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論文署名權引發的悲劇:華人學者被美國機構開除!

當地時間10月9日,Science在首頁報道了這樣一則新聞:癌症專家謝曉琪(Xiaoqi Xie音)稱,自己因為要求當論文並列第一作者,而被單位Rutgers Cancer Institute of New Jersey(CINJ)開除。

一篇論文署名權引發的悲劇:華人學者被美國機構開除!

Science報道標題,圖中人物為Xie Xiaoqi

她的項目領導(PI)和單位則給出了不同的說法。

在給謝曉琪的開除信中,他們指出,謝曉琪工作“不夠有效”,並且“嚴重違反單位規定”——具體說來,就是今年5月到8月間,謝曉琪5次沒能及時安樂死她用於研究黑色素瘤的小鼠,多達20來只!

此外,信中還指責她和老闆開會缺席三次。

目前,相關工會和謝曉琪的同事表示站謝曉琪邊。

當事人什麼情況?

謝曉琪今年54歲,在中國遵義醫學院(現遵義醫科大學)獲得M.D.學位,此後在瑞典Umeå University大學獲得Ph.D.學位。

2007年,她進入CINJ,在另一位PI的研究室當博士後。2011年,她又轉而加入現任PI Eileen White的研究室,但她的直屬領導並非White,而是一名臨床醫生。

一篇論文署名權引發的悲劇:華人學者被美國機構開除!

Eileen White

2016年,她被提升為instructor,一個低於副教授,相當於講師但不是必須從事教學的短期工作——據單位規定,instructor如果3年內沒被提升為副教授,則直接失去工作。

據Science採訪,不少同事在此次事件中支持謝曉琪。他們描述,謝平時安靜、盡責,經常工作到深夜,而且樂於幫助同事。

有同事指出,以謝平時的性格,不可能為了一個署名權去出頭,除非這事真的很過分……

論文一作歸屬權之爭

讓謝曉琪站起來去申訴的這篇論文,目前已經被投遞給Nature,據White稱,論文已被Nature接受。

按謝曉琪的說法,這篇論文最開始是由她提出主要觀點和前期研究證據。2013年開始,謝曉琪使用了大量的小鼠進行細胞自噬缺乏研究,至2015年,她發現“極強的證據”證明有細胞自噬機制缺陷的小鼠,其腫瘤生長速度遠小於正常小鼠。

2016年5月31日,謝在研究室例會上提出這一理論,指出應當進一步研究其機制,並且在例會上給出了用於研究機制的新的實驗方案。(謝向Science提供了該次會議上的PPT)

謝曉琪告訴Science,在那次例會上,White強烈要求她將該研究交給另一個剛來不久的博士後去完成。據Science調查,該博士後做了一些和謝曉琪已經完成的工作高度相似的工作,但是該人的經費本身被指定用於其他研究——在完全不同的小鼠模型上研究肺癌,而不是謝曉琪研究的黑色素瘤。

此後該博士後和同事一起完成了謝提出的課題,據謝曉琪說,使用的核心實驗方案也是她在例會上給出的。

目前,這篇文章的一作是該博士後,謝曉琪為二作。今年上半年,她收到一份論文的底稿,裡面描述她的工作為“輔助完成了腫瘤生長實驗“。

謝曉琪隨後寫信給White進行申訴,信中描述了她付出3年的辛苦工作,她的實驗結果以及在例會中展示的實驗方向。她寫道:“我強烈反對這種不公正的待遇,並且我認為自己的貢獻和發現不止值一個第二作者。

此後在直屬領導和White出席的會議中,謝曉琪再一次重申了以上觀點。

今年8月15日,在收到CINJ方面正在走程序打算開除她的通知一週之後,謝曉琪寫信向Nature申訴,稱在自己有機會評議論文和同意之前,論文已經被投遞,且論文的作者署名權有問題。

Nature發言人對此表態:Nature無權調查和校正論文作者署名權的問題,不管是論文發表前,還是發表後。

有意思的是,White在謝曉琪向Nature申訴之後,寫了一篇針對署名權的論文評議。在該評議中,White指出,謝在2015年12月拿到了一份其他項目的研究經費,該經費要求謝100%的投入該項目。根據這項條件,謝曉琪在細胞自噬與癌症的研究中,除了研究室例會之外,沒有參與其他的會議和討論。

同時該評議中稱,謝曉琪似乎不知道現任一作(即那位博士後)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自噬”,而且PI認為謝曉琪沒有資格做一作因為主要工作由該博士後完成。

評議進一步指出,謝曉琪的發現並非獨有。2014年8月,White門下的另一研究員就發表過一篇文章,稱自噬作用在正常細胞中可導致腫瘤生長。且2015年早些時候,另一White所屬研究方向的研究員則發現肺癌小鼠中缺乏自噬機能的,腫瘤生長較差。

謝曉琪對此回應道,另外兩次發現的統計學差異都只是勉強過關,直到1年後她給出了自己的實驗結果——統計學差異非常明顯。這時,White才決定讓那位博士後重做謝曉琪的工作——研究自噬機制缺乏的黑色素瘤小鼠。

為了20只小鼠開除人?

目前校方給的開人理由,真正有實質性的指控是謝曉琪“多次違規”——也就是5次沒按時安樂死小鼠。

一篇論文署名權引發的悲劇:華人學者被美國機構開除!

小鼠,網絡示意圖

具體來說,CINJ有個機制,就是實驗動物中心負責人員感覺實驗動物的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會給實驗者發出一個通知。

據CINJ官方網站公示,這個通知並非是一種“違規警告”,而是提示相關人員應該採取行動。

謝曉琪稱,自己確實收到過通知,實驗動物負責人員認為她養的小鼠黑色素瘤長得過大,或者病情很重,會通知她將小鼠安樂死。而她也在收到通知後及時將小鼠進行了安樂死。

她表示,自己有回覆這類郵件的習慣,雖然這類郵件不要求回覆。她在安樂死小鼠之後會回覆工作人員,請他們驗收。

這些郵件可以證明她的“清白”,她有及時處理實驗動物通知,並沒有“違規”。然而自從她被CINJ開除之後,她就無權使用工作郵箱。

支持謝曉琪的工會組織公開申請CINJ公佈謝曉琪的工作郵件,目前狀態依然是遭拒。

工會代表告訴Science:謝曉琪在該單位供職多年,之前從未出現過動物實驗違規行為,而且她業務早已熟練,違規毫無道理。並且,退一萬步說,一個人如果動物實驗操作違規,應該讓他/她進入重新培訓的流程,哪有上來就把人開除的道理?

謝曉琪的前同事,現CINJ的另一位員工也對“因為動物實驗違規”而開除深表懷疑,他稱,收到“動物病了”這種通知根本就是小事一樁,即便真的沒有遵守時間規則,也達不到開除這麼嚴重。

關於“開除信”中提到的另一個理由:謝缺席了三次會議。

謝曉琪解釋,她確實缺席了一次會議。

那次會議是她自己要求的,她想向White和另一領導提出一個新的動物實驗原則——允許向動物的開放傷口施與抗生素治療。她錯過這次會議是因為正在和遠在中國的老母親通電話,而她父親當時剛剛過世。

關於另兩次會議,謝說,一次是說定在7月9日,她想向White展示她的實驗成果,結果該會議根本沒有定下具體時間,她當天沒有找到White,於是在第二天的研究室例會上彙報了結果。“開除信”指責她缺席的另一次會議是在7月19日,但是謝曉琪說,那個會議定在7月17日,在兩天前就開過了。

信中稱謝曉琪“無視”7月9日的會議,並且“拒絕”參加7月19日的會議,這種行為屬於對CINJ的“違抗”。

今年8月7日,謝曉琪被剝奪了工作郵件、電腦和文件的使用權,並被“護送”出單位大樓。

目前,她正在考慮通過工會走解僱仲裁或者直接起訴CINJ。

PS: 通過ResearchGate搜索,謝曉琪2012-2016年期間,發表SCI文章8篇,被引用189次。

作者丨姜飛熊

來源丨醫學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