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真諦「干燜羊肉」,補到你不要不要的!

在莆田的眾多美食中,有揚名海內外的,有默默獨存在街角巷尾裡的,但每一樣都有它與眾不同的味道,而幹燜羊肉更是以原汁原味而被人所津津樂道。

美食的真諦“幹燜羊肉”,補到你不要不要的!

幹燜羊肉是莆仙的漢族傳統名餚,此菜的最大特點是皮肉完好、晶瑩透亮、肥而不膩、熟而不爛、軟而不韌、無腥不羶、脆嫩香醇。正宗的幹燜羊肉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其原生態的“材料”,使其更接近美食的真諦。

美食的真諦“幹燜羊肉”,補到你不要不要的!

都說時間是美食的調味品,如煲湯,文火慢煨,才能湯質濃稠,味道醇厚;如滷麵,高湯要經長時間的熬製,才能又香又白;而幹燜羊肉也不例外,把整隻肥羊放進鍋中去煮半個小時,再連同熱湯,倒在木桶中,花上一夜的時間去“燜”。這是如今美食所沒有的耐心。

美食的真諦“幹燜羊肉”,補到你不要不要的!

作為莆仙酒席上必會出現的菜餚,美食背後也有玄而又玄的故事。相傳幹燜羊肉曾經是北宋皇宮的一道御宴,而這道御宴也和仙遊名人蔡京有關。據說是東海南康郡王陳洪進帶兵往山剿匪期間,有一天下午,正在宰羊慶祝首戰告捷,想不到狡猾的土匪悄悄地包抄了過來。頓時,軍情火急,士兵們只好把已經宰好擱在熱水桶裡的整隻羊用稻草覆蓋著,立即投入戰鬥,緊急突圍。第二天早上,當陳洪進帶部隊反擊勝利歸來後,飢腸轆轆的士兵們掀開稻草覆蓋下水桶裡的整隻羊時,想不到手剛抓到羊腿就拔了起來,不但熟透了,而且一股不帶羶味只有香噴噴的肉味撲鼻而來,陳洪進和大家當即圍了過來,帶著勝利的喜悅,美滋滋地飽餐一頓。後來經蔡京改進,味道更美,連宋徽宗皇帝都吃得讚不絕口,勝過皇家御用佳餚。之後流入民間,就有了享譽四方的“幹燜羊肉”。

美食的真諦“幹燜羊肉”,補到你不要不要的!

不管傳說是否是真,但都會為美食添上了一抹文化的色彩。在這漫長的歲月長河中,美食也多了一股時光的味道,咀嚼間,何止是品嚐到肉的口感酥脆,更是如同品味人生的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