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已開發國家不公平的減排要求,他問中國人是不是人,人權何在

丁仲禮這個名字可能少有人知,特別是年輕人。偶爾一次在看一個關於節能減排的採訪節目,被裡面兩個反問句深深吸引了“中國人是不是人?”、“發展中國家就沒有人權?”。

說出這兩句華的人就是丁仲禮,他在接受央視記者柴靜的訪談時談了西方對待中國人和發展中國家要求減排的不公平看法。

面對發達國家不公平的減排要求,他問中國人是不是人,人權何在

丁仲禮,1957年出生在浙江紹興嵊州的一個小村子。與我們大多數父輩一樣,他讀完高中就直接回鄉幫忙幹農活了。機緣巧合下,他被村裡的中學聘為代課老師,教學生語文。

1977年恢復的高考制度改變了千萬人的命運。丁仲禮便是其中之一。他第一次參加高考時很自然地報考了文科,並獲得不錯的分數。不曾想,體檢那一天,他卻因血壓偏高而未能如願通過。於是,第二年他選擇報考了理科,併成功考上了浙江大學地質系。

雖說他心裡更偏愛文科,但選擇了就要全心全意將其學好,便一頭扎進地質學的世界。本科畢業後,丁仲禮又考取了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師從著名的黃土專家劉東生院士。劉東生不僅被譽為我國的“黃土之父”,也使黃土成為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的三大支柱之一。

面對發達國家不公平的減排要求,他問中國人是不是人,人權何在

關於全球變暖而需要作出減排動作的他,為什麼會提出不一樣的要求,而且相當有力。

面對發達國家不公平的減排要求,他問中國人是不是人,人權何在

統計圖表上,每個中國人僅僅排放6.2噸二氧化碳,耗1.8個單位的能源

加拿大是15噸,澳洲是17噸,美國是18噸

比消耗的能源,德國、日本和法國是中國人均的2倍,澳洲是3倍,美國和加拿大是4倍

從製造業的角度講一句:想有高質量產品和環保型生產,原材料冶煉、機加工消耗、廢物處理能耗都要比低端產品高個好幾倍

就說機械加工,想讓中國製造追上日本製造,能耗不升個幾倍我是不信的

國內拿鑄鐵澆鑄的東西,德日要拿整塊鋼坯機加工加工;國內拿碳素鋼加錳簡單熱處理湊合的零件,德日可以拿土耳其和南非的鉻、南非和加拿大的鎳,多次鍛造多次回火消耗幾十倍能耗去折騰,全世界進口上好的合金元素做好的材料,這能耗不低才怪

其實節能減排中國被盯上因素很簡單:總量太大

面對發達國家不公平的減排要求,他問中國人是不是人,人權何在

全世界燒油最多的除了燈塔就是它了,不能不提。

之後大家就看到柴靜來要求中國把能耗總量降下來了。

現在是又要青山綠水,又要能源充沛,可再生能源不給力,只能往核能上走,柴靜採訪丁仲禮這年,德國、韓國、俄國的核電產能都是中國的2倍,日本是4倍,法國是6倍,美國是12倍。

面對發達國家不公平的減排要求,他問中國人是不是人,人權何在

但鈾有一個大麻煩,廢物處理難得很,而且碰上日本那樣一出核事故基本撒手不管的國家,全世界跟著吃輻射

,看看咱們的國家國情,就這醫療支出,左下角那個大紅球,別拿發達國家的標準要求發展中的國家。

面對發達國家不公平的減排要求,他問中國人是不是人,人權何在

丁仲禮對當時哥本哈根大會提出的方案進行詳細計算之後,得出的結果是:

發達國家11億人口將拿走44%的碳排放權,剩下的56%給發展中國家的54億人口。

按照這一方案實施的話,丁仲禮認為這樣會導致:今後發達國家可以繼續坐汽車,發展中國家只能繼續騎毛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