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民相比誰更可憐?對此你怎麼看?

用戶3423887378282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民相比誰更可憐?可能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有深刻體會。

下崗失業人員如果是短暫下崗或者是自願下崗,通過短時間調整後能迅速尋找到一份新的工作,那麼對個人以及家庭來說並沒有太大影響;而如果是長期失業那麼這麼情況還是很可憐的。在一個城市,上班才會有收入,有了收入才有飯吃、才能花錢消費,如果不上班那麼這一切都就沒有了基礎,這是一件很可憐的事。

而農民並不一定就是可憐的代名詞,農民可選擇的空間挺大,既可以種地來錢也可以出門打工掙錢,還可以搞一點副業。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農村這幾年面貌有了非常大的變化,農民的生活條件也過得比較舒適,在農村,空氣沒有城市那麼嚴重汙染,吃的蔬菜也是純天然的,生活也沒有城市壓力那麼大,另外生活在農村成本低,蔬菜、糧食都是自己種,其他的沒什麼太多花費,所以農村生活並不比城市差,關鍵是看怎麼比。

所以農民生活有些是城市比不了的,雖然經濟條件可能落後一點,所以用可憐這個詞來泛指農民可能不太合適。

作者簡介:財務專家、財經問題研究專家,本頭條號解讀大眾關心的樓市、財經話題,用專業眼光幫你分析問題背後的真相。如果你對本內容感興趣,請點擊關注吧!


財經微世界


下崗工人肯定比農民可憐,農民可以種東西吃,下崗工人吃什麼,有人說下崗工人有什麼補貼,我所見的下崗工人根本沒有什麼補貼可領,而在城市生活,每一樣都要錢,而農村就不同了,糧食蔬菜可以自已種,可以燒柴火,可以挑水,而在城市這一切都要錢買,農民可以到城市享受下崗工人的待遇,而下崗工人則不能享受農民的待遇,你說誰更苦?


罵即拉黑對方者為垃圾


下崗職工,我只有發言權,邯鄲的紡織工人都下崗了,尤其是德源紡織有限公司,地賣了,廠子沒了,職工都去自謀職業了,養老保險和醫療至今還欠著。生活一片渺茫,因為只會紡紗織布,生活三點一線,在心眼方面還不如一個農民,來到社會睜眼瞎,只能做三保(保潔,保姆,保安),長的有姿色的前幾年去做歌女,小姐。在城市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雙職工下崗的,基本都離婚了,孩子在學校都不敢說自己是紡織廠的,可是紡織廠的領導們,各個都有好幾套房子,好幾輛車,孩子們出國的出國,各個總的老婆都是花枝招展,有的還養著小白臉,假如把邯鄲德源紡織有限公司看做是社會,真的是萬惡的舊社會。


航空兵戰士


我是92年的下崗工人老婆離婚了還把孩子帶走了,我幾乎是淨身出戶,不過家裡也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我是硬著頭皮在外邊打工26年了,如今依然什麼都沒有,不過我在網上對外宣佈我有房有車有存款,不過確實是真的,房子是租的,我買了一輛三輪車,卡里大概還有一千塊,我在網上騙了一個女的,她可能過兩天要來和我同居,我不知道我該怎麼辦?,我只能死豬不怕開水燙了,順其自然吧,偷偷的告訴你啊,我57歲了,一無所有,我在工地做水電,我除了每天都開開心心過,我什麼都不敢想,也不去想,萬一某年某月我死了,就把我埋在春天裡吧,像我這樣沒心沒肺的人也許可能活121歲,到時候有政府負責給我養老了,我就變成了妖怪了


用戶62484921318


你要說下崗工人和農民比哪個可憐,那我說下崗工人可憐,下崗工人歲數小的還可以,找份工作幹也能維持生活,可是五六十歲的下崗工人找工作沒人用了,乾點啥都力不從心。而農民有地種啊,地就是農民生活的本錢,農民只要不得病,能動彈都能過下去,而下崗工人歲數大了有啥,找不到工作,都嫌歲數大,每年還要隨著養老保險金年年漲,還要交養老保險,不然的話到老了不能動彈了,連生活費都沒有,生病了就是等死,所以在農村只要勤快都能生存。

在市場上看到六十開外的菜農賣些小菜一天也能賣到百八十塊的。冬天可以用柳條編制框婁,給果農用來裝水果,也能賺錢,用稻草谷杆編織草蓆草墊子,賣需要的人也可以賺錢,粘苞米碾成粘面子包成粘豆包到城裡賣很暢銷,不管多大歲數只要能動彈,都能幹都能賺錢,只要能賺錢就能生存,就餓不死。所以農民生存的出路很多也就談不上可憐了。


風吹不倒的秋草


我寧願用同情也決不會用可憐來表達我對失業人員和農民的情感。同情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憐憫,而可憐裡面包含有恨鐵不成鋼的元素,人們常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下崗失業的人大概有這幾種情況:

第一、國企重組下崗的工人。這批人大部分是50後、60後,他們曾經為我們國家的建設流過自己辛勤的汗水,在國企改革和重組時下崗,再就業年齡又大,就業困難重重,只能靠微薄的養老金生活,他們為國家的發展和改革開放作出過犧牲。

第二類、市場化競爭條件下因企業經營不善倒閉導致被動失業,年齡偏大而難以就業的人員。

第三類、主動失業的人員。就是不願意找工作,寧願做啃老族,成為社會閒散人員,這類人畢竟是極少數。

農民也有這麼幾類:

第一、50、60後和六零後的農民。他們都勒緊褲腰帶為國家上交公糧,助力國家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建設,他們也是共和國的脊樑。

第二、70後,80、90後農民,大部分都成為農民工,是我們國家工業、工程建設和服務業的主要勞動人群,大部分都沒有穩定的社會保障。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我相信,絕大部分城市居民如果有出路,不會主動選擇失業。同樣,有能力跳出農門的人,一般不會主動去選擇農業,因為大部分農民的的收穫和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

城市失業人員的苦是無可奈何,農民的苦的是無可奈何還必須忍耐著。下崗人員有微薄的救濟金可以生活,而農民必須用艱辛的勞動自己養活自己,它們的差別僅在於此,無論是下崗工人和農民,他們絕大部分人都為共和國的建設付出過辛勤的汗水和勞動,他們值得我們尊重,他們都是需要我們這個社會關注和關懷的弱勢群體,並不需要我們去可憐。


牛哥的天空


下崗職工與農民誰更可憐,毫無疑問是下崗職工。

首先,從職業角度看,下崗職工多是四五十歲老職工,再就業比較困難,因為面對更年輕來自農村的二三十歲農民工競爭相對弱勢,下崗即大多意味著失業。而農民有著五十年不變的土地,不存在失業問題。

第二,從生活成本來看,一方面下崗職工毫無收入,但每日衣食住行孩子上學小區物業費還保持常態照交不誤,城市生活成本很高,一根蔥一碗水都需要錢買。另一方面農民在農村生活成本很低,蔬菜家禽口糧基本自己解決,甚至不少農家自己打深水井吃水不要錢,所以衣食住行基本不存在困難。

第三,從養老保險金交納角度看,下崗失業職工即便沒有一文收入,但每月養老保險金必須足額向社保局交納,如果不交到退休年齡時一分錢養老金也沒有。沒田地也沒養老金的城市老人生活一無所有,是很悽慘的。而農民雖然國家主張象城市職工一樣每月交養老金,到60歲退休年齡可以享受養老金。但似乎不象城市職工那樣強制性,許多農民兄弟有錢也不交養老保險。所以,下崗失業職工在無收入情況下還要比農民多交養老金。


東楚龍野虎


下崗職工和農民比,客觀說下崗職工更無奈。首先,九十年代末的國企下崗人員,當時的4050人員,雖國家給予三年的優惠政策,但還有很多未達到這個年紀的人員,這部分人走上社會很難再就業,除了一小部分有一些專業技術能找到相對理想的工作,絕大部分人員找工作非常困難,隨著時間推移,年紀越來越大,工作非常難找。而這部分人正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困難境地。其次是這部分人員工作沒有著落,還要支付一定數額的養老保險,支付正常的生活開支都困難,又怎麼有錢支付額外的保險,困難程度無法言表。農民工大量湧入城裡,無疑又給他們的就業帶來更大的衝擊,下崗工人成了一無所有的真正無產者。農民至少還有一畝三分地,他沒有工作至少可以回農村在一畝三分地裡作作文章,至少還能基本保障。可工人沒有工作拿什麼維持生存。所以,國家應該考慮國企下崗職工的現狀,解決他們的生存困境,可以提前讓他們退休,這才是政府給下崗人員最大的恩澤。


花瓣雨


我覺得:年齡大的下崗職工比農民還慘,農民起碼還有地,可以自己自足一部分。如果下崗職工家庭條件不好,又找不到工作,上有老下有小的,吃飯都成問題,加上孩子上學,老人看病,真是難上加難啊。

我也是2002年的下崗職工,買斷了6年工齡,只給了不到2000塊錢,那時年輕也沒在意。這麼多年打工,創業啥都幹過,到今天又失業了,還好家裡還有一個穩定收入的,否則真是慘啊。

當初大學畢業時不願意進機關事業單位,總覺得自己有能力闖出一片天,可是趕上了國企改制,進機關事業單位的或好國企的同學現在最差的也是科級幹部了,乾的好的都到局級了。可是,像我一樣響應國家號召,為國企減負的,卻連個穩定收入都沒有,要不是心態好,家裡人理解,那真是壓力山大啊!孩子上學,老人身體也不太好,前年創業失敗後也不敢輕易嘗試了,只能找工作,打打工,可是40多歲了,基本沒有企業要,只能拿出部分積蓄進入股市,可是中國股市啥樣大家都清楚,不僅連菜錢沒掙到還陪的稀里嘩啦的,慘啊。

但是,世間沒有憐憫,人家有背景我只有背影,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難,只有靠自己才能活得精彩。困難是暫時的,只要努力總有翻身的一天的。

如果,將來我有機會創業成功,我一定會大量僱用下崗工人!厚德載物,自強不息,我相信天道酬勤。大家一起努力吧!


永不放棄的小白兔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說實話,這都是兩個辛酸階層,放在一起比較確實難分上下。但非要做個比較,我覺得下崗失業人員比農民更可憐,而且我也一直是這個觀點。

因為下崗失業人員沒有了工作,一個月那點微薄的工資也就沒有了,在城市裡成為真正的“無產階級”了。當然可能有原來單位有一套福利分房之外,可能什麼都沒有了,沒有了創業的資源,也沒有可耕種的土地,而一切又都需要用錢去買,喝水、做飯的用電或燃氣等,沒有一樣不花錢,而如果沒有了工作和工薪收入,一家人生活怎麼過,只能靠在街上擺一個小攤做點小生意餬口,還時不是會受到城管的騷擾。現在雖說國家給予一定的下崗失業人員困難補貼,但這點錢還是不夠維持正常生活的。

我來講一個真誠的故事,我大伯所在湖南某大型煤礦工作,90年代有一大批工人就因煤礦破產下崗了,這些工人都是拖家帶口的,一家都有幾個人生活,沒有了收入確實無法生活,自己又沒有特長,就到附近農民那兒租地種植糧食和作物,勉強維持生計,聽到這些,心裡很為這些工人們感到悽慘。這種情況持續到2000年代初國家解決城鎮下崗失業的生活補貼時,才稍微有所好轉。

而農民不同了,只要自己身體健康,可以種植糧食,做飯用的柴火、吃的蔬菜、喝的水可以自己在當地解決,而且可能不用花錢。身強力壯的還可外出務工增加收入。總之,最基本的生存來源可能比城鎮下崗失業人員要多一些,境遇也許要好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