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潮州的牌坊街,才發現真是「沒文化真可怕」……

牌坊二字,在腦海中必定有兩個字作為定語,那就是“貞潔”。小時候看太多演義、傳奇等雜書,於是思維也就定式了。當然,轉念總會想到還有光宗耀祖類的牌坊,但也必是各孤家寡人歌功頌德的功德榜。

看完潮州的牌坊街,才發現真是“沒文化真可怕”……

但,看完潮州的牌坊街後,才發現真是“沒文化真可怕”,未讀萬里書、未行萬里路,大腦貧瘠的只能承載一點點文化的碎片。原來,牌坊可以是林立在一條街上的,可以不侷限於烈婦節女,不僅有“一門三進士”也可以只是記錄官職。

潮州牌坊街的牌坊,數量壯觀。一條街上就集中了22座牌坊,這還只是近年修復的,據說歷史上潮州有103座,密度在全國絕無僅有。走在牌坊街上,基本就是20米一座,讓人目不暇接。

看完潮州的牌坊街,才發現真是“沒文化真可怕”……

除了數量,牌坊旌表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有功名、職官、馳封三種類型。

單表功名的,就有“狀元坊”(初建於明嘉靖,為潮州唯一一位文科狀元林大欽所建),“榜眼坊”,“四進士坊”等;表職官的,大理司平坊;表馳封的,“吳楚重鎮”,“四世大夫坊”等。

看完潮州的牌坊街,才發現真是“沒文化真可怕”……

看完潮州的牌坊街,才發現真是“沒文化真可怕”……

看完潮州的牌坊街,才發現真是“沒文化真可怕”……

行走在鱗次櫛比的牌坊中,一直自詡“唯楚有才”的小心心充滿了崇敬。自以為蠻荒之地的嶺南竟然是群星燦爛,文采斐然。記得“榜眼坊”上的榜眼叫王大寶,名雖普通,但妥妥的全國之二,而且還是在和江南這些佔優勢的富庶之地競爭。

看完潮州的牌坊街,才發現真是“沒文化真可怕”……

嶺南一向是流放之地,“十相留聲”牌坊就記錄了來這裡的宋代十位宰相。無論是李德裕、楊嗣復,還是文天祥、陸秀夫,他們推動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也留下了錚錚漢人鐵骨。一個尊崇先賢的地方,一群記錄先賢的人群,必定讓世人尊崇。

唯一的遺憾,是這樣牌坊都太新了。歷經世事變化,原有的樣貌消散在近代風雲中。但,文化、風骨、精神依舊存留在這片樸實又底蘊深厚的沃土。

《上世紀的牌坊街舊貌》

看完潮州的牌坊街,才發現真是“沒文化真可怕”……

壯哉,牌坊街。

聲明:本文不代表我們的觀點,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南澳百事通團隊,致力於傳播潮汕文化,宣揚潮人精神,也不遺餘力的提供汕頭南澳島的住宿、餐飲、遊玩等服務。來南澳島不知道怎麼玩,可諮詢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