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樓市!開發商收到的鬱悶消息……

撰文=徐三刀

榆林樓市!開發商收到的鬱悶消息……


備註:榆林-榆溪河邊(現場實拍)

如果要陝西買房,一定要了解榆林,作為陝西唯一有過“崩盤”歷史的城市,榆林樓市就是一本“活教材”。

2016年,榆林的一個縣級城市,固定投資都有335.71億元,而2018年西安的一個縣級城市,固定投資也不過311.77億元。2014年,榆林市縣級擁有眾多萬元盤,西安平均房價不到七千。

曾經,榆林樓市一枝獨秀,房價普遍要比西安高得多,泡沫也要大得多,當然,爛尾盤也更多。

PART1-形勢急轉

9月1日,筆者撰寫了一篇《逼退野蠻人!榆林樓市狙擊戰!》,有人很不高興。

在後臺不斷質問,大型房企進入榆林,衝擊本土市場,變革本土品質,難道不好麼?對此,我們有一些疑慮,當榆林市場隱性供給量大增,勢如危卵,大型房企還要快速擴張,增加市場供給量。1、帶來的到底是“衝擊”,還是掐滅?2、帶來的到底是“品質”,還是爛尾?

2018年數家五百強房企進入榆林調研,最後無疾而終,西南新區曾經一度傳出某房企徵地一萬畝的傳言,如今已經動搖。而另外兩家五百強房企在聊過之後,也是興趣缺缺。

為什麼大型房企對於榆林如此“顧忌”,不敢批量進入?作為陝西第二大經濟體,消費力毋庸置疑,買房更是心勁十足,為什麼房企反而謹慎?

榆林樓市的“投機”成分過高。住宅高空置率擋不住購房的熱情,大量土地供給剎不住房企拿地的激情,只要開盤就能看到專業炒房客的身影。2018年老城區某盤解籌,筆者看到炒房客將“低價出售XXX,有需求請聯繫XXX”黑色紙條貼滿了周邊車輛。

榆林調整預售政策,要求“收緊預售證審批,要求施工必須達到2/3才能取證”,等於給樓市發展上了一個“閥門”,如果工程施工不到2/3,就拿不到預售證,賣不了房子,收不了回款,爛尾盤自然減少。

因為取證要求提高,無法滿足大型房企對於施工進度和取證速度的要求,也就阻擋了他們進入的步伐。但翻過思考,如果房企沒有實力,不敢追求“現房交付”,進入榆林也難有所謂“刺激”,更談不上什麼變革。

PART2-預售政策

預售,是一個比較奇葩的政策,賣圖紙、風險大,利潤高。二十餘年房地產開發,依靠預售制度套利的房企不計其數。

房子蓋了一半開發商卷錢跑路一點都不稀奇,這個潛在風險一旦發生,等待購房者的就是血汗錢沒了,房子沒了,還欠著銀行貸款,傾家蕩產。

這些年,我們相繼見識了(以下均可查證,均為陝西官方媒體報道,詳細情況可以百度)1、開發商卷錢跑路,導致業主跳樓維權;2、開發商無土地證賣房,導致數百家庭人財兩空;3、開發商拆掉村子,無法安置,導致上千村民住了八年菜園子;3、開發商資金鍊斷裂,導致千人下跪討薪,17家建築公司在陝討薪;4、開發商卷錢跑路,導致施工隊顆粒無收,業主欲訴無門;5、開發商資金鍊斷裂,業主自籌自救......

預售制度等於拿現在的錢買未來的房子,這對購房者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在西安有一句話說的比較現實“能交房的開發商,就是好開發商”。因為,連按時交房都做不到,企業實力就值得懷疑了。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房屋質量規劃沒有保障。由於購房時的房子還未建成,只能看圖紙,比如說超大綠化率、樓間距、裝修水準。結果交房時發現,就是水塘子、手拉手樓距、村級酒店標準,既心酸又難受。

如果規劃配套一致倒也罷了,最怕的是房屋質量不合格,牆體開裂、樓板漏沙、底板滲水、管道破裂等等,相信八成以上的購房者都曾中招,而且求告無門。找開發方,開發商會推給物業;找物業方,物業方會推施工隊;找施工隊,你去哪裡找他們?

在榆林,筆者體驗過某個住宅區,毛天毛地,樓道里碗口粗的鐵管裸露,因為沒有箍起來,從21層可以看到19層。如果是現房,這種破爛產品,榆林人會買麼?鐵定不會!

如果是“收緊預售證審批,要求施工必須達到2/3才能取證”,一家房企究竟有多大實力,一眼就可以看出來。而建築品質,可以去工地去看。

當然,也有人說預售制度是基於國情,最合適的選擇。然而合適不一定合理,如果不能改變預售制度,想要維護購房者的權益,實在太難。

PART3-緊抓趨勢

“隱形供應量”被剎住,2018年房源供應量變少,榆林的房子能不能買?究竟如何去選擇?

還是經常說的一句話“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從榆林的人口淨流入來看城市發展,從榆林的土地供給來看市場結構,從國家的金融環境來看消費漲跌。

其一,從榆林人口淨流入的情況來看,關於這一點華商報有報道,2014年榆林遭遇經濟衰敗時候,市區流動人口73萬,淨流出量全省第一。這種情況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有效緩解。換而言之,榆林城市發展始終缺人。

然而,榆林畢竟是陝西第二大經濟體,GDP排名比咸陽還要高,無論是能源、製造都在全省舉足輕重。因此,榆林人口即便是淨流出,縣級人口還會不斷向榆林湧入,尤其是缺產業、吸附能力差的縣城,例如吳堡、米脂、佳縣。因此,人口向城市經濟最發達的板塊聚攏。

其二,從榆林土地供給結構來看市場結構,關於這一點官方報道也點明瞭,目前榆林土地供應重要在西南方向。

西沙、東山開發較早,開發區北部土地也開發殆盡,據說,可開發利用的不足一千畝。

反倒是西南新區、榆橫新區土地資源充足,成為政府招商引資的重要板塊。但因為西南、榆橫新區基礎配套缺乏,沒有學校、醫院、辦公區,導致人口入住稀缺,沒有生活氛圍。因此,我們看到了一個情況,高新區能拍出地王,西南新區土地缺買家。

第三,榆林範圍內銀行普遍提高房貸利率,在15%上下浮動,這一點也反映出了銀行對於房貸風險考慮。當然,榆林情況要比其他城市複雜的多,有很大一批人徵信通不過,辦不了信用卡,還有一批人深陷“三角債”。

從人口流入、土地供給、銀行利率三個方面來看。榆林人口淨流出比較嚴重,土地供給偏重於新開發區,又遭遇經濟環境探底,榆林樓市正在經歷晴轉多雲。

PART4-謀在高新

此前,不少榆林粉友問道,如果要在榆林買房,究竟要看哪裡!我給出的始終是一個回覆:高新,而且還是北高新!

為什麼是榆林高新?而不是東沙、西沙、西南、老城區、榆橫?因為,從2009年榆林市委機關南遷至高新區之後,高新已經是榆林政經中心,是榆林城市資源的關鍵。榆林市委、人民法院、教育局、國土局、人民大廈、市委黨校、榆林中學、高新完全中學、高新第一中學、科技館等等城市核心資源,都聚集在高新區。

因此,在榆林購置房產,最好優選高新。即便是2013年民間借貸問題爆發之後,城市建設陷入癱瘓,2014年高新區仍然有開盤,2015年仍然有項目熱銷(不多說,免得被說成打廣告,哈哈)。這些內容在百度上都能檢索出來,榆林樓市砸售樓部,普遍維權嚴重。

二十餘年時間,我們看到榆林從不到5平方公里擴大到52平方公里,甚至於還在擴大,但配套資源已經嚴重跟不上了。在西南新區某些板塊,沒有超市、沒有公交、沒有學校、沒有醫院、沒有辦公區,不僅人氣稀薄,還人跡罕至。

雖然,政府西遷之後,西沙開發較早,但普遍城市面貌破舊,配套雖然豐富,但規劃實在落伍;東沙以經適房為先導,聚集了大量經適房小區,如金陽、金沙等小區數萬人口,購買力普遍偏低,雖然由五中、七小、八小、十小作為配套,東沙、西沙與高新相比,終究不是一個量級。

西南新區和榆橫新區就不用多說了,去過新區的人大概知道,出行困難,像元馳·御景尚苑這樣的品質都賣不動(1、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看一下,這個項目的品質比不少中大開發商做的還要好,只買3700元/㎡,還是現房,普遍洋房、小高層;2、社區大概410畝,僅社區水系公園就有280畝,七級立體化園林設計),可見市場有多艱難。

目前,榆林高新區品質最高、位置最好的在售樓盤就是懷遠·曼哈頓,社區採用臺地景觀,目前已經開發至三期,兩棟樓準備預售。除此之外,還可以考慮下文昌和順嘉苑東區,據說規劃、園林、戶型比和順嘉苑西區更勝一籌,9月15號已經開盤。還有泰發祥的高新御府,也值得關注一下。

當然,也有人反映了高新區房價貴,確實如此,但房價為什麼上漲?十年時間,從2008年人民幣總量47萬億到2018年7月底人民幣總量178萬億,十年增長3.78倍。2008年長安區一套百平房子三十多萬搞定,2018年呢?需要至少一百多萬!

在榆林買的房,如果只是考慮居住,東沙西沙都可以考慮,但如果要考慮投資,一定不要錯過高新區。目前高新區北區幾個小地塊加在一起,最多不過一千畝可開發用地,也就是最多兩三個項目開發完,榆林高新區北區就要開發完畢!


PART5-關於生活

提高預售證辦證條件,其實是加固了城市風險護城河,保護了居民消費,也穩定了市場發展。

但不可否認,這樣分攤風險、拉長供給、推遲入市,並不能夠徹底扭轉榆林樓市的發展方向,但至少在2019年六月份之前,榆林市場還處在一個良性發展狀態。如果未來進一步提高辦證條件,比如現房銷售,那麼榆林市場或將陷入長期橫盤,不漲不跌,全憑自然消化。

官方提出“六穩”要求,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不搞“大水漫灌”。此次,確實沒有給開發商放水,貸款還是緊張。但只要涉及基建,資金一定會流向熱點板塊,開閘放水與否,只是時間問題。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看到了,原本已經處於“產能過剩”,必須“供給側改”,但受到整治之後,反而變成了“產能稀缺”,不僅泥沙漲價,鋼材減產,石料變少,連印刷都偷偷摸摸。

我們終於看見了一個事實,通貨膨脹的獠牙已經扣在大家的脖子上,但我們還必須消費,最終物價稀釋膨脹,逐漸抹平畸形房價。

在“凱恩斯主義”的邏輯之下,大拆大建作為興國之道,唯有向基建洩洪,才能穩定市場,延續經濟活力,但我們終究難以逃脫一棵韭菜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