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大數據揭祕2018年四次降准新規律

降準為了對沖中美關係?降準為了呵護長假期間的下跌?降準為了高喊“老鄉別走”?——降準之後,我們看到各種版本的解讀。玉名個人沒有這麼多煽情的想法,我更喜歡市場冰冷的數據,尤其是數據背後的市場規律,今天就從這樣的角度給大家做一些梳理。

四次降準背後規律揭曉

第一次是2017年是9月30日宣佈,1月25日開始實施的面向普惠金融的定向降準,釋放長期流動性約4500億元。

第二次是4月17日晚上,4月25日實施的定向降準置換9000億元MLF,同時釋放增量資金約4000億元。

第三次是6月24日,宣佈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用於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項目,同時撬動相同規模的社會資金參與。

第四次是10.7日公佈的10.15再次用定向降準置換MLF的行為。

「獨家」大數據揭秘2018年四次降準新規律

移除

為了方面大家觀察行情脈絡,玉名特意給大家做了一個解讀圖,之前三次降準後市場走勢背後的規律:

首先,最直觀的規律來自於央行之間的聯動,即中國央行的降準是跟隨了美聯儲加息的腳步,從2017年四季度美聯儲加息,今年的3月、6月、9月,對應的是我國央行,2018年1月、4月、7月、10月降準(還有公開市場的變相“加息”)。那麼,這裡面埋下一個伏筆,匯市因素是關鍵,尤其是今年來美元強勢因素,刺破了多個國家的匯市,導致“股匯雙殺”。

「獨家」大數據揭秘2018年四次降準新規律

移除

其次,宣佈降準後有利好效應的衝高(之前三次都是衝高回落收陰的),而一旦正式實施降準,市場下跌,甚至跳水,這個股民要格外小心些,從1.25、4.25到7.5均是這樣的走勢,那麼如果這個規律應驗,10.15日附近還是要小心些。

最後,有一個規律可能被股民忽略了,那就是股民應該會注意到,在今年之前,市場歷次全面降準之後都有利好,也會拉動相關行業,形成明顯的利好規律;但今年來除了1月份,其餘均是“定向降準”,從結果來看市場反應較差。這是為何?其實,本身定向降準就差於全面降準,如圖所示:

「獨家」大數據揭秘2018年四次降準新規律

移除

還有是源於2018年來的“降準”實際上已經不是傳統意義的降準了,比如說今年第二次降準和本次降準,儘管適用機構範圍頗廣,涉及的銀行主要包括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但實際上,由於是MLF置換,而MLF範圍有限,所以大部分增量資金釋放給了城商行和非縣域農商行。因此,包括4月定向降準後,對資本市場基本沒有大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