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犀牛角的藥用價值跟雕刻藝術

亞洲犀牛角:產自泰國、印度、尼泊爾等地。顏色:黑褐色或黑紅色。 犀角既是犀牛的角,俗稱的亞洲角,小的一二斤,大的十幾斤重,犀角為珍貴的中藥材和雕刻原料。


亞洲犀牛角的藥用價值跟雕刻藝術


犀角是非常有名的牙角料之一。人們常說的“竹木牙角”四大雕器中的“角”,主要指的就是犀角。在中國古代,犀角就已十分珍貴,多為國家之間進貢禮物。 《漢書》 中記載:“南越王趙陀獻文帝犀角十。”《戰國策·楚策》中記載:楚王“遣使車百乘,獻雞駭之犀、夜光之璧於秦王。”由於年代久遠的犀角會被侵蝕,目前流傳 下來的犀角成品少而又少,現在全國存世的犀角雕刻品不足5000件,而且基本都是明清時期的作品。犀角杯,是犀角雕刻藝術品中名聲最大,也最善於表現的創作形式,歷來受到人們的追捧,被譽為古器物中的奇珍異寶。


亞洲犀牛角的藥用價值跟雕刻藝術


犀角雕有新舊之分,犀角亦有亞洲犀角和非洲犀角之別,在藥用價值上說,據記載亞洲犀角是非洲犀角的二十倍。非洲犀牛有二隻角,角大,最大的長度可達80至90釐米,質梗,易裂,半透明,亞洲犀牛隻有一隻角,角小,最大的印度犀其角也僅三十釐米,而最小的印尼蘇門塔拉犀,角只有十幾至二十釐米,質細性糯。非洲犀角大量進入中國市場皆在清代中期以後一般由廣州進入,就地加工,故非洲犀角的雕刻多廣工,現代仿明清犀角雕的角料,所用的也都是非洲角。所仿器形多佛像、馬蹄杯、沒耐何,及牌片、掛件、印章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