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司馬懿生前就是宿敵,對於各自身後事的安排,出奇的一致

司馬懿和諸葛亮這兩位三國之中智謀超絕之士在羅貫中的筆下描寫的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兩個人的身份類似都是一國重臣,能力也在伯仲之間,但是性格卻是完全不同,諸葛亮秉承讀書人的氣節,一生為了匡扶漢室是勞心費力,對其主劉備以及後來的劉禪都是忠心耿耿盡職盡責。司馬懿富有謀略但是野心也很大,曹操很早之間就覺察出他有狼顧之相,雖然對其一再小心謹慎的打壓,但仍是沒有將其收服,以至後來被他篡了權。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雖然性格截然不同,但是在能力上卻是高下難分,同時作為兩個水火不容的勢力的代表人物,自然也就成了一生的宿敵。然而非常神奇的是,這倆人雖然鬥了半輩子,但是最終在關於各自的身後事安排上,卻是出奇的一致,竟然想到一塊兒去了。

諸葛亮和司馬懿生前就是宿敵,對於各自身後事的安排,出奇的一致

諸葛亮號稱臥龍,本身有著不世之才,從出山之日就開始跟隨劉備為了復興漢室的大業而奮鬥。劉備死後諸葛亮更是以一己之力擔負起整個蜀漢的軍政要事,除了要穩定朝局平定周邊之外還想著北伐魏國,克復中原的大業。可以說諸葛亮的一生都在為漢室的復興而努力,因此他的最主要敵人就是魏國,所以才會有了後來的數次北伐。

諸葛亮和司馬懿生前就是宿敵,對於各自身後事的安排,出奇的一致

司馬懿人送外號冢虎,雖然有不世之才但是卻不甘為人下,他不僅精通謀略而且善於隱忍,所以經常韜光養晦等待良機。曹魏集團一直都對他防備有加,但是隨著曹操曹丕曹睿曹真這些能夠壓制得住他的人相繼離世,司馬懿就像是一隻按捺不住的老虎一樣,再也沒有人能夠收服得了他。司馬懿之所以能夠逐漸獲得兵權,就在於曹魏沒有出色的將領能夠和諸葛亮所抗衡,司馬懿作為魏國唯一抵擋得住諸葛亮進攻的人,能力自然非常人能比。

諸葛亮和司馬懿生前就是宿敵,對於各自身後事的安排,出奇的一致

臥龍和冢虎之爭真可謂是龍爭虎鬥,虎嘯龍吟,兩個人在三國後期的屢次對壘也是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精彩的表演。他們兩個人作為對手,本身又都是知己知彼,在這種對決之中可以說是棋逢對手,也可以稱之為千年難遇的知音了。

諸葛亮和司馬懿生前就是宿敵,對於各自身後事的安排,出奇的一致

他們之間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司馬懿看破不說破所謂的空城計,一人能夠全身而退另一人才能夠得以保全;還有對待曹魏大將張郃的事情上,張郃作為曹氏集團的老將對於魏國那可是極為忠心,對於諸葛亮的北伐是一個不小的阻礙,在司馬懿想要篡權的道路上也是極大的阻力,於是這兩個人就心照不宣的設計將其殺掉。諸葛亮和司馬懿這種既是對手又是知音的關係,不僅在他們生前體現,在死後各自的安排上更是表現出來。

諸葛亮和司馬懿生前就是宿敵,對於各自身後事的安排,出奇的一致

諸葛亮是死在司馬懿之前的,他當時病逝於五丈原處,然後命令手下的四個士兵抬著自己的棺材前往定軍山,但是沒有說明地點而是要求等到繩子斷了之後就地埋葬。這個要求其實很難做到,這四個士兵半路嫌累偷偷就把繩子割斷埋完棺材之後就回去覆命了,然而他們想不到諸葛亮給劉禪寫過一封密信言明自己的遺囑。劉禪看見這幾個人這麼快就回來了,不符合清理,再三詢問之下這幾個人只好實說,劉禪聽完之後十分生氣就把這幾個人給殺了。於是諸葛亮的埋藏地點就成為了一個謎題,再也沒有人知道他死後安葬在哪裡了。

諸葛亮和司馬懿生前就是宿敵,對於各自身後事的安排,出奇的一致

巧的是司馬懿和諸葛亮的想法也是類似。在此之前一般位高權重的人死後都會建立規模宏大的陵寢表彰其功德,按理說司馬懿當時位高權重,總攬魏國軍政要務,這樣的人去世之後應該風光大葬,結果司馬懿卻恰恰相反。司馬懿作為一個考慮非常周全的人,他死之前特別立下了三不遺囑,就是自己死後不封不樹不謁,簡單來說就是進行薄葬並且不允許後代子孫前去拜祭。司馬懿活著的時候就擅長隱藏自己,死了之後更是將自己埋得更深,他的墳墓過了千年仍然沒有被人發現,也算是安靜的躺下了千年之久。

諸葛亮和司馬懿生前就是宿敵,對於各自身後事的安排,出奇的一致

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倆人真的是三國智力界的代表人物了,身為宿敵的兩人雖然在活著的時候勾心鬥角,去世之後卻想到一起去了,這也是非常神奇的一件事情。也許特別的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吧,而他倆又是同樣的奇才,有此相同的想法也是不足為怪。

諸葛亮和司馬懿生前就是宿敵,對於各自身後事的安排,出奇的一致

你對於他倆人關於自己身後事的安排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