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桌旁也可以擁有冒險的一生|理想國秋季書訊

在书桌旁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理想国秋季书讯

今日寒露,天氣轉涼,宜抱書靜斂,開啟室內生活。主頁君整理秋季書訊,含九、十月出版書籍,以饗各位讀者朋友。

另,微信公眾號已改版,大家可對理想國公眾號“設為星標”,加入常讀的訂閱號,及時收到新鮮書訊。具體方法可見文末。

我們正在招新媒體實習生,如果你喜愛理想國,有微信公眾號運營經驗,對這份實習工作充滿興趣和想法,可以投簡歷來試試。詳細招聘內容也在文末。

木心先生講,“一年容易,春季最好,夏令愛男子,冬天愛少女,秋高氣爽愛自己。” 這個秋天,來和主頁君一起讀書吧。

在书桌旁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理想国秋季书讯

圖片: Francois Bonvin

理想國秋季書訊

1.

《宋徽宗》

[美] 伊沛霞 著

韓華 譯

歷史︱傳記

在书桌旁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理想国秋季书讯

著名歷史學家、美國曆史學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伊沛霞教授心血之作,積數十年之功,集合西方學界在此專題上之大成,為宋徽宗立傳。成為英文世界為這位皇帝撰寫的首部完整傳記,力圖矯正大眾對徽宗“腐化、昏庸”的偏見。伊沛霞重塑了宋徽宗的形象,將其放回歷史語境中,還原一個繁榮國度的君主不斷追求卓越榮耀的雄心——儘管這份雄心以悲劇收場。

本書以現代史家之眼,還原宋徽宗的真實生命歷程——拋開中國傳統史學符號化的道德指責,伊沛霞教授以“瞭解之同情”的現代學術立場與現代政治觀點,從宋徽宗自己的視角出發,再現了北宋末期的歷史與時代風貌。

2.

《無中生有》

劉天昭 著

文學 | 小說

在书桌旁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理想国秋季书讯

“她不過是想要知道人要如何生活才是正當的”,70萬字自傳體小說,從姥姥家的炕蓆縫說起,寫出這整個世界。狂妄、結實,精細、深邃,繁複、廣闊,勢大力沉、超越期待。

這是一個人“尋找自我”的故事,講述一個人在青春末期試圖將人生與世界徹底想明白、並且以為非如此不能開始生活的努力。主人公持續地觀察自己與外部世界的互動,剖析內心纏繞的情感、慾念和思想,絕望地想象一個堅實純粹的自我。在書中,作者放縱過度醒覺的意識和永不止息的懷疑,復活那些精神上的具體,讓語言不斷重複、循環,像海浪推沙,撞擊邊界。

小說的主線講述的是一個本世紀初留學歸來的女青年,帶著想要把自己和世界徹底想明白的心情回到家鄉,家中發生的大事小情都被她當成“真實世界”的信息來處理,繼而進入自己持續的內心疑問。一方面,作者將那些精神上思想上的具體復原到生髮的現場,將那些抽象的命題重新植入到經驗易感的生活場景。另一方面,作者以充沛的意識燈光將大片幽暗的無意識的生活流照亮,呈現出其中生動的細節,潛流的情感,若無其事又令人動容的虛幻與真實。

小說的另外一條故事線,是主人公第一人稱自述,既有對家族史的追溯,也有對成長曆程的整理。一方面自述故事獨立成篇,以後知後覺的全景式敘述,描繪了人物命運在時代變遷中的沉浮和社會生活中的人性百態。另一方面,這些在綿長的時間線上從容展開的人物與故事,與主線空間中不時浮現的生活片段彼此回應。如果說主人公的內心世界為表面化的生活現場提供了精神維度,那麼這部分追憶則補充了它的歷史維度,令“只有一個的世界”完整飽滿地呈現出來。

3.

八月炮火

[美]巴巴拉·塔奇曼 著

張岱雲 等 譯

世界歷史︱一戰經典

在书桌旁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理想国秋季书讯

理想國譯叢“MIRROR”系列029。

普利策獎獲獎經典作品,作者巴巴拉·塔奇曼透過生動的歷史場景還原、豐富的細節勾勒以及堅實的史料支撐,精彩地展現了1914年8月期間危機的形成、爆發以及大戰初期的戰役,叩問了是什麼讓帝王、政客和將領踏進一場無人希望發生,且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不可能會發生的世界大戰。本書面世後不久即發生了幾乎引發核戰爭的“古巴導彈危機”,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正是從本書中汲取了歷史教訓,使美蘇和平化解了危機。這些歷史教訓對當今世界仍具有深刻的啟發意義。

巴巴拉·塔奇曼以高超的敘事手法,帶讀者走入時人時事,忘記已知結局,使故事懸念感十足。她對人物的刻畫尤其傳神,且能冷靜地跳過道德判斷,避免苛責,用極為人性的筆法描述了一個個充滿缺陷的人如何將世界引向希臘悲劇般的結局。

4.

《資本之都:21世紀德里的美好與野蠻》

(英)拉納·達斯古普塔 著

林盼秋 譯

歷史︱紀實

在书桌旁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理想国秋季书讯

理想國譯叢“MIRROR”系列030。

當德里搭著金錢和野心的高速列車飛奔向世界時,許多人一夜致富,更多人在自己的家園成為難民。貪婪、暴力、焦慮、邊緣化成為理解德里的關鍵詞,這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縮影與許多城市未來的共同面貌。

《資本之都》講述的主體是印度與德里,更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縮影與許多城市未來的共同面貌。擁有炫目財富和複雜文化的地區受殖民政權接管,遭受文化摧毀、財富掠奪,並經歷了種族滅絕的災難,後殖民政府則深陷經濟重建與權力鬥爭,最終讓路給了充滿活力的自由市場。過去的歷史創傷如同幽靈般飄蕩在貪婪、野心、慾望、剝削之間,陷入經濟深淵的窮人生活再無保障,中產階級也感到焦慮疲憊,金錢成為德里人生活的目標,也成為宰制生活的枷鎖。

本書的核心主題是正崛起於印度城市中的富人,他們搭乘全球化的列車,在被資本主義徹底改造的德里獲取財富、地位與權力。這群新興中產階級通過無限商機建立起龐大的商業帝國,為城市注入活力和西方的生活方式,也為崛起的印度帶來生機和希望。同時他們對土地和資源的爭奪、對金錢的渴望,嚴重剝削了農民和窮人,改變了政治、住房、醫療、教育等各面向的運作規則,令德里被籠罩在資本主義的陰影中。

作者拉納·達斯古普塔透過一系列採訪和個人的探索觀察,描繪一個百萬富翁與貧民窟並存,機遇和腐敗共生的所在,呈現出一幅與資本主義相遇的德里城市肖像。

5.

回訪歷史:新東歐之旅

[美]伊娃·霍夫曼 著

胡洲賢 譯

歷史︱政治

在书桌旁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理想国秋季书讯

理想國譯叢“MIRROR”系列031。

《回訪歷史》站在時代的拐點,呈現轉型的多個層面,不只有突然鬆綁的自由,也有前路未知的無措。帶著尚未清算的歷史迎接新生,展現了劇變下東歐的複雜性。

1989年前後,東歐各國的政治經濟制度發生根本性改變。人們曾經深惡痛絕,同時自己的生活又深植於其中的世界觀解體,長期承襲的生活方式被迫重置。《回訪歷史》是伊娃·霍夫曼在東歐遊歷的記錄。她在1989年返回故鄉,見證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以及正在分裂為兩個國家的捷克斯洛伐克,如何“創造他們的歷史”。藉由與當地各階層民眾的談話,以及對所見所感的忠實記錄,本書呈現了當時東歐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日常生活等各個方面的轉變。

在霍夫曼遊歷的國家裡,改變幾乎是大家共同的渴望,而除了羅馬尼亞外,改變都是在全面非暴力且幾乎沒有遭遇統治力量絲毫反抗的情況下完成的。隨著歷史改變的推演,這是最佳狀況的劇本,是披著柔軟光滑外衣的革命。然而發生在那裡的更深層的轉化,其實是更戲劇化,也經常是沒有方向的。人們一方面欣喜地擁抱自由,同時也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心懷忐忑,對價值多樣化的轉向謹慎懷疑。本書追本溯源又謹慎地探究這一切改變,將歷史背景融入個人的文化觀察,讓讀者由此窺探東歐各國獨一無二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底蘊。

6.

《神經的邏輯:謎樣的人類行為和解謎的人腦機制

[美]埃利澤·斯滕伯格 著

高天羽 譯

科普︱腦科學

在书桌旁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理想国秋季书讯

從8個令人驚奇的問題開始,帶你理解迷一樣的人類行為,以全新的眼光看待我們自身。跟著作者不斷解謎,如偵探小說般神經的邏輯,徹底明白我們日常的心理與行為的機制。

從最怪異的夢和幻覺,到精神分裂症與多重人格,腦是各式各樣怪念怪行的肇事者。從外部看,這些現象常顯得“瘋狂”,但其實它們都有邏輯可循,這套邏輯使我們能創造經驗、保全自我。

無論是哈欠會傳染、虛假記憶、不餓卻進食、色情片盛行、感同身受等常見的行為、心理狀況和情感,還是清醒夢、瀕死體驗、盲人看到的景色、夢遊殺人等驚奇案例,《神經的邏輯》都為我們娓娓道來。斯滕伯格博士深入腦和神經系統的內部,揭示並解讀腦與神經中理性的有意識系統和幽深的無意識系統,解釋兩套系統怎樣造就了我們或平常或怪異的行為。弄清楚腦與神經系統的運作模式和邏輯,不僅可以改變我們對心理疾病和超自然體驗的看法,也會讓我們更加了解自身的隱秘之處,做出更正確的決策。

7.

惡的科學:論共情與殘酷行為的起源

[英] 西蒙·巴倫-科恩 著

高天羽 譯

心理學 | 神經科學 | 哲學

在书桌旁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理想国秋季书讯

為什麼有人會持刀闖進幼兒園砍殺兒童?

為什麼有人會為盜取一枚戒指切下別人的手指?

為什麼納粹科學家會在俘虜身上做活體實驗?

為什麼有人會忽視其他同類的人性?

在哲學、宗教的思路里,人類的殘酷行為通常被解釋為犯下罪行者的“惡”,但這不是一個令人滿意的回答。“惡”的概念只是虛晃一槍、將問題暫時擱置,其實並沒有給出答案。

本書是一位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對“惡”進行的系統思考,他藉助科學家擅長的調查、實驗和分析,以“共情腐蝕”取代了“惡”:某個人作惡時,他的共情遭到了腐蝕,共情水平較常人要低很多。但在正常情況下,大多數人的共情水平不會導致極端惡行發生,雖然人們常常會不顧他人的內心感受。

這一替換看似簡單,卻能幫助我們擺脫價值偏見,給出預防惡行發生的思路。它同時提出了更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共情腐蝕”是如何發生的?社會環境會對人的共情水平造成多大的影響?為何同樣遭遇“共情腐蝕”的自閉症患者一般不會作惡?本書也許會改變你思考“惡”的方式,甚至會改變你對待“惡”的態度。

8.

《單讀18:都市一無所有》

文學︱社會

在书桌旁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理想国秋季书讯

這一輯《單讀》,我們經過倫敦,進入英國,帶來了五位尚未被中文翻譯過的當代作家。他們的作品像田野裡光線的散射,有的向城市的中心逼近,有的在不知名的歐洲邊緣徘徊,有的飛向島嶼,有的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亞洲。

今天的語言與文字,在前仆後繼地開掘現代生活的道路上,也走到了某種瓶頸。我們動不動就只能談論愛情、個人的孤獨、不知所蹤的意義,最終都陷入一種重複的內核,形式上細枝末節的變奏。我們藉由英國同時代人的創作,重新設問,到底城市的中心有什麼,而除了城市之外,更遠、更大的空間如何可能。我們所說的“都市一無所有”,顯然不是指它物質上的空虛,甚至也不是精神上的空洞,而是所謂的“城市意識”不再那麼現成,不再能被詹姆斯那種後見之明所武斷地概括,原本我們想當然地以為這些都是近在咫尺的事,恰恰是越近的事物越難描述……

9.

《哲學是做出來的:初學者哲學技術指南

[美]傑伊·F. 羅森伯格 著

張家藝 譯

哲學︱入門

在书桌旁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理想国秋季书讯

本書是作者為哲學初學者授課的講稿,後不斷更新,此第三版是作者生前最終修訂版。本書受世界多所大學哲學系好評,被列為教材。

不同於一般的哲學導論,本書純講哲學“技術”:哲學論證的方法有哪些;什麼樣的哲學思考和論證才是有效的;面對一個問題時,應該如何分解問題、構建論證,如何批判地閱讀前人在這一問題上的寫作和論證,如何提出自己的原創性觀點、形成哲學寫作,等等。

在講解各種論證形式和方法時,作者給出了許多具體的例子,如“哪艘才是忒修斯之船”“不能戒菸是能力問題還是決心問題”等,並對這些例子進行細緻且一以貫之的剖析,很適合希望瞭解哲學“內功”的讀者和哲學專業的學生。本書讓讀者意識到:知道哲學史上著名哲學家的名字和觀點是遠遠不夠的,要在正確的方法下接受思維和寫作的訓練,參與到哲學工作中,才是做哲學。

10.

《從早“茫”到晚:都市上班族的每日渡劫和永恆輪迴

[加] 西沃恩·加拉格爾著

馮諾 譯

繪本 | 幽默

在书桌旁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理想国秋季书讯

一本繪本,更是一款紙上RPG遊戲,不同的選擇會引向不同的劇情和人設,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 —— 想要在書店裡站著翻完?沒可能的。買回家反覆閱讀,或者把選擇權交給一起翻開這本書的人,才是享受這款遊戲的正確方式。

《從早“茫”到晚》是為都市青年所作的繪本,書中的主角可能和你一樣,在工作日掙扎起床,和地鐵裡的人群“親密接觸”,與同事分享零食和不良嗜好,無奈面對打印機卡紙,下班後也許還得艱難social。要是社恐人格發作,就選另一條線路,拒掉下班後一切邀約,直接回家變身肥宅。週末你會變成另一種生物,貼在床上無法動彈……

身處都市中,全球各地的青年日常精神狀態相似程度之高,絕對可以讓你大吃一驚,這個可愛又敏感的繪本會向你證明這一點。

11.

《正午6:舊山河,新故事》

正午故事 著

文學 | 旅行 | 隨筆

在书桌旁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理想国秋季书讯

本書是《正午》系列的第六本,不同於此前五本,這是一本旅行文學特輯,一次全新的改版。

“隨筆”選擇了四位作家葉三、劉子超、楊瀟、郭玉潔的遊記。《在烈日和暴雨下》,葉三寫了自己去額濟納和舟山看音樂節的經歷,還有新疆音樂人吐爾遜的老家麥蓋提,一路的旅程,關於音樂,也關於人。《困守鹹海的人》,世界三大內陸海之一的鹹海,正在萎縮之中,劉子超在這個少有人至的地方,目睹了滄海桑田的變化,以及困守者孤獨艱苦的生活。《坐火車橫越美國》,楊瀟在美國搭乘長途列車,從芝加哥前往舊金山,自東向西穿越六個州,全程五十多小時,他寫下了沿途的風景、遇到的人,也勾勒了美國鐵路的歷史。《秦腔、賣蜂蜜的記者,和被困的僧人》,郭玉潔重走絲綢之路東段之後寫成此文,是一次將現實和歷史、陌生人與記憶交織起來的嘗試。

“問卷”收集整理了一組關於國慶假期的問卷。《母親把我的外套脫了,蒙上了我的眼睛》是範雨素充滿細節的回答。周軼君在《一口海膽吃苦了》裡面,講到最不喜歡中國各大旅遊景點的廁所,這是許多人的心聲。從這些回答裡,我們可以看到旅行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義。對許多人來說,旅行還是很奢侈的。

“視覺”我們推薦《每一處遺蹟都是城市的記憶》,作者何寬拍攝了北京的一些遺蹟,是一次城市的微型旅行。《貴陽到羅馬:公路,又見公路》,是一個年輕人,從家鄉貴陽出發,歷時120天,歷經16個國家,橫穿亞歐大陸到達羅馬。

12.

《肥瘦對寫》

駱以軍、董啟章 著

文學︱隨筆

在书桌旁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理想国秋季书讯

《肥瘦對寫》為小說家駱以軍和董啟章的文學書信集,他們輪替設題的26封信,從青春時期的體育課、繁殖故事的咖啡屋,談到反覆出現的夢境、揭示人生冷暖的疾病、隱喻性格的星座;從自己的第一篇小說,到註定無法寫出的作品,再到婚禮、成為作家、孩子出生那些異常重要的時刻……

兩位小說家交換著屬於自己的私人記憶和秘密時光,當然還有彼此在文學宇宙裡的相互映照和那份從未褪色過的寫作夢想。

梁文道:董啟章不只是香港最重要的中生代作家,也是全華文世界最值得期待的作者之一。“自然史三部曲”代表了香港文學的最高水準,所以我敢毫無保留地向大家推薦。

朱天文:駱以軍的眼睛就像核爆,所有東西被他目光一掃就全部變成廢墟。

13.

《過得去》(增訂版)

楊葵 著

文學、散文

在书桌旁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理想国秋季书讯

冰心、阿城、王安憶、賈平凹的出版往事,八九十年代知識分子們的文采風流,楊葵《過得去》全新增訂出版,用乾淨規矩的句子,追憶一些人,一些事。

“回憶”是《過得去》的主題與基調,增訂版新增《蘇北筆記》《新街口外大街十九號》兩篇文章,回憶童年與青年時光。楊葵說,好文章的標準是“不做作”,所以只老老實實寫點回憶,真人真事,都是自己經歷的,對自己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有過影響的。

楊葵出身文藝世家,1968年生於蘇北,1979年隨父母落實政策遷回北京,住在中國作家協會和中國文聯的幹部宿舍,與路翎、舒群、李準等老一輩高級文藝幹部比鄰而居;八十年代後期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親炙鍾敬文、許嘉璐、王富仁等名師;九十年代在作家出版社做圖書編輯,十幾年編輯生涯中與冰心、阿城、王安憶等數百名作者打過交道。豐富的個人經歷讓楊葵的寫作不乏素材,但他謙虛節制,不作宣洩式寫作,亦不為打工式寫作,只追求文字之美、之力量、之我手寫我心;選擇記錄的故事既非其人名聲大小,亦非與之私交深淺,只看故事有沒有意思。

14.

《日本人不敢說設計》

小磯裕司 著;蔡萍萱 譯

設計 | 文化

在书桌旁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理想国秋季书讯

被原研哉譽為“沉默寡言的天才獵手”,日本設計師小磯裕司用“文字”表白“設計”。

本書是日本平面設計師小磯裕司的設計隨筆集,是作者關於文字設計、設計與流行文化的關係、中日文化等的諸多思考。

設計來源於生活,時刻關注社會,觀察身邊事,亦是設計師的一種自我修養。因工作原因,小磯裕司長年往返於中日兩國,這讓他對兩國的文化、社會都有敏銳的洞察力。他從從一休哥在地上撰寫佛經的故事,講到日文“し”(死)字寫法的演變歷史;又從日本頂級偶像組合SMAP的代表曲《世界上唯一的花》的歌詞,嗅出近代人過剩的自我意識。他寫日本人為什麼不說“設計”,也奉勸人們不要把文字叫“字體”。

這本書共有四十六篇文章,對應日語的四十六個平假名。日文平假名實際上均源自於中文漢字的草書體,這成為小磯裕司寫作的出發點。比如,日文的第一個假名“あ”,其來源正是草書的漢字“安”,“安心一下,人類都是一樣的”一文便由“安”字的變化寫起。小磯裕司認為“平假名與漢字的關係,本質上就是日中關係的隱喻”。在本書中,他以敏銳的設計師之眼,從人們耳熟能詳的流行作品、社會現象出發,去探尋中日兩國的文化淵源,並書寫自己在設計之中與設計之外的思考。

15.

《如果有這樣一個家就好了》

[日]居住實驗室“sumai LAB”、[日]土谷貞雄 編著

河野美由紀、蔡萍萱 譯

生活 | 家居

在书桌旁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理想国秋季书讯

“有多少個家,就有多少種理想的生活,正確答案絕不止一個。”

兩代人同居、一邊育兒一邊工作、老年生活、在家辦公,現代生活的形式多種多樣,理想的“家”也絕不止一個正確答案。寸土寸金的房價要求住宅的空間利用更高效,還要能夠靈活應對居住者的成長、家庭成員增減等生活變化。面對現代生活的新需求,該如何打造理想的家?

本書基於11次問卷調查,結集30個生活專欄,提供50種戶型方案。可愛場景手繪圖、簡明圖表、多種戶型圖,以豐富的圖片一目瞭然地呈現理想之家的種種可能。在關照社會現象、地方社區營造的同時,提出更具挑戰性的住宅佈局設計方案,打造兼具個性、合理性、靈活性的新式住宅

全書分三個章節,收錄關於生活與居住的專欄、相關調查問卷,以及整體戶型方案。各章配圖豐富,以直觀的方式展示新鮮、大膽的住宅設計。在家中怎樣打造令自己放鬆的角落?如何佈局能讓家人更多溝通?集中收納還是分散收納?如何巧用玄關打造興趣愛好的空間?書中的種種奇思妙想,對新居裝修、舊房改造都能提供靈感,無論是居住者還是設計師,都可在種種案例中得到啟發。

16.

柳宗悅作品集

《工藝文化》、《工藝之道》、

《何謂民藝》、《民藝四十年》、《日本手工藝》

[日] 柳宗悅 著

徐藝乙,張魯,石建中 譯

藝術 | 工藝

在书桌旁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理想国秋季书讯

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經典著作集,追根溯源,身體力行,從質樸的民眾生活中仰望日本民藝精神之美。

《工藝文化》是日本民藝理論家柳宗悅的代表作之一。上篇探索工藝在多種藝術中的位置,試圖比較明確地說明在造型的領域中,美術與工藝的關係;中篇是各種工藝品的分類,目的在於說明各種工藝的特殊性質與它們之間的界限;下篇敘述了要在將來實現最美的境界,可供工藝馳騁的場所是何其大,以及工藝性為什麼是美的重要因素等問題。

《工藝之道》闡述了何謂工藝之美、何謂正宗的工藝、人們對工藝的誤解以及工藝的未來發展,是柳宗悅先生最早的關於工藝性質的文集,也成為“日本民藝運動”的理論奠基之作。正宗的工藝之美,是美與用的結合,是匠人的信仰、熱情與勤勞澆灌而成,是無心之美,是自然的恩惠。在美將消逝的年代,守護工藝需要集結的眾生之心。透過他的闡述,我們得以重新審視今天的日常生活,重拾對手工藝的尊重與珍惜。

《何謂民藝》是關於民藝論的入門之書,是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先生本人最為滿意、論述最具秩序的作品。他為民藝正名,以豐富的內容,對工藝美學以新的視角進行闡釋,將公眾對民藝的種種誤解和不準確的解釋予以清理。跟隨柳先生的腳步,我們欣賞民藝的樸素與真誠之美,體味民間器物所蘊含的萬物哲理和生命智慧。

《民藝四十年》是柳宗悅先生四十年民藝之路的滄海拾珍。他最早提出“民藝”概念,著書立說,普及推廣“民藝”的理念;並身體力行,創辦日本民藝館,收集整理民間器具,用畢生精力保護髮揚日本傳統手工藝。四十餘年中,柳宗悅先生及其同仁走過了一個無比漫長而艱辛的歷程,而他的民藝理論與實踐,對於今天我們本土手工藝傳統的守護與傳承,亦有啟發。在清貧與靜寂中,竟然可得到任運無礙之三昧。

《日本手工藝》是1940年前後日本手工藝狀況的一份詳盡記錄,是柳宗悅先生踏遍日本全境,根據親眼所見寫成,在戰亂中得以倖存。讀來彷彿身臨其境,跟隨他做了一次日本民藝之旅。手工藝的樸素真誠之美,洋溢在旅途中的每一步。日本今之為設計大國,源自過去之為手工藝之國,其精神一脈相承。

17.

《財富的邏輯1: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

《財富的邏輯2:所有的泡沫終將破滅》

陳志武 著

金融︱經濟

在书桌旁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理想国秋季书讯

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教授再開課,繼經典暢銷書《金融的邏輯》之後,再論“財富的邏輯”。

現代經濟已經從簡單的“無商不富”過渡到“無股權不大富”,金融成為現代財富機器的核心引擎。但是,要充分發揮這個財富機器的效能,必須要有良好的法治和產權保護體系,以及自由開放的新聞媒體作為制度基礎。否則,股市就會成為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場所,所有的經濟泡沫也終將破滅。

本書所收集的文章,從不同角度討論金融、法治、新聞媒體對於“致富”的基礎性作用。既有理論上的分析,更結合大量實際案例,讓我們透徹瞭解現代財富機器的運作機制。

如果你喜歡

其中部分圖書即將出版

敬請期待

在书桌旁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理想国秋季书讯

另外,我們正在招新媒體實習生,歡迎本科或研究生在讀的同學來理想國,和主頁君一起做點好玩的事情~

崗位職責:

1. 協助負責公眾號的日常運營,包括編輯排版、後臺回覆留言、統計流量數據等。

2. 根據理想國出版圖書,進行新媒體傳播內容的構思策劃。

3. 對熱點、新聞敏感,有獨立選題能力。

任職要求:

1. 有微信公眾號運營經驗,微博、豆瓣、抖音等社交平臺重度使用者,可以在簡歷中提供相關賬號。

2. 閱讀面廣,對文學、社科、藝術都有所涉獵。有書評經驗者,簡歷後可以一併附上作品。

3. 應屆畢業生優先,每週保證4天時間坐班。

  • 簡歷請投到:[email protected]

  • 郵件標題“姓名+崗位”。為方便HR查閱,發送簡歷時請同時將簡歷粘貼在郵件正文裡。

  • 工作地點:北京東城區和平里北街地鐵附近。

  • 無論是否有緣,你都將在1周內得到回覆。

為了更好地瞭解你,主頁菌期待你在簡歷外回答這幾個問題,隨同簡歷一起發給我們:

1.理想國微信,你認為目前的優點及不足之處都有哪些?對於理想國微信未來的發展,請你列舉幾點建議。

2.根據你對理想國微信的建議,請編排製作兩期符合你預期的微信內容(如你已有公眾帳號,可直接在後臺製作後發給我們鏈接;或word版本,內容可原創或摘錄)

3.你怎麼看待新媒體?對於理想國的新媒體,你有怎樣的理解,如果由你來負責運營理想國新媒體,你會從哪些方面著手工作?你的目標是什麼?

4.請簡要說說你的閱讀脈絡(可列書單),及近年來比較感興趣的閱讀方向。

在书桌旁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理想国秋季书讯

如何置頂“理想國”?

只需三步,

就可及時收到理想國的新書推送

在书桌旁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理想国秋季书讯
在书桌旁也可以拥有冒险的一生|理想国秋季书讯

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