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喝茶人在面对茶时,常有遗珠的感慨,是不是茶就像山谷中怒放的花,静静闲闲地开,却没有人看到,过了花季,谢了,一切就好像不曾发生过,自然在谎言蔓草间被湮没,没人见过,谁也不知道。”

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茶味初见

初学茶的人最能体会到喝茶的快乐,纳兰性德于诗中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人事如此,而茶也是这样。想想最初让我们记忆深刻、怦然心动的茶,尽管后来我们拥有了这款茶,可以日日享用它,可是最开始的美好却是无可替代,而这份美好不仅仅是来源于茶,更是出自于我们的天真。

初学茶者的天真只与茶本身相关,不考虑茶的价格、山头、出于何人之手、存放多少年,他们的需求简单直白,只是因为茶,只是因为想要喝茶,所有的感动都建立于这款茶身上,因为茶汤的滋味,因为茶的香气,因为那时泡茶的人,这样的美好是一种延续,延续到别的茶身上,延续到生活之上,然后延续到别人身上。

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我一直说好茶的遇见是有偶然性的,因为偶然性是不带目的的,更没有更多的期待和限定,它出现时便是它最初的样子,而我们的幸运就在它最自然的遇到了它。亦如人海茫茫,惊鸿一瞥的相遇,没有过多准备而来的惊喜,于是你会感慨“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纳兰性德的诗中还有两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不是故人心易变,而是心境变了,因为得到于是有了愈发多的期待和要求。茶味初见,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句话“看见一个人,你对他了解再多,最终留在心底的还是初见的欣喜”,与一款无法忘却的茶相遇大抵也是如此,留在心底的是初见这款茶的欣喜。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好茶,云胡不喜?

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茶的性格

初学茶的时候,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也都是自由的,它们尽显自己的姿态和特点。我的朋友星洁同我说她有一位特别尊重的老师,她初学茶时她的这位老师便告诉她“每一款茶都是平等的”,这个平等是建立于我们的无二心。

她的老师教授她普洱茶时不是打开书本告诉她别人口中不同山头普洱茶的种种正确答案,而是直接拿出茶品让她喝,然后记录下关于这款茶的记忆和味觉体验,在她这里所有茶都是没有正确答案的,不会因为它产地的原因而必须要求它是一种怎么的滋味。

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星洁同我说现在许多人学茶从一开始便走了捷径,他们对一款茶的认知不是处于自己的感官,而是出于他人或是书本上的死记烂背。可是学茶是不该如此的,茶不是生活的必须品,它不是必考科目,怀着轻松的姿态,越发能感受它的美好,相信自己的口腔便是对它最大的尊重。

我的好茶伴昱龄涉及的茶类极广,六大茶类无一不喝,她自己也存了许多的茶,每次与我喝茶时便会聊一聊她喜欢的那些茶,她时长有一些有趣的想法,让我对茶有了一些更多的认识。她同我说:茶是有性格的,每款茶的性格都不一样,最初决定茶叶品质的是它的生长环境、气候风貌,可是每一年的气候都会有所不同,日照、降水、刮风这些都会影响到茶后来显示出来的滋味特征,所以在这些无法预定的变化中,茶本身的性格也是会变的。

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昱龄还说:有些时候我们觉得一款茶与之前的味道不一样了,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我们能不能不接纳这款茶,还要考虑茶是否可以接纳此刻的我们。有次参加茶会,有人问为什么同一款茶、相同的器物,不同的人来泡为什么味觉差别很大。泡茶的茶师一边给茶友分茶一边分享自己的看法:“泡茶时,茶叶唯有借助水的力量才能激发展现茶的滋味和香气,而水却是最具模仿力的东西,你给它什么样的器皿它便会呈现出怎么样的状态,泡茶人此刻的心就是一个影响水的器皿。”

喝茶时的身心愉悦,是与环境产生共振的结果,泡茶人此刻的磁场正影响着茶汤的状态。也就是说,如果现在泡茶的人很高兴,那么这碗茶汤就是一碗高兴的茶汤;如果泡茶人此刻的状态是平静专注,那么这碗茶汤就是一碗宁静如同一汪秋水的茶汤。

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最懂得茶叶性格的人,想必是制作好茶的人吧,最近看一本闲书,书中作者的父亲是一位茶农也是从业一生的制茶师傅,她于书中记载父亲教她做茶的话:“父亲说,炒茶就是和茶叶谈天,你懂它,它就顺着你来。”

一流的匠人不只是打磨自己的作品,更会考虑到茶本身的性格问题,而其中的技巧难以言传身教,唯有无数次将自己放低同茶好好交流,去懂得它,才能互相成全。中国的大多技艺传承都是如此,唯有将自己和时光深埋于物件之中才能掌握,这是机械时代与传统技艺的一个冲突所在,没有所谓的准确步骤唯有感知,于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中去懂得。

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笨拙的姿态

我向来称普洱茶为“笨拙”的茶,没有半分嘲弄的意思,却是出于对它的爱意和尊敬,“笨拙”更是出乎本意,不加雕琢的天真模样。普洱茶的笨拙从它的茶山和工艺便能了解几分,没有江南茶区的灵动秀丽,多出的是粗狂和肆意生长的洒脱,原始林一般的古茶园,高大壮硕的乔木,古朴踏实。而普洱茶的滋味和芬芳与其它茶类相比更显朴实无华,不燥不显,也没有霸道张扬,所有物质都融入汤水里,必要静下心来,俯下身子,才懂得它的芬芳。

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古人说“大智如愚”,这个愚就是天真吧,如同孩童一般谦逊,看待事物出于心中十二分的真诚。我们初习茶时的姿态无疑也是笨拙愚钝的,没有老茶人敏锐的感官,可能闻不到所谓种种细微香气,我们甚是小心翼翼生怕敷衍了这茶,亦不敢随意下定论,可是味觉里却深深记住了它的味道,是对它的初识。这份愚钝和笨拙是对茶最真切的热爱,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惜,亦是对自然造物的惊叹和赞美。

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茶人面对茶的这份笨拙,是同茶的一起进步,茶的滋味随着时间的流失慢慢发生着细微变化,而我们在一盏又一盏的流光中越发耳聪目明。从前看不见的如今看见了,从前听不见的如今也听见了,山山水水,松风鹤鸣,初晨朝露,日暮夕归,凡此种种愈发清晰,于是杯盏间渐觉自己的成长。

而时间的精雕细琢于茶中展露无疑,时间的打磨使得茶汤愈发顺滑,香味愈发沉稳融入于汤水之中,与它年少时相比它的滋味又淡了些,少许的药味,蛰伏于时间内它如同一位历经事事的长者,少言寡语,平易近人。茶,它会等你,等你可以感受到它全部滋味的时候;而你也在等它,它于时间内潜移默化的转变,伸展和沉淀。

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初学茶者的笨拙显现于他们的茶汤和泡茶的姿态之中,他们可能无法准确的将茶中滋味完美展现,那笨拙僵硬的姿态与颤颤巍巍发抖的手,屡屡犯错时涨红的脸颊,这般天真模样于茶中照见,茶汤便记录了此时的他。

我初学茶时也是这般,全神贯注却也颤颤巍巍,心思全在如何把这泡茶泡好这件事情上,不计较它的来处,也不计较它的年龄,而自己在茶汤里也喝到了最直观的感受——好或者不好。老茶人的笨拙却是于一杯茶里走了千山万水,似是翻山越岭的修行,待回过神来,如梦初醒。一路来摒弃了所有多余的东西,愕然发现茶不过是之前的茶,于水中翻滚,而动作亦如初见它时的笨拙,长途跋涉返璞归真。

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木心先生说:“一个爱我的人,如果爱得讲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我就知道他爱我。”爱一款茶的时候如出一辙,我们不停的温柔试探,没有自以为是的固执己见,有的是小心翼翼的尊重与笨拙的姿态。我们用不同的器物、不同的水、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它,在它面前我们谦卑得像一个孩子,没有花里胡哨,没有自作聪明,带着真切和仪式感去触碰它。我想当你学会爱一款茶的时候,你便懂得怎样去爱一个人。


所有的茶都是平等的,在茶面前我们始终有些笨拙


|互动|

说说你念念不忘的那款茶吧

或者你念念不忘的那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