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人」白手起家,如何從O做到100萬?致富也很簡單

看“古人”白手起家,如何從O做到100萬?致富也很簡單

陝西扶風人竇義年僅十五歲,姑姑是中唐時期的皇親國戚,伯父是工部尚書。

但竇義不想從政,從小立志經商,想依靠自己的能力做出一番事業。

在嘉會坊(長安城西南部)有一處很大的竇氏家廟,還有一位親戚張敬立是安州(今湖北安陸)長史。

當時張敬立由安州刺史一職任滿返鄉,安州產的絲鞋一向最為出名,張敬立帶了十多雙絲鞋回來,送給甥侄。

大夥一見絲鞋便爭相挑選,只有竇義不為所動。

等到眾人挑選完畢,剩下最後一雙,竇義一再拜謝後,才收下這雙鞋,接著拿著鞋到市集變賣,得錢半銀,竇義把這些錢存了起來作為啟動資金。

五月初的長安城,寬暢的長安大道兩邊有少榆樹,處處可見飛榆莢掉落滿地,竇義將地面的榆莢掃作一堆,大約有八斗多,接著又暗中打造兩支小鐵鏟,一切準備妥當後,竇義便向伯父要求到其家族廟院中讀書習業,伯父答應了竇義的要求。

看“古人”白手起家,如何從O做到100萬?致富也很簡單

竇義晚上睡在褒義寺,白天則在廟院用兩隻鐵鏟不停的開墾空地,他用鍬把院內大片空地挖成一條條寬深各五寸的溝渠,將榆莢均勻撒入溝內,然後培土澆水。

當年夏季長安雨水充沛,數萬株榆樹苗破土而出,生長茂盛,到秋天就有一尺多高了。

轉年,榆樹有三尺多高了,竇義把其中生長得較密集的榆株砍去,使每株榆樹保持三寸的間隔,又挑選枝幹挺直的榆株,特別加以照料。

第三年秋天,榆枝樹圍已粗如拳頭,竇義挑選枝幹稠密挺直的榆枝,砍下後又捆成二百多束,這時更賣得比以前多好幾倍的價錢。

五年後,竇義選最粗大的榆幹十多株,用作屋樑建材,賣得三四萬錢,其他有可作車事板的榆幹共有一千多株,都堆積在廟院。

看“古人”白手起家,如何從O做到100萬?致富也很簡單

後來竇義已有家財百萬,於是他又買進大批麻布,僱人做成麻袋,又從內鄉買進數百雙新麻鞋,存寄廟中,竇義召來長安街上的小孩,每天給他們每人餅三塊及十五文錢的報酬,任務是每人要拾滿一口小麻袋槐子(油料作物,能燃燒持久)。

一個多月後,槐子已有滿滿兩車了。

竇義又要小孩們去揀拾人們丟掉的破麻鞋,報酬條件是每三雙破鞋可換新麻鞋一隻,

消息傳開後,遠近居民紛紛拿破鞋來換,一天之內,就換得一千多雙破麻鞋。

接著竇義僱人在西門外清洗破麻鞋,再帶回廟院曬乾,又在城外購買他人丟棄廢置的碎瓦片,要工人在河溝內把碎瓦片上的泥渣衝去,堆放在廟裡,然後命人把破麻鞋搗爛,碎瓦片磨成粉狀,以疏布篩揀後,加入槐子,油料放進大鍋命人日夜不停攪動,等攪成糊狀,就要兩人將糊狀物搓成長三尺,粗三寸的麻條,稱為“法燭”。

這種法燭的火力勝過木柴。

唐德宗建中初年夏季,長安連日雨雹,木柴價格飛漲,竇義將這一萬多條法燭出售,每條百錢,獲利極多。

最初西市的南邊,有十多畝崎嶇不平的窪地,一般人稱這塊地為“小海地”,是城中無賴漢常聚集的地方。

竇義想把這塊地買下,地主不肯,於是竇義又再加價三萬錢才買下。

接著就在窪地設立標範旗幡,沿著窪地四周,設立六七個簡單鋪子,做上好吃的煎餅及飯糰,這些食物並不售賣,只是送嘗。

召集附近孩童扔擲瓦塊遊戲,凡是擊中窪地旗標者,都可免費吃煎餅或飯糰。

街上的孩童及閒時之人對此喜之若狂,不到一個月,所擲的瓦片幾乎將整個窪地都填滿。

就這樣一舉兩得,把平填窪地的土方錢用在宣傳方面,知名度打開後,竇義又在此開設二十家店鋪,轉租他人,由於靠近西市,胡商很多,每天的利潤多達數千。其店流傳至今,人們稱之為“竇家店”。

竇義經商頭腦精明,他借伯父的廟院不花一分錢,先開苗圃,再當作坊,還兼作倉庫。

後來竇義年老無子,錢款分給了眾鄉鄰,店鋪交給了好友法安和尚,活到八十歲才去世,眾人都說這是他樂善好施的回報。

看“古人”白手起家,如何從O做到100萬?致富也很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