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算哪門子軍事天才?看了這些鐵證,你還敢說他用兵如神嗎?

長期以來,很多人都認為曹操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天才,老練的軍事統帥,稱讚他“用兵如神”。可是,一個面對敵人時經常產生投降、逃跑的想法,而且有多次冒險表現的人,這算哪門子的軍事天才?

考諸史實,可以找到不少足以證明曹操絕非軍事天才的如山鐵證:

194年,曹操與呂布在濮陽大展開大戰,多次出兵不利,不但丟失了兗州,又遇上嚴重的蝗災,軍中糧草無著。九月,袁紹乘機派人催逼他“速和”,把眷屬送到鄴城去當人質,曹操當時是準備照辦的。

眾所周知,紹“外寬內忌”,“內忌多害”,不但手下比較有才能之人,如沮受、田豐等遭忌被殺,就是與異母弟袁術也矛盾重重。像曹操這麼一個頗具權謀之術、有強烈野心的人,投降而作他的部屬,能不被忌遭殺嗎?


曹操算哪門子軍事天才?看了這些鐵證,你還敢說他用兵如神嗎?


可是曹操並沒有清醒地作出這樣的判斷,而是直到程昱指出他“臨事而懼”,考慮不到降紹的危險,做那“韓、彭之事”,“將北面而事袁紹”,那樣,未來的“霸王之業”就會斷送。曹操聽到這些道理,這才打消了降紹的念頭。

219年八月,漢水氾濫,關羽進軍,北攻樊城,淹沒于禁七軍,斬殺了龐德。曹操為關羽一時聲威所嚇倒,要遷都以避其鋒銳。

這種單純的退卻、消極的防禦,從軍事的角度來看,不就是逃跑的表現嗎?曹操當時不但未能冷靜地看到于禁雖然敗了,但並不足以整個戰爭的根本格局;又不能明察孫劉之間的關係表面上很親近、實際卻多有隔閡,孫權不會希望看到關羽得志的矛盾,他完全可以派人去說動孫權,派兵截斷關羽的後路,那麼關羽勢必撤軍南退,樊城之圍自解;更沒想到利用關羽同糜芳、傅士仁之間的矛盾來做做文章。


曹操算哪門子軍事天才?看了這些鐵證,你還敢說他用兵如神嗎?


可見,曹操只看到前線一時的失利,而不問國家整個局勢如何;只看到關羽軍從正面來的兇猛,卻不明白在他後面尚有它的強大敵人;只懾服於關羽軍表面的強大,卻不明白其內部具有足以削弱他的勢力。可以說是昧於知己,又暗於知彼。

何況關羽扼守荊州,是劉備集團欲興復漢室以成霸業的隆中決策所定的戰略計劃;而羽“為人強梁”,“矜其驍氣,陵轢於人”,是個“有併兼心”的“熊虎之將”。如果羽進操退,羽追操逃,遷都避羽所造成的嚴重危害,不但樊城之圍無法解除;“淮浦之人”將動搖附羽;就是國家根本京師許昌,也會淪於敵手。

由於司馬懿、蔣濟依據總的作戰情勢,出謀劃策,才打敗羽軍。按說,一個真正的軍事天才,能征善戰的老練統帥,不在於戰事順利時能挫敗敵人,卻在於戰事失利、敵方佔上風時不失理智,表現出特別的堅毅和高度的鎮靜,在不能正面迎擊敵人的情況下,能從各方面鑽敵人空子,想出種種辦法打敗敵人。

而上述兩例證明曹操與此相反,他臨陣對敵,遇到危難,便想屈服、投降,或要逃跑、遷都,不知“意思安閒”、“意氣盈溢”為何物了。


曹操算哪門子軍事天才?看了這些鐵證,你還敢說他用兵如神嗎?


曹操好走極端,失利時,或想投降,或想逃跑;順利時,就輕敵冒進。試觀四例:

190年,曹操以為董卓不曾“倚王室,據舊京”,便可“一戰而天下定矣。”於是,輕敵冒進,與董卓部將徐榮戰於榮陽,兵敗失馬而為流矢所中。倘若沒有曹洪力救,以自己戰馬讓給他騎,使他趁亂逃去,險些兒命都送了。

214年夏,呂布屯兵淮陽。曹操認為呂不能據東平,斷亢父、泰山之路,乘險要擊他,便以為呂“無能為”,而發動進攻。結果,被殺得落花流水,陣亂兵逃;自己則突火、墜馬、受傷、被俘。如果不是呂軍士不認識他,把他釋放了,險些兒又將性命斷送。

197年,曹操南向駐兵淯水。張繡本已向他投降,只因他既霸佔張繡的嬸嬸,又收買張繡的親信胡車兒,準備殺張繡卻又不慎走漏消息,終地遭到張繡的襲擊,一子一侄死於亂軍之中,曹丕澆幸逃脫,本人右臂被射傷,坐騎也被射中。如果不是長子曹昂把自己的坐騎讓給了他,猛士典韋與張繡大軍作殊死格鬥來掩護他,那曹操早就完蛋了。

要不是于禁能於大敗中,獨勒所部,且戰且引,死命掩護曹操;繼而討擊劫掠之兵,整頓軍紀,鑿塹安營,嚴以待敵,那麼張繡大軍追至,狼狽逃竄中的曹操,終究是要被俘處斬的。

還要指出,曹操從184年至此淯水之戰,已指揮十三四年的戰爭了。在歷次失敗中,自應好好吸取教訓,便於以後指揮戰爭。他不這樣做也罷,反而對眾將說什麼:各位瞧好了,我曹某人今後不會再打敗仗了。


曹操算哪門子軍事天才?看了這些鐵證,你還敢說他用兵如神嗎?


真的不再失敗了嗎?歷史卻嘲弄了他。211年,曹操統領人馬,攻馬超於憧關。

眾謀士紛紛指出關西軍很勇猛,尤其是他們慣於使用長矛打仗,不好對付。曹操卻說什麼“戰在我,非在賊”,似乎這次戰爭的主動權全由他掌握了。結果卻為超軍所追殺,全軍四散奔逃。好在還有許褚舉起馬鞍拼命保護他,否則曹操非死於亂箭之下不可。

然而,在諸將慶幸逃出一劫之時,曹操不但不承認自己在戰術上的錯誤,反而大笑,說什麼“今日幾為小賊所困”。象這樣強為之辭,聊以支吾搪塞,自解其嘲,該是矯情傲世到了怎樣的地步!

從以上四例,不難看出:

第一、曹操在軍事上是個不折不扣的冒險主義者。他經常不審查敵我雙方的客觀條件,貿然與敵人決戰,以致遭受多次慘敗。這根本算不上什麼“每戰必克”好吧!即便有時獲得勝利,那也是僥倖取勝,就連他自己也承認207年破烏桓只不過是“乘危以僥倖”。

第二、曹操作為一個軍事統帥,過於狂妄自大。他自稱“天下英雄”,自誇“多智”,自以為“更事多”,常常大吹牛逼,不是以為“一戰而天下定矣”,便是斷定敵人“無能為”,輕視敵人是“小賊”。結果,本是可以敗敵的,反而被敵所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