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到底是利好还是利差?

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解读来看,降准无疑是利好的。一是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二是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三是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促进提高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四是本次降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更加巩固。

但降准政策的实施是否真的达到利好了呢?本次降准其实属于定向调控,货币政策取向并没有改变。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其实此次将准是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的一个措施。不难看出,此次降准有利于金融稳定,提高市场活力,是一个具有利好意义的政策,但实际效果暂未显现。

从这几天股市、楼市、汇市来看,降准并没有带来什么利好。原因是什么呢?其实按照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实际情况来说,政策一出一般是有利于股市、楼市的,因为央行一方水,各行各业就有更多的钱可以用了。但是问题是大的经济面不是那么理想的时候,哪怕是银行有钱借,能借和肯借的人并没有想象那么多。所以利好与利差,不在于将准,在于基本面的。

降准到底是利好还是利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