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爲什麼吃茶習慣以清淡爲上?

古人烹茶,天水為上,地水次之。天水即雨、雪、露,地水為山泉、湖水、井水等。文人雅趣使然,故烹水煮茶尋常之事,亦變得風流雅韻。其中古人多喜用雪煮茶。雪冰清玉潔,代表了文人的潔身自好;茶清淡,像極了謙謙君子之風。茶以雪烹,味更清冽,不受塵垢,幽人啜此,足以破寒。

古代文人為什麼吃茶習慣以清淡為上?

茶境之妙,貴在於淡,淡出於水而又入水。"大雅平淡,關乎神明,非名心薄而世味淺者,終莫能近焉,談何容易?"因此,深得淡味之至者少之又少。可能與現代人過份追求普洱茶的霸氣截然相反,古代文人追求清幽之境,禪味之心可見一斑。

清淡,清者,清高絕俗;淡者,平淡隨俗。以似乎並不驚世駭俗的平淡外貌,寓遺世獨立的風采心志,正是這一種文化的基本要求。文人的含蓄在此把簡約的平淡之味無限的向著深遠的審美思想延續開來,化清淡而濃烈。

古代文人為什麼吃茶習慣以清淡為上?

茶味妙境與書畫同源同品,古人品味,質任自然,是之為淡。而往往好茶淡若如水,若判其為"寡淡",實為大錯。入口雖淡,其韻幽遠綿長,實非平淡,絢爛之極。這完全合乎了文人審美的"清微淡遠"之意。

文人品味中,山有山意,水有水情,一花一木,一草一石,一茶一壺各有意蘊,連綴成文。知者樂山,仁者樂水。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古人寄情于山水間,說到底,是寄情於天地之間一壺茶。

古代文人為什麼吃茶習慣以清淡為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