是中國足球本年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或許也可以說是中國足球往後幾年發展的分水線。國慶期間,中國足協發佈了一系列新規為國賀歲,大到足球氛圍的宏觀調控,小到事關球員的個人利益,其中除了抽調U25集訓引人關注外,另一限薪令和限價令的頒佈同樣引起熱議。



自恆大模式的金元足球在中國乃至亞洲足球圈內的空前成功,國內許多金主財團紛紛進軍足球圈,中超聯賽一度進入了史無前例的燒錢模式。在急功近利的大背景下,場上的優秀足球運動員自然成為了資本追逐的對象,特別是帶有國字號的球員,更是市場中的香餑餑。

市場經濟,物以稀為貴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在有限的資源裡,為追求利益最大化,以最短的時間創造最好的成績,高薪和高價格是吸引優秀球員加盟的最有效手段。你不看,一個U23球員的轉會費都動輒過億了。有人調侃,在中超賽場,你沒有過百萬的年薪或者過億的身價,你都不好意思混下去。



當然,這種的調侃有點過,但是畸形的球員市場在高層眼裡顯然違背了中國足球原有的價值觀,在諸多輿論壓力下,國慶新規調控應運而生。然而,於我來看,作為調節引援費的2.0版本,之前足協通過收調節費限制引援費,未必能改變球員市場值虛高的現狀。

我們不妨將球員身價看做我國房價,在高房價前,政府部門不斷地推出各項措施控制房價的快速增長,但是現實呢?我們並沒有發現房價回落多少。箇中原因,一句話概知,有剛需就有市場。



最後還是回到那句老話,尊重足球發展規律,大力發展青訓,那樣所謂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了。


草根球迷侃球


這種含糊的辦法一點都沒用。從100降到99也叫降。贏了拿100,輸了就拿99,有什麼區別嗎?只是給大眾個說法嗎?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嗎?這是帶頭大搞形式主義嗎?贏了拿100,平時和輸了拿北京最低基本工資,而且來回機票食宿自己掏腰包。一切憑本事說話,有本事吃喝玩樂,沒本事喝西北風去。哪個俱樂部也不會花高價買頭豬回去,有本事天價也要挖過來。憑什麼學校能強制孩子去參加比賽,讓學生自己掏報名費和路費。你們還有北京最低基本工資已經不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