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的結局,儘管不是最得人心的決策,但卻是最明智的做法

摩拜賣身給美團至少有了3個好轉,首先,資金問題可能不需要擔心了;其次,摩拜收集的用戶數據可以反哺美團,幫助美團更好的分析用戶行為,做定向營銷;最後,憑藉美團的口碑,摩拜的用戶源便有了一大靠山。

摩拜匆匆的歸入了美團的版圖下面,從此就只剩ofo在共享單車行業裡“獨孤不敗”;曾經說好一起闖出去,可最後都敗在現實,敗在資本的手裡。

摩拜的結局,儘管不是最得人心的決策,但卻是最明智的做法

也許是“頭騰大戰”的衝擊,最近的國內共享單車行業有了難得的“冷清時光”;然而當國內共享單車平靜下來的時候;在歐美市場,Uber將共享經濟的風再一次推向高潮。

美國第二大打車軟件Lyft公司近日正計劃以2.5億美元收購共享單車Motivate,但就在Lyft以為已經板上釘釘的時候,Uber殺了出來,表示也在考慮收購Motivate,並且收購價很可能高出Lyft的報價。

摩拜的結局,儘管不是最得人心的決策,但卻是最明智的做法

為何國外的共享單車之風在國內“冷靜”下來的時候火熱了起來,小星星將結合國內外行業現狀對此作出分析判斷。

一、從投入與產出週期來看,這是一隻“光吃不下蛋的雞”;

根據景星DI收錄的 2015至2018年的數據來看,截止到2018年底,該行業共有公司118家,投資規模達到410.63億。

摩拜的結局,儘管不是最得人心的決策,但卻是最明智的做法

投資金額巨大,據某生產商估計,摩拜的一輛單車成本價在2300元,ofo的更低,每輛成本在200~300元;但是ofo的實際花費是比摩拜大的,因為其後期的維修成本加上生產成本是遠遠高於摩拜2300元的。

拿ofo來說,ofo天使輪融資900萬,A輪融資1500萬,A+輪融資1000萬,B輪融資數千萬美元;E2-1輪融資更是高達8.66億美元;總共投資金額算下來有上百億元。

摩拜的結局,儘管不是最得人心的決策,但卻是最明智的做法

再來看產出,共享單車從誕生的那天起,就在玩燒錢補貼,年年虧損,2016年和2017年更是幾乎都傳出了挪用用戶押金的醜聞。

二、共享單車利用效率低下;

根據ofo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近日對外公佈的騎行報告顯示,共享單車在二三線城市的騎行利用率遠比一線城市高,杭州、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的利用率比北京、廣州、成都等城市高;其中每輛共享單車日均騎行次數最高的城市是昆明,達到3.5次。

在一些投放密集的城市、城區,每輛共享單車的騎行次數遠遠低於飽和標準,這就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同時也給該地區的公共秩序帶來了新的難題。

三、用戶使用習慣不好,環保及保護意識缺乏;

從共享單車開始燒錢補貼的那天起,共享單車隨意停放的問題隨之出現;本來是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出行問題,現在變成了堵上最後一公里的出行問題;騎行用戶的用戶習慣急需改善,有的用戶直接將單車停放在車來人往的路邊,這不僅導致單車很容易損壞,還可能給損害行人的人身安全。

摩拜的結局,儘管不是最得人心的決策,但卻是最明智的做法

還有人甚至直接將共享單車直接扔進河裡,放倒在公園花叢裡,隨意擺放在郊外的樹林裡...

不管是後知後覺的歐美市場也好,還是正在興起的東南亞市場也罷;所有的共享單車公司最終都會面臨一個行業魔咒“企業如何盈利”?

在前幾期,小星星有探討過,認為共享單車可以針對B端用戶做數據營銷服務;制定針對B端用戶的個性化騎行服務等措施;但現在想來都不靠譜。在當下的行業困局裡,最好的行業出路也許正是摩拜走的吧。

儘管摩拜人可能感覺結局有些悽慘,原CEO王曉峰走了,一些高管離職,美團高管空降,團隊大換血;但在小星星看來,摩拜終於有可能談“盈利”了。

獨立運營的共享單車在燒完投資人的錢後,資金鍊成為最大問題,短期內,整個行業都很難獨自淌出一條成功的商業路徑。找其他出行、美食等服務公司合作則不一樣,摩拜賣身給美團,在美團旗下,首先,資金問題可能不需要擔心了;其次,摩拜收集的用戶數據可以反哺美團,幫助美團更好的分析用戶行為,做定向營銷;最後,憑藉美團的口碑,摩拜的用戶源便有了一大靠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