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儒本同源,秦、漢時期「天、道」的含義

道家的思想,這個名稱的觀念和內容,是根據秦、漢以後的分類,如在周、秦之際,不但儒、道本不分家,就是諸子百家的學術思想,也都脫胎於道,不過,這個道的觀念,卻非秦、漢分家以後的道家之道

但無論道家或道教,根據大家熟悉的習慣,當然都離不開以老子、莊子的學說思想為主,其實,我們把自己遙遠地退追千年以上,深切體會春秋戰國時代的歷史背景,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對於道家宗主的老子思想,與儒家宗奉的聖人孔子的思想,除了文辭、語言等表達方式,與主張出世救世的方法有異同以外,實在沒有多大的衝突之處。後人把他們的思想觀念和人格,塑造得太過對立,形成門戶之見,猶如水火的不能相容,那都是儒家與道家之徒自己製造的是非,與原本兩家的思想無關。

道、儒本同源,秦、漢時期“天、道”的含義

秦漢以前儒道不分家的“天”字的含義:

(1)天字是指有形象可見的天體。

(2)天字是指形而上的天,純粹為抽象的理念。

(3)天字是指類同宗教性神格的天,具有神人意志相通的作用。

(4)天字是最高精神結晶的符號。

(5)天字是心理昇華的表示。

讀秦、漢以上的書,每逢此字,必須要貫穿上下文,甚之,要全盤瞭解全篇,才能溝通它用在何處,究竟是代表了什麼意義?《爾雅》與《說文》等書的註釋字義,是具有權威價值的參考,但是在時代思想的意義來講,也有未必足以盡信之處,例如許慎著《說文),明六書,已是漢代人的思想,雖說近於古代,較為可信,但也有未必盡然之處。


秦漢以前儒道不分家的“道”字的含義

關於道字,也有相同於天字的複雜,大概歸納周,秦之際,學術思想中所用的道字,大約有五類觀念,也都混在道字之內:

(1)形而上的本體觀念,簡稱為道。

(2)一切有規律而不可變易的法則,也統稱為道。

(3)人事社會,共同遵守的倫理規範,也稱為道。

(4)神秘不可知,奧妙不測,凡是不可思議的事,便稱為道。

(5)共通行走的徑路叫道。

於是儒、道等學,諸子百家之言,也便各自號稱為道,例如陰陽家、名家、法家、兵家等等,統統都有提到我這種所說的便是道。這些各家之言,除了在某些地方,特別討論到形而上道以外,大多數都歸於我們所舉的第類規範之道的道字範圍,不可與形而上道混一而看,即如五經中的道字。有些地方,在同一觀念中,便作兩個不同觀念的用法,或為名詞,或為動詞,而且在名詞當中,或屬於第一類,或屬於第五類,變化不同。

這都因為古代名詞簡單,詞彙不夠用,而且在普通的觀念中,大約都很習慣而瞭解,只是後世的人讀來,便有混淆不清的感覺了,例如《老子》一書,他所用的道字,就不可視同一例來讀,所以千載以下,註釋老子,各自成一家之言者,對於道字的解釋和了解不同,也正如我們現在對於事物的觀察,因立場不同,觀點各別,就都別出心裁,自成別見了。

道、儒本同源,秦、漢時期“天、道”的含義

(南懷瑾)


分享到:


相關文章: