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大多數學生都在補課?答案很無奈

網友一:

拿以前說事,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1、以前大學的錄取率很低,能考上大學的就有鐵飯碗,國家包分配。

2、以前考大學時候,只有書本和極少數的教輔材料。

3、以前的老師會主動給有機會上大學的孩子補課。

而現在呢?

1、大學錄取率(含三本、專科、職業技術學校),錄取比例達到多少了呢?

2、教輔材料滿天飛,只要你想學,各門學科你都能找到各種合適的教輔材料,遠程在線的、線下的各種資源越來越豐富。

3、考上大學(除極少數的院校之外),絕大多數的大學已經不再包分配,都是自謀職業。

4、如今雖然義務教育高喊著給家長減負,但是從考生和考試的角度來說,從大家去爭取名校的角度來說,學校學的那點知識根本不夠用。

全民大學生的時代即將來臨,未來就一定面臨著更殘酷的就業市場的競爭,而要想贏得競爭就得保證去更好的大學,同時還要孩子個性化發展(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有趣的靈魂),而這兩點在義務教育階段,很少學校能夠充分保障。

所以只能家長拼,說90%的孩子都在補課,沒有根據、沒有數據、沒有來源,只是一種感覺,清醒和理智的家長絕對不會來討論過去和現在的狀況對比,也不會不斷的抱怨培養孩子各種補課和興趣班要花錢,因為天下從來都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你想花小錢辦大事,在學校的教育中考高分是最便宜的方法,就是要做到這一點,也不容易呢!

為什麼現在大多數學生都在補課?答案很無奈

網友二:

補課,其實更多的學生是被逼無奈的選擇。

第一個,父母的無奈。在現如今的應試教育之下,成績是衡量一個學生好壞,是否有前途的標準,尋常人家的父母親要求孩紙成長成才的標準也是學習成績。成績好,就能進入好大學,進入好大學,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就一定能成龍成鳳,這是很多父母的思維方式。父母的思維有些無理,但並不是錯誤的。

第二,別人家的影響。我們的周圍,形形色色的差距一直都存在,有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這個差距還在一步一步的擴大。孩子可能不明白,但父母明白,自家的孩子除了那些存在差距大的對手,更多的是身邊同等起點條件的對手,俗稱別人家的孩紙。

第三,社會階層逐漸固化。資源,從來都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他們不必為提高成績而憂慮,不必為找不到工作而憂心。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考試成績之類的根本無關緊要。他們要做的,是如何讓自己變成資源的使用者,擁有者就行。而絕大多數如小編一樣的人,不得不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取所需要的生存資源。

為什麼現在大多數學生都在補課?答案很無奈

網友三:

說實話,指望補課提高成績的基本是痴心妄想,補課只能是學校課堂的補充,只能在一定程度提高成績。脫離了全日制教育,能成功的案例太少了,鳳毛麟角,只是個案。參與課外補課的,那些孩子是成績差,或者存在瘸腿科目。這類孩子,先不必討論智商問題,因為絕大多數人智商都普通,智商奇高的往往學習並不好,全日制課堂都學不好,基本是方法有問題,方法的前提是思想與態度,態度決定方法,而這一切可以看做學習習慣,他已經沒有了學習習慣,你給他請多少老師也白搭。

再者,課外補課,提高單元成績簡單,期末也將就,但中考,高考就一般了。學習類似金字塔,平時的單元學習貌似前後不搭邊,但最後的一輪,二輪複習,就會發現三年學的知識會給一張樹狀結構所串接,這就是為何基礎好的同學一輪,二輪突飛猛進的原因。而這些平時補課是辦不到的,基本上靠補課的孩子,家長投入與產出都不成比例。

網友四:

我覺得孩子課外補課的原因主要有:

一、社會風氣如此,學生和家長都跟風隨大流,就覺得別人家的孩子補課了,自家的要是不補就落下了。

二、有的老師為了掙外快,組織自己的學生有償補課。

三、課外輔導機構鋪天蓋地,廣告天花亂墜,學生和家長都不知所措。

為什麼現在大多數學生都在補課?答案很無奈

網友五:

全民補課的背後是全民的教育焦慮。

有人說,現在只有兩種人可以不在乎考試成績,一是那種特別貧困的家庭,盼著孩子早早獨立,謀一份職業賺錢養家,畢竟上高中,上大學的開銷也是不小的;另一種是富裕家庭的孩子,他們學得好則好,學不好就不跟我們玩了,反正他們的選擇多得是。你懂的。廣大的普通民眾只能指望孩子考上好大學,謀得好工作。

扯遠了。回到正題。當班級裡的大部分孩子都在補課,或者和你孩子差不多層次的孩子都在瘋狂補課的時候,你想雲淡風清是不可能的。基礎差的補基礎,成績一般的想提高,成績優異的想競賽,反正總有補課的理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