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北京這條獨一無二的軸線,蔡奇當起講解員

为了北京这条独一无二的轴线,蔡奇当起讲解员

撰文 | 範俊生 攝影 | 戴冰

10月8日至10日,國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政府聯合舉辦的“2018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國內外頂尖專家圍繞中軸線價值闡釋、申遺路線、整治策略和展示利用等貢獻真知灼見。

为了北京这条独一无二的轴线,蔡奇当起讲解员

昨天下午,市委書記蔡奇會見了來京出席2018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外方專家。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一同會見。

为了北京这条独一无二的轴线,蔡奇当起讲解员

蔡奇說,中軸線是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樑,是中國傳統文化活的載體,代表著東方文明古都規劃建設的最高成就。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份文化遺產,不僅對北京這座城市具有重大意義,也必將在人類文化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中軸線申遺保護根本是為更好地保護。我們注重把握尊重歷史、最小干預的原則,既保留傳統風貌,又融入時代特徵。把握傳承文化、努力實現古今同輝的原則,更好發揮遺產文化服務功能,展現獨特魅力。把握以人為本、儘可能讓公眾受益的原則,將申遺保護與改善人居環境有機結合,讓市民從中受益。把握循序漸進、確保可持續的原則,保持歷史耐心,一步一步向前推進。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還需付出更大努力,離不開國際專家的支持和幫助,希望各位專家在申遺標準、規劃編制、遺產保護管理、保障機制等方面多提寶貴意見。

为了北京这条独一无二的轴线,蔡奇当起讲解员为了北京这条独一无二的轴线,蔡奇当起讲解员

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主席河野俊行代表專家發言。他表示,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拓寬了我們對世界遺產認識的視野,我們願與北京共同推進世界遺產和歷史文化保護。

市領導杜飛進、崔述強、王寧會見時在座。

知多一點

與會國際智囊都有誰?

一、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主席河野俊行

男,日本籍,現任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主席、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法律、行政和財務”國際專業委員會主席、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重建”專題項目負責人、日本九州大學特聘教授。2015年,任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年會組委會秘書長。2017年9月,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米揚大佛未來”技術會議顧問。

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遺產特別顧問弗朗西斯科·班德林

男,意大利籍,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遺產特別顧問。2000年—2010年,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主任、世界遺產公約秘書。自2010年起,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遺產特別顧問。他還是阿迦汗文化信託指導委員會成員、意大利國際古蹟遺址保護協會成員。

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城市設計與保護研究教席邁克爾·特納

男,以色列籍,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城市設計與保護研究教席、以色列耶路撒冷貝扎萊爾藝術設計學院教授,研究領域涉及城市可持續發展、遺產、社會包容和城市空間,兼任世界遺產中心特使,負責審查“可持續發展文化和城市遺產”“教科文組織城市歷史景觀建議”項目。

四、日本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主席西村幸夫

男,日本籍,現任日本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主席、神戶藝術工科大學綜合研究組織教授、執行主任。曾任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執委會成員、副主席。

五、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理事、國際景觀建築師協會理事、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歷史村鎮科學委員會專家帕特麗夏·奧唐納

女,美國籍,現任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理事、國際景觀建築師協會理事、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歷史村鎮科學委員會專家。曾任美國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歷史景觀委員會主席、國際景觀建築師協會主席。她還是遺產景觀LLC公司創始人,國際景觀建築師協會國際文化景觀科學委員會主席。

六、意大利費拉拉大學城市規劃學全職教授丹尼爾·庇尼

男,意大利籍,現任意大利費拉拉大學城市規劃學全職教授,曾任建築系副主任。他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歷史城市景觀建議組”成員,先後為也門、耶路撒冷、大馬士革、考羅等世界遺產城市的保護和恢復計劃提供研究支持,討論了埃及盧克索、摩洛哥拉巴特、突尼斯斯法克斯、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等列入或將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歷史城市的保護問題。

七、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執委會原秘書長科斯蒂·考文

女,芬蘭籍,曾任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執委會成員、秘書長、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鄉村建築委員會秘書長、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芬蘭國家委員會董事會主席。曾作為芬蘭南薩沃地區藝術委員會成員,參與南薩沃地區保護及規劃建築。

八、日本古蹟遺址理事會副主席苅谷勇雅

男,日本籍,現任日本古蹟遺址理事會副主席、駒澤大學文學系客座講師、群馬工業高等專門學校榮譽教授。曾任京都市政府城市規劃局保護建築師和城市規劃師、日本政府文化事務署建築司司長等。

九、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國際極地遺產委員會主席邁克爾·皮爾森

男,澳大利亞籍,現任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國際極地遺產委員會主席。曾完成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監獄遺址)和日本(明治工業革命)世界遺產的提名和後續管理工作,併成功將日本煤礦畫作提名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遺產,還曾多次參與南極洲的考古探險活動。

十、日本筑波大學世界遺產研究首席教授稻葉信子

女,日本籍,現任日本文化事務委員會委員、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成員、日本筑波大學世界遺產研究首席教授。擁有東京工業大學建築保護與建築歷史專業博士學位。自1992年起,以世界遺產委員會日本代表團成員以及日本世界遺產(文化遺產)提名與保護機構成員的身份參加“世界遺產公約”核心活動。自2008年4月起,任筑波大學教授。

十一、澳大利亞國家首都局法定規劃主管伊爾絲·沃斯特

女,澳大利亞籍,建築師、城市規劃師,現任澳大利亞國家首都局法定規劃主管,負責堪培拉地區的開發審核、複雜工程指導和遺產管理。曾在澳大利亞政府環境部門任職十年,負責領導歷史遺址工作組處理世界遺產相關事務。

十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巴特利特建築學院副教授愛德華·丹尼森

男,英國籍,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巴特利特建築學院建築與歷史城市環境研究生院主任、副教授、英國可持續運輸設計和規劃顧問、厄立特里亞阿斯馬拉遺產項目遺產顧問。他還是建築、建築史和城市遺產的獨立顧問、作家和建築攝影師。

北京中軸線申遺進展

北京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全長約7.8公里。從元大都的奠基,到明清兩代的完善,再到今天北京城的發展,經歷了七百多年的歷史變遷,才形成了這條世界上現存最長、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軸線。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曾經說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前後起伏左右對稱的體形或空間的分配都是以這中軸為依據的。氣魄之雄偉就在這個南北引伸、一貫到底的規模……有這樣氣魄的建築總佈局,以這樣規模來處理空間,世界上就沒有第二個。”

西方城市的中軸線一般由道路或開放空間構成,而我們的中軸線是虛實結合,由重要建築物及其相應空間位置形成,是一種獨特的空間秩序理念,蘊含著中華民族“內和外安”、“以中為尊”、“左右對稱”的營城理念和“天人合一”的傳統哲學思想。

北京中軸線申遺初步提出,核心構成要素主要包括永定門、先農壇、天壇、故宮、景山等14處遺產點和連接這些遺產點的歷史道路。北京中軸線已於2012年被列入《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目前,已完成《北京中軸線保護規劃》及《北京中軸線申遺綜合整治規劃綱要》初稿的編寫工作,形成了針對中軸線遺產整體的多層次保護規劃體系,以更全面地保護中軸線遺產點內、遺產點間、老城環境背景和更大範圍內的城市格局。同時,進一步開展《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遺產文本》修編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