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廣仁,他不只是康有爲的弟弟

“譚在獄中,意氣自若,終日繞行室中,拾取地上煤屑,就粉牆作書。……林旭美秀如處子,在獄中時時作微笑。康廣仁則以頭撞牆,痛哭失聲曰:‘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來承當。’林聞哭,尤笑不可仰(抑)。既而傳呼提犯人出監,康知將受刑,哭更甚。劉光第曾在刑部,習故事,慰之曰:‘此乃提審,非就刑,毋哭。’”

康廣仁,他不只是康有為的弟弟

在正式詔書中,康廣仁列名戊戌六君子之首,是首犯,但在後來的歷史書寫中,他卻莫名其妙地成了最不重要的人

這段戲劇化描寫出自黃濬的《花隨人聖庵摭憶》,據說是汪精衛當年謀刺攝政王載灃不成,被關入獄中,從曾看押六君子的老獄卒劉一鳴處聽來,後講給黃濬。

康廣仁,他不只是康有為的弟弟

民國時著名政客黃濬,後追隨汪精衛成了漢奸,他的文筆很好,著作中保留了一些史料

此段記錄漏洞甚明。

首先,據當時刑部主事唐烜記:“滿漢提調分班赴南、北所監視縛犯出。南所三人,為譚及二楊;北所則劉、林、康廣仁也。”譚嗣同與康廣仁被關在不同處(南所與北所),劉一鳴怎能全看到?

其次,據《清實錄》,誅殺六君子的詔書原文為:“康廣仁、楊深秀、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等,大逆不道,著即處斬,派剛毅監視,步軍統領衙門派兵彈壓。”康廣仁排名第一,且他最先就戮,行刑時,喉部繫繩,令其無法出聲。分明視為罪魁,怎是兄罪弟承?

1905年前,有關康廣仁就義的記錄皆為慷慨激昂,可1905年後,筆鋒突轉,康廣仁被寫成小丑式人物。這可能與人們對康有為的評價變化有關,這就忽略了:康廣仁不只是康有為的弟弟,還是一位卓越的啟蒙者。

砍掉了康有為的愛樹

1867年,康廣仁(本名康有溥,以字行)生於廣東南海銀塘鄉(又稱蘇村),比康有為整整小10歲。

康家自九世祖以下,十三代都是士人。祖父康贊修官至連州訓導(約從七品),父康達初曾補任江西知縣。

康廣仁出生僅7個月,父親就病死了,家道中落,賴祖父教養成人。

據梁啟超記,當年康有為所住樓前有一棵芭蕉,每至秋風零落時,十分憐惜,一日忽不見此樹,竟被康廣仁鋤去,辯稱:“留此何用,徒亂人意。”

一日,康有為讓康廣仁整理屋中舊書,多是前人八股文章,康廣仁竟將其全部燒燬,康有為大怒,康廣仁卻說:“留此物,此樓何時得清靜?”其時僅十四五歲。

1880年,由康有為授課,康廣仁與康有銘、康有霈一同接受了中學教育。在諸弟之間,康有為與康廣仁感情最好。

十六歲時,康廣仁曾參加科舉,未成功,從此放棄,自稱要去當“童子師”。家人以為他在開玩笑,不想他真招了八九名弟子,且管理有方,“頑橫之童子,戢戢奉法”。

家人認為康廣仁有治事才能,“一切家事營辦督理皆委焉”,康廣仁“治事如商君法,如孫武令,嚴密縝慄,令出必行……奴僕無不畏之,故事無不舉”。

據梁啟超說:“君(指康廣仁)從美國人嘉約翰學醫,三年遂通泰西醫術。”這段記錄頗含混,據學者劉方瑋考證,可能是自1890年起,24歲的康廣仁入博濟醫學堂學醫三年。

與孫中山成了校友

嘉約翰是美國牧師,1853年來到中國,中途一度返美。1859年到廣州,創辦了我國最早的教會醫院——博濟醫院。1866年,又創辦了我國第一所西醫教學機構——博濟醫學堂,孫中山先生便是從這裡畢業的。

嘉約翰一生中共為70多萬名患者治療,做過近5萬次手術,培養了150名西醫,編譯醫學書籍34種。

1890年時,博濟醫學堂學制為3年,恰與梁啟超的說法對得上。

博濟醫學堂是全英語授課,作業也需用英文完成。據當時在博濟醫學堂任教的梁曉初回憶:“每星期有五天要背書;每一個學生每天都要背誦兩三門功課。星期六是留給示範教學、實驗和顯微鏡使用等等的。”

康廣仁,他不只是康有為的弟弟

博濟醫學堂的創立者嘉約翰。

如康廣仁確從該校畢業,則他的英文水平應該相當高。

在給友人的信中,康廣仁曾寫道:“西藥考究精審,中藥向無察驗。”“近醫生於方劑藥性,皆昧然無知,若能就西醫,似較安速也。”

康廣仁轉去學醫,學者劉方瑋認為原因有二:

其一,康廣仁自幼體弱,久病成醫。

其二,康有為早年赴京趕考時,曾購買大量西書,其中有英國倫敦會傳教醫生合信編譯的《全體新論》。後來康有為患病,中醫束手,只能“待死”。康有為便翻檢西醫書,“如方為之,乃漸效”。康廣仁自此深感“中國醫學之不講,草菅人命”。

1892年,康廣仁畢業,康有為屢次寫信催他謀劃未來,稱:“歸欲為汝謀小官於浙……若以小官窮苦,不欲為之,欲專走香港洋務,汝另有路數,亦聽汝。”

最終,康有為花錢,幫康廣仁在浙江捐了從九品小吏。

當小吏當得脫胎換骨

在浙江,康廣仁先後做過保甲(負責基層治安等)、文闈(基層科舉組織)等工作,極感鬱悶。梁啟超將他介紹給浙江名流汪康年,稱:“康君廣仁,長素先生之弟也。為貧仕浙,居兩廣館,能讀西書,練於時務,欲見浙中長者,今謹奉介門下。”

在與汪康年通信中,康廣仁對時局提出批評:

其一,治水不力。各部門相互推諉,成了水災的“助力者”。

其二,厘金太濫。厘金本是太平天國戰爭期間為軍需而設的臨時稅收,沒想到戰後反而越收越多。

康廣仁,他不只是康有為的弟弟

汪康年與張之洞往來密切,他初期同情維新派,後受張指揮,與維新派衝突不斷

只幹了1年多,康廣仁便退出了,梁啟超認為這段經歷對其頗有幫助:“蓋君(指康廣仁)少年氣血太剛,倜儻自喜,行事間或跅弛,逾越範圍,南海先生欲裁抑之,故遣入宦場,使之察知世俗之情偽……君為吏歲餘,嘗委保甲差、文闈差,閱歷官場,既深大恥之,掛冠而歸,自是進德勇猛,氣質大變,視前此若兩人矣。”

1897年2月,康有為在澳門籌辦《知新報》,任康廣仁為總理。該報一炮走紅,成為維新派輿論重鎮。

一方面,當時澳門地位特殊,清政府無法直接管理,言論較隨意。另一方面,康廣仁重視翻譯,“每月三十元,每日翻二千字,役中之報,恆足敷四五期之用而有餘,臨時不患窘竭,何其盛也”。所以可讀性較強。

辦報小有成績,康有為忙調康廣仁去上海,籌辦不纏足會和中國女學堂。

廢八股是他最大貢獻

早在光緒九年(1883年),康有為因拒絕給女兒纏足,在家鄉辦過不裹足會,因當地官員反對,未能成功。在上海,康廣仁“剛毅果斷、精悍厲驚,明照銳斷,見事理若區別黑白,勇於任事,洞於察機,善於觀人”,不纏足會很快便贏得巨大反響。

不久,在時任兩江總督的劉坤一支持下,康廣仁與經元善又創辦了我國最早的一所女校——中國女學堂(又名經正女學堂)。

康廣仁還擔任大同譯書局的經理,首批圖書即30多種,包括康有為的《康子改制考》。

康廣仁辦事能力得到各方認可。恰在此時,梁啟超患重病,幾乎不治,康有為讓深通醫術的弟弟送梁到京。梁痊癒後,康廣仁本欲回滬,見康有為太忙,白天要講學、訪客和議事,晚上還要撰寫奏稿,便主動留下來幫忙。

康有為的奏摺多經康廣仁幕後參謀,因料事準確,時人稱康廣仁為“小諸葛”。

康廣仁反對激進維新,主張重點抓教育。據梁啟超記:“康君(指康廣仁)專持廢八股為救中國第一事。日夜謀此舉。”康廣仁認為:“今日在我國而言改革,凡百政事皆第二者也,若第一者,則當變科舉,廢八股取士之制。”

1898年,光緒帝下詔廢八股,康廣仁引此為一生最大榮耀。

康有為後來說:“吾頗能新言,實施稍恐怍。汝(指康廣仁)乃言即行,勇猛無畏卻。”

他最早預言了維新派的失敗

在京城,康廣仁很快意識到維新派的處境危險,勸康有為辭官回鄉教書,幾年後再重提維新。他說:“自古無有皇上之權不一的國家能成大事者,儘管當今皇上聖明睿智,然而沒有賞罰之權,全國大柄,皆在西太后之手,而且滿人猜忌如此,守舊大臣嫉視如此,何能有成?阿兄速當出京養晦。”

康有為不願急流勇退,稱“生死自有天命”。

在給友人的信中,康廣仁嘆道:“伯兄規模太廣,志氣太銳,包攬太多,同志太孤,舉行太大,當此排者、忌者、擠者、謗者,盈衢塞巷,而上又無權,安能有成?弟私竊深憂之。”“伯兄思雖高妙,而辦事拘文牽義,而志又太高大,恐推行多阻。卓如(啟超)熙熙可人,行事如嬰孺,性多流質,將奈何?”

康廣仁最早預言了維新派的失敗,且最早指出梁啟超多變的負面性格。

康廣仁是“圍園劫後”的策劃人和執行人之一,此外他和孫中山的革命黨也有往來,力主兩派合作,在康廣仁推動下,康有為幾次見過孫中山的代表。

戊戌變法失敗時,康有為不願離京,經康廣仁力勸,才決定南下。據南海會館老鄰居關勝勳回憶:“康廣仁、梁啟超等四人正在屋裡打牌,清軍大隊人馬向南海會館撲來……(梁啟超)匆匆離去,因而脫險……康廣仁的廚子為前兩天康廣仁因故打了他一下,正懷恨在心……便乘機報復,向清軍告發了他,康廣仁因而被捕。”

此說並非事實,梁啟超此時已離京。

好花留得與人看

康廣仁被捕後,有三種說法:其一是大義凜然,相關文字皆出康梁之手,可信度不高;其二是一經審訊便“誣攀”數百人;其三是大哭大鬧。

其實六君子的情況各不相同。

譚嗣同要“誓殺盡天下之君主,使流血滿地球,以洩萬民之恨。”

劉光第被抄家時,發現他家中有彈劾康有為的奏摺,還沒寫完。

楊銳是張之洞的密探,對譚嗣同、林旭不滿,私下稱譚是“鬼幽”,稱林是“鬼躁”。

楊深秀本不在首批抓捕名單中,可事前他提交了一份離奇的奏摺附片,稱據他研究,認定頤和園中有一金庫,是列祖留下的遺產。變法正缺錢,可招募300人,將其打開。該片是康有為擬定的,實為“圍園劫後”計劃的一部分。楊平時常戲稱“得三千杆毛瑟槍圍頤和園有餘也”,被同事舉報,才遭抓捕。

24歲的林旭早年對康有為不滿,後期則自稱是康的弟子。

顯然,康廣仁是維新派的核心之一,大哭大鬧也絕無逃生可能。據鄭觀應說:“聞其(指康廣仁)在獄言笑自若,神氣如常,曾不少變。臨大節能從容如此者,蓋由學有根柢也”。

康廣仁就義後,康有為不忍告訴流亡在外的老母,謊稱康廣仁逃到內蒙古,當了和尚,並偽造書信。母親去世後,康有為攜弟弟遺骸南歸,附葬於母親墳邊,此時康廣仁已去世15年。

康廣仁去世時僅31歲,民國初年收集六君子遺作時,只找到他的一首詩。

迢迢香海小闌干,獨立微吟一笑歡,

我亦平生有心事,好花留得與人看。

每代人都會有每代人的侷限,唯有溫情地去看歷史,方不負前賢的奮鬥與犧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