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容黑恶势力“无间道”

袁燕

黑恶势力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安全,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根基。黑恶不扫,社会难稳;黑恶不除,民心难安。

少数地方基层政权存在的一些乱象,与黑恶势力为非作歹不无关系。一些涉黑涉恶组织通过拉票贿选、威逼利诱、围猎干部、裹挟群众等手段,渗透侵蚀党的基层组织,试图“去黑”“洗白”“染红”,成为基层黑白“无间道”,疯狂攫取非法利益,严重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挖空心思“去黑”。一些黑恶势力以经济组织等表面上的合法形式做掩护,用种种非法手段谋取利益,“以黑养黑”“以商养黑”,对市场秩序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破坏。只有把黑恶势力扫清除尽,才能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才能更大释放市场活力和经济增长潜力。

刻意拉拢“洗白”。地方黑恶势力与党员干部“拉关系”的常用手段是直接赠送现金和贵重物品,有了“关系网”和“保护伞”,群众的举报和信访就会石沉大海、销声匿迹,种种罪行,不仅被“供奉”的党员干部“洗白”,还会组织美化宣传,为其消除负面影响。

费尽心思“染红”。目前,一些地方的黑恶势力,已经向基层组织渗透,追求“政治光环”。为“稳定局面”,一些党员干部将其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甚至在村“两委”换届时对黑恶势力自荐人资格“把关不严”,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黑恶势力往往称霸一方、欺压百姓,践踏法治、破坏公义,扰乱治安秩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直接影响脱贫攻坚大局、直接影响全面小康成色。

中央明确提出“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广辟线索来源,坚持依法严惩,强化专案攻坚,打出法治权威,打掉黑恶势力嚣张气焰,形成强大震慑。加强综合整治,加大对资源开发、工程承包、交通运输、市场交易等容易滋生黑恶势力的重点行业领域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欺行霸市、“村霸”作恶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升重点人群管控能力。同时,完善落实协同办案机制,健全政法机关和纪委监委信息沟通、双向移送、同步介入、核查反馈机制,确保“扫黑”与“打伞”同步进行。

朗朗乾坤,绝不容忍黑恶势力有任何藏身之地。扫除黑恶势力,净化的是政治生态,赢得的是党心民心,夯实的是执政根基。必须把打击锋芒对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各类黑恶势力,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