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後,工資從5000漲到50000,房價從50000變成5000,你信嗎?

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那一年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因為在那一年裡,發生了太多太多難忘的事件:

過大年,雪災了;炒牛市,崩盤了;留個影,豔照了;去旅遊,暴亂了;乘飛機,罷航了;坐火車,出軌了;呆在家,地震了;發工資,都捐了。

10年後,工資從5000漲到50000,房價從50000變成5000,你信嗎?

在2008年,最最幸福的事,就是咱們沒有進入股市,最最懊悔的事,就是咱們沒有進入樓市。

那年我一個親戚考上了北京的大學,他父母打算在北京海淀買套小戶型,據說準備了一百萬。

由於家是外地,父母都不在身邊,再加上他自己剛剛進入大學校門,只顧看長腿學姐,卻忘了自己還有重任在身,總之各種奇葩理由,親戚完美的錯過了看房的最佳時期,等回過神來的時候,北京的各種政策已經把他拒之門外。

前幾年他在北京研究生畢業,雖然底薪每個月有5000元,可房價已經漲到50000元,而且海淀區要更貴,如今他形容自己就是一條可憐的,無房無戶口北京單身狗。

遙想當年他家動作再快一點,也許他現在就是坐擁幾百萬學區房和海淀戶口的青年才俊,這就是人生。

一眨眼,10年就過去了,有人說2018年是樓市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因為很多人相信“十年一週期”這個說法。

10年後,工資從5000漲到50000,房價從50000變成5000,你信嗎?

1998年到2008年,這是房地產一個快速發展的十年,直到金融危機才有所回落。

2008年到2018年,又是一個房地產快速發展的十年週期,只是苦於現在的政策,房價才表現平平。

2028年,房價會真的如蔥價嗎?

政策:

首先要明確一點,任何一個政策的出臺,出發點都不是為剛需謀福利。大佬的思維往往只是控制火勢,而不是滅火,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維穩。

金融:

別有點風吹草動就想到樓市崩盤,香港的經驗告訴我們:泡沫過高,樓市的確是會崩盤,可一兩年之後,老子的房價依舊是天下第一。

剛需

剛需並不是居住的剛需,更多的是資源的綁定,如:行政,醫療,教育,養老等。要降價很簡單,先取消這些資源綁定,也許價格真的會降。

10年後,工資從5000漲到50000,房價從50000變成5000,你信嗎?

專家

有些人不買房,追求詩與遠方,那是因為他即便不買房,也有足夠的錢天天滿世界的跑,而且跑到哪裡都可以住總統套房,哪天想買了,分分鐘就能買20套。

牛逼的人說什麼都是對的,哪怕他滿嘴胡扯,而那些咬緊牙關買房的普通人,卻沒有一個抱怨後悔買房的。

生存

對於普通人而言,買房,就是買這個地方的附加值,買了房子就能享受到周邊的醫療配套,教育資源,居住環境,所以,買房就是生根,就是為自己覓得一個安身立命之所。

個人

別問上車的最佳時機是什麼時候?對於剛需而言,永遠都是越早上車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