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消失的貧困縣龍頭企業

冀南某縣,歷史上一直屬於貧困地區,農業大縣,人口眾多,沒有什麼象樣工業,百姓除了農忙時在家,平時到全國各地收廢品較多。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設立貧困縣,給於政策上的優惠,比如電費就比別的地方便宜,等等。加上國家的專項補貼,期望拉動地方經濟發展,早日脫貧。

古月言和常紅仁是發小,都出生在那個貧困縣,長大後,一人進入仕途,一個進入商界。各自都小有成就。為了響應國家扶貧政策,他們二個人合開了個紅仁養殖場,主營養牛,也種草,收購附近農民玉米秸稈。第一年,常紅仁租下100畝地,買了100頭牛犢,僱了10個夥計,蓋了簡易牛棚,平整了道路,進了一大車飼料,這就開始了養殖事業。順便也辦了手續,報備到縣裡。那邊古月言也找關係,拉同學,將紅仁養殖廠報到市扶貧辦,又分別報到省扶貧辦。沒有多久,省扶貧辦聯合市扶貧辦和縣政府,到紅仁養殖基地,考察,並舉行了隆重的開業點禮。賈縣長髮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鼓勵常紅仁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辦有良心人企業。開幕式後,終於定下來紅仁養殖廠為縣龍頭企業。國家扶貧款200萬分二期,分別打到紅仁養殖場的帳戶上。

古月言直接從帳到提走100萬,分別給了辦他動作龍頭企業的同學和相關人士。等於他和常紅仁共拿以100萬扶貧款。剔除辦廠的投入,加上養殖廠的虧損,每人分到不到20萬。常紅仁對古月言的做法深信不疑,但對一年來的收益不太滿意,便與古月言商量,怎麼減少成本,爭取明年更大的收益。古月言提出一個條件,養殖廠必須正常運行,必須保證工人和牛隨時都在,其他不管。第二年,常紅仁,辭退5個夥計,賣了50個成年牛。成本一下子就減少了一半。到扶貧辦來檢查前夕,他從附近養牛戶家中租了50頭牛,應付了幾天的上級檢查。拍照,上報,扶貧資金一分也沒有少,隨後就到帳戶。古月言仍然先提走100萬,其餘的二個人分紅,由於人工,飼料都減少一半,二人各自分了40萬。常紅仁感覺還是太少。因為他平常做生意,加點勁,也完全可以掙這麼多。雖說這個養殖場的利潤是天上掉餡餅,不影響他的其他生意,還是感覺不太滿意。第三年,他直接就用了父親和內弟,工人全辭退了。牛也只保留了10個小牛犢,其餘全賣了。到上級檢查時,照舊租工人和牛,應付上級領導。這次他們二個分紅,超過70萬,因為賣牛還有一部分利潤。第四年,常紅仁,只讓父親一個人守著養殖廠,留著二個小牛,一切都和以前一樣。這次他們各自又拿了40萬。

常紅仁感覺這個養殖廠也走上正規了,便對古月言說:“老弟,哥哥相信你,不如明年,咱們直接不養牛了,我爹看大門,檢查了照舊多好。”古月言沉思一會,嚴肅得說:“哥哥,這個龍頭企業我們不能再做了,全國各地效仿得太多了。容易出事。聽我的話,到縣裡註銷紅仁養殖場,重新註冊一家新公司,起名三農下鄉有限責任公司,我們開始包地,繼續幫助農民致富。“

又一年,中央扶貧小組到各地去突擊檢查貧困縣龍頭企業,好多地方貧困縣都出事了,汲嫌套取國家扶貧款。他們老家的扶貧縣不在內,因為那年,常紅仁註銷了龍頭企業,縣裡面也沒有再上報龍頭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