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棋逢對手,爲何他們的後輩能力差距卻很大

眾所周知諸葛亮和司馬懿是三國時期一對宿敵,諸葛亮一生之中運籌帷幄奇謀妙計幾乎未逢敵手,但是自從碰到司馬懿之後就處處碰壁;司馬懿雖然老謀深算,隱忍待機,但是在和諸葛亮對峙的時候並沒有討到什麼好處,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說他們兩個人可謂是棋逢對手了,一生之中在軍事上都未能分出勝負,但他們在各自後輩的培養上卻是有著不少的差距,後來子孫們的能力更是相差甚遠,這是為何呢?

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棋逢對手,為何他們的後輩能力差距卻很大

雖說司馬懿和諸葛亮的能力在伯仲之間不相上下,然而諸葛亮在兩件事情上面是不如司馬懿的。其一就是諸葛亮沒有司馬懿活得長久,身體才是一切的本錢,司馬懿更知曉這個道理,所以才能夠把自己的對手全都給活活熬死;其二就是關於後代的培養,諸葛亮和司馬懿二人的子孫後輩能力差距可不是一丁半點兒。我們不妨來細細分析一下。

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棋逢對手,為何他們的後輩能力差距卻很大

諸葛亮的兒子叫做諸葛瞻,後來成為了蜀漢大將軍,但是在史書之中並沒有過多的記載,只有在最後蜀漢滅亡前寥寥數言寫道其領兵抵抗外敵,最終不敵兵敗被殺,以死明志。而關於司馬懿的兒子們記載的就較為詳細了,他有兩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司馬師、次子司馬昭,兩個人一個是官至大將軍,一個被封晉王,把持魏國朝政多年,權傾朝野,不提人品如何,光是能力就很出眾。有人說這是因為他們一開始站的起跑線都不一樣,沒什麼可比性,其實不然,從他們父親各自的培養方式上就可見其一二。

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棋逢對手,為何他們的後輩能力差距卻很大

諸葛亮本身就是一個忠君之臣,他對於後代子孫的教育也是讓其恪守為臣之道,在這樣的教育下最多也就只能讓其學到治理一州之地,而沒有吞吐天下之志,說不好聽點兒就是沒有野心,眼光太過短淺,格局太小。諸葛亮雖然公正嚴明,從不因公廢私,但是他對自己的這個兒子還是非常疼愛和照顧的,就像是培養在溫室裡面的花朵,在數次南征北戰的時候也沒有帶上他,所以也就缺乏了臨陣對敵的危機意識。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雖然安分守己,但是在這亂世之中卻缺少了進取的思想。

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棋逢對手,為何他們的後輩能力差距卻很大

司馬懿本身就是個老謀深算的陰謀家,他雖然在上司的猜忌中低調隱忍,但是其雄心壯志卻並沒有減弱,尤其是在對其子女的教育上更是影響深遠。司馬懿每次領兵出征的時候總會帶著自己的兒子,絲毫不曾考慮他們的安危,甚至上方谷中差點兒全部死在一起,這樣數次身臨險境鍛煉出來的人才更有憂患意識,就如同叢林中的猛獸一般,弱肉強食適者生存,變得越來越強。司馬懿還經常教導自己的兒子帝王之術,御人之道,在整體的宏觀格局把控上,司馬懿的子孫要比諸葛亮的兒子強的多。

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棋逢對手,為何他們的後輩能力差距卻很大

這點兒從後來他們的行為舉動也可以看得出來。在蜀漢滅亡之前很少聽到諸葛瞻有什麼功績,他在蜀國之中近乎一個隱形人,而司馬師和司馬昭這對兄弟早年就跟著司馬懿東征西討立下大功,在街亭之戰這種重要戰役中也有兩人身影出現。在司馬懿去世後這兩人在朝中的權勢更加的煊赫,慢慢的把持朝政,穩固政局,顯示出其老辣狠毒的一面。

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棋逢對手,為何他們的後輩能力差距卻很大

最大的對比當然還是在魏國滅蜀一戰中,鄧艾率兵偷渡陰平進攻成都,諸葛瞻帶領軍隊前往迎敵,雖然其忠勇的精神值得讚揚,但是在能力上卻是慘不忍睹,最終也只能馬革裹屍而還,實在是悲壯的很吶。而這個時候的司馬昭則是坐鎮千里之外的魏國都城,只派遣手下兩員大將就將建立了數十年之久的蜀漢給滅亡了,領兵伐蜀的鐘會鄧艾雖然在軍事上極具謀略,但是在政治上卻被司馬昭攥得很緊,毫無謀反的可能,由此不得不佩服司馬昭的能力。

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棋逢對手,為何他們的後輩能力差距卻很大

由此可見諸葛瞻和司馬昭這些三國後期的人物作對比,諸葛瞻就像是一隻蟬,鍾會鄧艾就像是螳螂,而司馬昭則是背後的那隻黃雀了,螳螂捕蟬輕而易舉,而司馬昭則在幕後總覽全局,所以最終成為了三國時代最大的勝利者。

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棋逢對手,為何他們的後輩能力差距卻很大

你對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子孫後代之間差距巨大這一問題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