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統治相當折騰,爲什麼沒有亡國?

先說結論:漢武帝統治期間窮兵黷武,以致戶口減半、流民四起,卻沒有走向亡國的命運,其原因有二,其一是武帝在四處征伐之前已經完成了制度改革,為其實現宏圖大志奠定了物質和政治基礎,其二是在禍患初現時及時改弦易轍,從武功逐漸轉向文治。

根據《漢書》記載,元封四年【關東流民二百萬口,無名數者四十萬】,【吏民益輕犯法,盜賊滋起】,我們可以看到在武帝晚年,關東發生了極其嚴重的流民暴動,社會秩序陷入混亂,西漢王朝面臨著嚴峻的統治危機。

武帝統治晚期的景象,無疑會使人聯想到秦末、隋末的亂世,那麼問題在於,為何秦隋兩朝最終二世而亡,而西漢卻得以轉危為安,甚至出現了昭宣之治呢?漢武帝在其中又發揮著什麼樣的作用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回顧秦代的狀況。

漢武帝統治相當折騰,為什麼沒有亡國?

從古至今,當我們談及秦朝的暴亡時,我們總是在強調秦朝的暴政,似乎除了秦二世與隋煬帝以外,整個中國歷史上都再沒有濫用民力的暴君了,這裡需要提到的問題是,這裡是否存在著用結果反推原因的誤區?換句話說,究竟是暴政導致了速亡,還是因為出現了速亡,我們才真正注意到暴政?

秦朝末年,陳勝首義而天下景從,一時間秦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間,然而自章邯大破周文以來,張楚軍卻一戰即潰,吳廣、陳勝先後去世,反秦聯盟瞬間土崩瓦解,此時秦王朝又轉危為安了,當反秦聯盟重新開戰的時候,領導者已經從陳勝吳廣,變成了楚懷王與六國後裔,鉅鹿戰罷,高歌進入咸陽的使劉邦、項羽,也是楚懷王熊心和那些上個世代的貴族們。這裡我們需要看到的是,秦朝二世而亡,不僅僅是因為暴政與流民,更為重要的是那些足以將政治力量進行整合、進而推翻舊秩序的六國貴族們。同樣,真正推翻隋朝統治的也不是王薄和翟讓,而是屬於關隴集團的楊玄感和李淵。

漢武帝統治相當折騰,為什麼沒有亡國?

因而,我們可以看出,單純的暴政與隨之出現的流民並不一定會導致王朝崩潰,舊王朝的瓦解還需要兩個條件:第一,政治力量能夠得到整合,進而威脅中央政府,第二,舊王朝內部機能衰竭,無力應對動亂,只有在這種情況下王朝才會走向終結。比如眾所周知的黃巾起義,聲勢同樣浩大,但是沒有一個階級能夠將流民力量整合起來,同時東漢政府走向衰落,無法應對農民起義,因而各路軍閥作為政府軍的代表平定了起義,並進而瓜分了東漢王朝。

此時我們再回過頭審視漢武帝時代,西漢之所以沒有在武帝手中走向終結,不僅僅是因為文景給他留下了足夠的家底,更為重要的是武帝已經完成了制度改革,消除了王朝的不穩定因素,強化了王朝的統治能力,因而足以應對此時出現的動亂。

漢武帝曾對衛青說:【漢家諸事草創,加四夷侵凌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今日來看,武帝一生功績即可概括為“變更制度”和“出師征伐”兩點,二者之中又以前者最為重要。自漢初以來,奉行黃老之政,除清靜無為的統治思想外,在制度上則無太多創造,最為典型的是蕭何創《九章律》,便多有《秦律》的影子,到武帝時代,王國問題得到初步解決,功臣逐漸老去,制約皇權的幾大力量都已消散,這便為武帝改革制度創造了有利條件。

漢武帝統治相當折騰,為什麼沒有亡國?

縱觀武帝朝,其制度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以鹽鐵專賣為代表的壟斷經濟政策。文景時代奉行不與民爭利的黃老思想,經濟迅速發展,但是主要集中在民間社會,中央政府對於社會的經濟控制能力有限,武帝任用桑弘羊進行了一系列經濟改革,其基本思想就是國家本位的壟斷經濟,最終大大增強了國家的財政能力,也就提高了政府的統治能力和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

第二是以推恩令和刺史制度為代表的集權化政治改革。經過了七國之亂,王國力量被大大削弱,武帝頒佈了推恩令,徹底消滅了王國勢力,此外另設刺史制度,監察地方,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能力,而在朝堂之上另設中朝以削弱相權,實現了集權化改革。第三則是儒家化意識形態改革。武帝重用董仲舒、公孫弘,也就意味著漢帝國的統治思想從黃老之學轉向公羊儒學,崇尚更加積極有為的統治手段,在張湯主持修訂的律令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儒學對漢法的影響,通過法律的形式,儒學的基本精神得以貫徹,進而起到整合關中、關東社會,維護穩定的作用。

漢武帝統治相當折騰,為什麼沒有亡國?

除了以上改革之外,武帝積極的消除了殘存於社會之中的不穩定因素,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遊俠。遷徙政策一向是帝國打擊地方豪強的重要手段,然而如郭解這樣並不富有之人同樣遭到打擊,原因便在於其在民間社會的影響力,所謂【天下無賢與不肖,知與不知,皆慕其聲,言俠者皆引以為名】便體現了這一點。遊俠作為關東社會的代表,殘存著戰國時代的風氣,與帝國的統治格格不入,因而必然遭到打擊。

由上我們可以看到,武帝一方面改革制度,增強了國家的財政能力和對地方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著重打擊了殘存於社會中的不穩定因素,從兩個方面為王朝的穩定提供了有利條件,因而當晚年出現流民動亂時,西漢王朝才能夠度過危機。

當然,流民動亂確實衝擊了王朝的統治,因而改變窮兵黷武的政策也就成了帝國的必然選擇,以頒佈輪臺詔為標誌,漢武帝晚年逐漸將政策從武功轉向文治,一方面繼續堅持集權化的制度主張,另一方面限制出征、酷吏,真正確立了【霸王道雜之】的漢家制度。

綜上所述,一個王朝的滅亡不僅僅與暴政有關,更與這個王朝自身狀況息息相關,主要體現在帝國是否還具有有效的統治能力以及社會中是否存在不穩定因素,武帝通過制度改革加強了集權與對地方的控制能力,並進一步打擊了殘存的王國、遊俠勢力,並且迷途知返,將政策由武功轉向守文,最終使得西漢得以度過後期的統治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